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无论是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科技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然而,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中西科技智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西科技智慧在观念、性质、方式、以及对象等方面都存在非常鲜明的差异.本文对比了中西科技智慧的不同,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阐释空间的差异表现在音乐形态、乐谱特点、审美追求三个方面。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音乐较西方古典音乐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而这种差异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在于中西音乐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中西传统修辞学在理论形态上有“诗性”与“理性”之别,诸如定义概念与非定义概念之异,综合与分析之异,形象化表达与抽象表达之异,修辞学的依附性、非系统性与独立性、系统性之异等。研究、认识中西传统修辞学理论形态的差异,对总结我们的历史化遗产是有其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传统修辞学都各自对以后修辞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从缘起和发展比较中西修辞学传统可知,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实用价值,而在研究内容和层面上也有不同:我国修辞学重视从宏观以立言者为中心的文本修辞研究,而西方修辞界倾向于微观层面以受众为中心的论辩修辞探讨。中国修辞在借鉴的同时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而西方修辞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中西图画书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可以从中西文化差异及儿童观两方面进行区分。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以忠孝安邦,主张以礼乐治国,还宣扬道德教化;西方文化是一种既重视理性又重视感性的文化。这种中西不同的文化特色直接影响了图画书的创作,从而导致了中西图画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外,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儿童观,儿童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图画书差异的原因。通过对中西图画书差异的原因分析,需要考虑对中国图画书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6.
中西新闻写作在报道事实、传播信息、表达新闻价值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中西新闻思维观、价值观、人格观、道德观、职业观、表现观等方面阐释中西新闻写作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可为中西新闻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眼在观看物象时,会产生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等视觉生理现象。中西人为了准确描绘物象,更好地表达绘画的创作意图,经过长期实践,各自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透视方法,但由于文化因素,中西传统绘画中呈现的透视原理和表现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从中西透视产生的理论、根源、演变、应用及融合等几方面,分析了中西透视的特征与差异,力求使习画者在全面认知透视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透视关系,有效提升绘画创作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中西绘画艺术各自拥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足以自豪的辉煌成就。随着这两大艺术体系间对话的活发展开,中西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显得更日益重要,它的美学反思在艺术理性层次上丰富和深化了这一对话。一、中西绘画艺术在艺术精神、审美理想方面的差异对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传统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认同这样一点:中西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是二者的区别是如此巨大,可以说是迥异其趣。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不仅仅是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上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植根于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9.
中西人生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一元化,理想生活和世俗生活合二为一,较少超越意识;西方人崇尚二元化,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可以独立存在,并行不悖,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追根溯源在于中西宗教意识起源殊途而不同归。  相似文献   

10.
中西人生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一元化,理想生活和世俗生活合二为一,较少超越意识;西方人崇尚二元化,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可以独立存在,并行不悖,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追根溯源在于中西宗教意识起源殊途而不同归。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故语言的使用总是参照特定的文化。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翻译局限性这一问题。本文以大量的例证,从语言空缺、传统习惯、地方民俗以及修辞手面等方面,论述了翻译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讨论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传统的民族性特点.中国修辞学的实践重“文辞”、轻“语辞”;而西方古典修辞学起源于演讲论辩,与“语辞”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产生“官学”、“官制”的封建专制的社会条件,即民主思想和制度的缺失,对中国修辞学重“文辞”、轻“语辞”的倾向有明显的影响,导致了中西方修辞学传统之异.认清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修辞学的未来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西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诗歌折射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1.女性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不同;2.女性对婚姻或家庭的倚重不同。提高人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环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线性道德思维、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中国的直觉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道德思维三个方面。中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天人、群己、义利、德力”这四对范畴上。要使中国的传统德育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其思维方式培养出道德创新能力,使其价值观形成整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辞学从古至今曾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从较深层次的视角审视,中国修辞学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型,都是修辞理念不断转化更替的过程。按照修辞观的不同,中国修辞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每一次研究转型,虽然都具有很多的推动要素,但西方文化及其学术思想的强力催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当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遇到困境时,人们往往从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受到启迪,汲取其精华和营养,进行大胆的借鉴和探索,便形成中西合璧的结晶,从而引导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发展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已经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翻译出"非遗"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并且被西方受众所接受已经成为译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西方修辞学中的受众中心论、认同说及修辞情境等相关理论,探讨了用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非遗"英译的理据及其对"非遗"翻译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Metaphor和比喻:英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语言学中的“metaphor”和汉语中修辞格“比喻”似是而非,两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这源于号琶空容及其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与矛盾。就修辞层面而言,metaphor和比喻近乎一致;而在认知层面上,它们在结构、范围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则存在很大出入。  相似文献   

18.
辞章学是"大修辞学",或称"广义修辞学",它和经学、史学一样,是"吾国之菁英",是言语艺术的国学。我国辞章学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古代期、古今过渡期、现代期。本文简述古代期辞章学;较具体地阐释过渡期倡建辞章学的观点;较详细地叙述了现代期辞章学各类型代表作及其理论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近期的研究规划,研究应注意的原则和如何实现计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决定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汉语修辞与汉语语法一样 ,深受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具体表现为 :汉民族具象性、比附性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生动形象的特征 ;汉民族重整体、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简约含蓄的特征 ;汉民族求同一、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整齐匀称的特征 ;汉民族讲对立、求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错综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感在修辞学上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感到底是不是一种修辞;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到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都是令中学语文教师感到莫衷一是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从传统修辞体系和认知性修辞体系来分析这两个问题。从传统的修辞学体系来分析应为套用了比喻和移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修辞学系统来分析应为运用了通感性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