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学生正式习作的铺垫性、过渡性阶段,写话的教学要求相对较低,旨在让学生通过练笔实践真正体会写话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在低年级写话指导中充分运用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让学生善于写话、乐于写话,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鉴于此,提出要借力细致观察让学生乐写、借力形象描画让学生乐写、借力情境表演让学生乐写,为后续的习作教学蓄力等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蒙艳珍 《广西教育》2010,(22):54-55
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多方面不足,如作文教学重指导习作方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习作内容写“过去时”的多,写现场生成的少。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迁移现场生成作文的写法,让学生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正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写话的心理规律,创设写话情境,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发掘学生写话潜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话表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乐于写话,善于写话。情境写话,能促进学生写作力的提升,让学生成为写话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第一问:为什么选三年级上册"习作一"追问?这是我要解释的第一个问题。一、二年级都是写话,暑假一过,学生就要开始写习作了,不仅学生,就连家长都感  相似文献   

6.
余宪 《湖南教育》2007,(8):27-28
一、习作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  相似文献   

7.
"学生怕写作文,成人怕写论文。"的确,写作并不是简单的事。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这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年级应从写话、习作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笔者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理念时,为让三年级的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做了各种尝试,现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因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在思考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方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语文写作内容从看图写话转变为习作,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习作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随时发现素材并及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小作家,而应该是普遍提高未来公民的语言素养。写话与习作的能力培养,不仅是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需要,更是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因此,正如新课标所提倡的那样,写话与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展示自我风采。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将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培养、爱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上,敢写、愿写、乐写、爱写的习作品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即兴指导习作"这一途径,即我的习作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我的指导灵感(我把习作素材、情境、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浓厚的习作兴趣等,统称为灵感因素)来了,我就会情不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有“习作的信心”。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作文课“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目前小学生的习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习作说假话、写套话的很多,写实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就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小学三年级的写...  相似文献   

16.
赵健  赵磊 《黑河教育》2009,(1):11-11
“无话可说”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要让学生喜欢习作,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张扬个性的、乐于创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写作的心态,爱说爱写,想说想写,争说争写。这样,习作教学才能“拨开云雾见日月”。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7.
《课标》对中年级习作要求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刚好适合在情境体悟中参与、探究、习作。这样习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习作核心素养,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必须与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感,借助多元情境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寻找说话的乐趣,挖掘写话的素材,变通写话的形式,让学生乐于说话、乐于写话,把学生顺利地引入习作之门。本文以《说说写写:我爱吃的水果》教学为例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友钧 《考试周刊》2010,(40):74-75
要实现让学生在习作中乐于写、有的写、懂得写,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培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开渠导源,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拓思导路,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利用文字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一提起写作就感到头疼,对习作课有厌烦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写作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习作大门。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对写话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抓好习作起步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从而打好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