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历久弥坚的信仰"等复杂的文化构成。它是俄罗斯深邃的宗教文化与原始自然力和欧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惑。对于它的学理辨析将有助于理解俄罗斯文学所透露出的宗教精神以及俄罗斯灵魂所蕴藏的复杂质素。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性的苦闷"、"生的苦闷"为主题,这与当时中国留学生所处的弱国子民的境遇有关,更与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及敏感而又多情、自尊而又孤傲的性格有关。而玄镇健由于出身高贵,颇有君子风范,所以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婚姻,更关心家庭、职场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格外探讨了韩国特殊时代情况下知识分子们"生的苦闷"。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平民知识分子在俄罗斯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更是19世纪俄罗斯思想文化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自然成为俄罗斯文学关注的对象。从文化记忆的角度看,也正是俄罗斯文学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使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逐渐由文学形象成为俄罗斯民众和社会的文化记忆。在俄罗斯平民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中,屠格涅夫塑造的巴扎罗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塑造的拉赫梅托夫等新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地下室人等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为俄罗斯社会的平民知识分子的文化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出现之后,就以一种流动的文学形象出现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处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备受社会影响,他们在传统的坚守与现代的反抗中形成了二重性格,成为中国式“多余人”。本文将对巴金笔下的李冷、觉新和汪文宣的矛盾性格进行探析,从而发掘此类“多余人”对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屠格涅夫是第一个在全欧引起“俄国热”的俄罗斯伟大作家。“俄罗斯文学中已经有的某些东西,谁也不如他来得深刻,没有的东西,由他来创造。”在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过渡到平民知识分子这一新陈代谢的动荡过程中,屠格涅夫能够敏锐地觉察出当代社会政治和哲学生活中的新思想,并以第一流艺术家的高超技艺真实地反映出那个复杂的时  相似文献   

6.
“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一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性格矛盾而复杂。他们之所以成为“多余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二重性冲突 ,而构成其性格二重性冲突的深层原因 ,则是俄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 ,即文化的冲突 (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底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文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 )、先进意识与阶级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文着重从文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渡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完满,但他们毕竟显现出特殊的文化变化体征,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与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渡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完满,但他们毕竟显现出特殊的文化变化体征,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与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上一组独特的文学形象,是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转型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一批优秀贵族知识分子。今天重新解读“多余人”意义重大。“多余人”其实并不多余,他们不仅丰富了19世纪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不仅为文学史、也为人类思想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诞生了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流派——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造就了勃洛克、别雷和阿赫玛托娃这样的诗歌大师以及他们不朽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审美观中的"永恒女性"。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90年代初期,俄罗斯文坛论争比较尖锐。社会转型分化了纯文学的队伍,造成了一段时间里文学创作的滑坡;大众文学对纯文学的冲击及其影响也日益清晰地显示。中期以后,文坛开始趋于平静。处于转型期的新俄罗斯文学呈现出与此前的整个20世纪文学不同的风景,许多作品以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令人心悸的追问、探求和思考引起读者关注,文学的艺术魁力犹存。  相似文献   

12.
德育的本质是精神性。当前俄罗斯德育正面临人文危机。在多元社会意识条件下,德育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总的社会进程中的以及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环节;德育应该通过生活建构的途径,使儿童在文化历史空间中体验生活;德育应该成为人文实践和释义学体验活动。《德育的反危机纲领》的制定和实施将促进俄罗斯现代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揭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心理学领域中兴起的历史主义研究潮流 ,是基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 2 0世纪俄罗斯精神哲学而建构起来的一种面向社会生活、尊重人性、提倡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学流派。持这一观点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对人心理的论述各有灼见 ,甚至观点截然对立 ,但是他们的主导思想却不乏上述特征。这种思想是俄罗斯科学精神和民众意识的体现 ,反映了俄罗斯哲学主导思想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瞿秋白通过阅读大量新文化运动的作品、翻译俄欧文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及学术理论。他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应该反映社会思想的变动,应该反映人类健康美丽的心灵。他赞赏作家、艺术家独出机抒、真实抒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他重视俄欧文学的资源准备,强调作家应该着力学习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独立直行的思想,创造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学术理论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The social competence and problem behaviors of 217 Russian preschoolers were evaluated by their teachers using the SCBE-30, and socialization values were rated by 26 teachers using a 25-item Socialization Values Q-Sort.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Russian preschoolers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American, Canadian, French and Spanish samples (LaFreniere & Dumas, 1996; Dumas & Laughlin, 2000). Structural equivalence was demonstrated by finding the same three factors of anxiety-withdrawal, anger-aggression, and social competence as in other samples, 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social competence and anxiety-withdrawal, and social competence and anger-aggression. These similarities may reflect the universal nature of human social behavior and existence of panhuman characteristics that equip children for survival (Whiting & Edwards, 1988; Butovskaya et al., 2000). At the same time, social competence, angeraggression and anxious-withdrawn scales revealed a mix of universal and culturally specific patterns that may be connected with gender stereotypes that prevail in Russian culture (Butovskaya et al., 1998). Socialization values of the teachers were generally collectivistic, and we believe that this fact influences to some extent their ratings of children on SCBE scales.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作家群星璀璨,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杰出之作。在跨文化背景下,在俄罗斯文学的教学中要注意俄罗斯特有的文化语境与民族特质,例如俄罗斯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常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进行创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带有圣索菲亚崇拜的特点,而且笔下的人物还效仿基督甘愿去受难,对苦难有特别的审美。为了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文学作品,还可以根据文学与绘画互文性的特点,通过对绘画的欣赏来诠释某些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鲁迅这两位作家的创作时间虽然相隔半个世纪,但他们笔下的人物及所处的历史境遇与社会文化背景却有相通之处。在他们的笔下,人的病态是作为社会病象的一种曲折反映,而人的疗救与死亡则成为作家自身文化立场的传达。文章旨在表现基本国情与文化传统不同的两位作家对病态及其疗救得文化思考和意义探寻。  相似文献   

19.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中小学教师培训受社会转型期经济原因的影响,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下降。对此,俄罗斯教育部门从法律、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保证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