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退位的带分数减法是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计算能力,现以“计算5 1/4-2 5/6”为例,介绍带分数退位减法的三种解法。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当学生掌握上述三种解法后,要开展评讲:解法一是常规解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课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我让学生练习如下一道题:编织小组每人每天可以编织10个竹筐,照这样计算, 5人8天可以编织多少个竹筐?学生很快列出如下算式:①10×5×8②10×8×5③10×(5×8)在讨论解题思路时,对第①和第②种解法,大家都能流利地说出道理,对第③种解法发生了争执,大多数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3.
在贵刊1989年第5期上刊登的《一道疑难分数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一文中列举了五种思考方法十种解法。该文结尾谈到:“在这些解法中有难有易,有简有繁,有的比较具体,有的比较抽象,但我们可以选择最佳解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能力。”我拜读以后,感到这些解法都是带有括号的四、五步运算,思考难,计算繁。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对学生来说,根据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是难以独立列式计算的。即使教师化大力气进行讲解分析,有些学生也是难以理解掌握的。我认为采用推理消去的思考方法,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是该题的最佳解法。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在计算和解题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为了落实义务大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方面作了一些探究,现将我的做法汇报如下: 1.坚持启发式  相似文献   

5.
【原题】100×99+100×102 解法一:原式=100×(99+102) =100×201 =20100 解法二:原式=100×100×2+100 =20100 笔者在我县农村一所中心小学听了一堂数学课,授课教师出示上面这道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绝大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按解法一),唯独学生A根据自己的思路采用了“解法二”这种算法,而老师在进行练习评介时,却认为“解法二”无算理,不正确。当时,着实让我感到意外和惊讶。难道“解法二”真的是无算理吗?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推敲一下学生A的解法,就会知晓,这种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简单的“直进归一问题”新授课。某教师讲完课本上的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 “一个运输队4次运送72吨货物,照这样计算,5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讲的“先求一份数是多少,再求几份数是多少”的方法,这样列式计算的: 72÷4×5=18×5=90(吨)有一个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算式: 72÷4+72=18+72=90(吨) 这位教师将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肯定了前一种解法,而否定了后一种解法。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认为前一种解法,体现了简单直进归一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这种解法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学数学式子计算题的命题方法通常有这样三种形式:其一,把计算题分为两部分,即“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计算”或“递等式计算”;其二,“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其三,只提出“计算下列各题”,而没有另外要求。在考试之前,对于计算题的解法,一些教师常常这样交代学生:“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相似文献   

8.
有理数的运算,可按照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逐步计算,但是要做到运算“准”而“快”,就必须观察题目的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探寻巧妙的解法。常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含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等解法.不同形式的不等式有不同的解法,能否将不同形式的不等式解法“统一”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现介绍如下(本人将此法记为“零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 我在教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一题多解。 如:甲数是乙数的3/7,如果设甲数为“1”,则乙数是甲数的3/7倍。所以除法应用题变换“1”的量后,即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 例:小营村有棉田648公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亩? 解法一:648÷3/5=1080(公亩) 解法二:设小营村有棉田为“1”,则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后,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 “一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5dm,高是7.5dm,求它的表面积。”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的解答是 2×3.14×2.5×7.5+3.14×2.5~2×2=……=157(dm~2)然而,有一个学生却将其解答为 2×3.14×2.5×(7.5+2.5)=……=157(dm~2)教师肯定第一种解法正确后,对于第二种解法,也十分急切地认可道:“这种解法,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出,可见它也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让学生思考九册72面的思考题:“计算下面图形(如图1)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解法?”学生采用将原图分割成两部分,先分别求各部分面积,然后求总面积的办法,很顺利地找出了三种解法(分割方法如下面图2~图4所示,解法从略)。  相似文献   

13.
题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的第一小题是一个选择题,原题如下:已知△ABC,若对任意t∈R,BA-t BC≥AC,则△ABC()A.必为锐角三角形B.必为钝角三角形C.必为直角三角形D.答案不确定1题解回放文[1]给出了此题的一个“基本解法”和一个“巧思妙解”.两种解法的起点都是向量模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关于“溶解度”和“析出物”的计算,是学生难于弄清的问题。对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总有过程复杂、思维不简洁的毛病。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比例法”和“守恒法”去解题、不仅适于一般情况、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题目,更有化难为易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构建数学模型 理清各种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比和比例问题“数学模型”的构建 ,就是在小学阶段四组基本数量关系 :部分数与总数 ;较大数、较小数与相差数 ;每份数、份数与总数 ;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的基础上 ,综合小学阶段解答应用题的各种思路 ,将不变的量上升为变化着的量来分析解答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其变化规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从多条思路、四种解法上列式计算。举例如下 :某工厂计划六月份生产机器零件3600个 ,实际前4天就生产了600个 ,照这样计算 ,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解法一 :(按正比例思路列方程解答)设 :x天可以完成任务。则 :3600x =60…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并且很可能会发生转移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一堂“问题解决”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题求直线l:y=-1/2x 4截椭圆x2 4y2=36所得线段AB的长. 这是一道外貌乎凡的解析几何计算题,解法如下: 解法1 联立方程组  相似文献   

17.
一道题目: “计算1994 x 199319931993一l卯3 x 19941卯41望拜,’, 文工的解法是 “解:设a二1994,b=1卯3,则 原式=ax品b一bx~二ax占x 111一占x axlll=0,’。. 文11认为“a=1卯4,b二1卯3,都是四位数,而不是一位数,故而笋6x 111,石石撼。、111,显然,等式。、丽一6、石石=。、‘、川一‘’、。、l一l不成立。,,并给出了如下解法: “设a=1燮州,b=l卯3,则 原式=ax丽石一香交石石 =a x b x 10[X)1《】X)1一b x a xl(X X)1(X洲)1二0。” 为叙述方便,我们.将文工、文n的解法分别称作犷解法一”和“解法二”。「 实际上,解法一固然不对,解法二也有…  相似文献   

18.
小学五年制第十册数学课本第68页例6是这样的:“用一台织布机织布,4小时织布22.4米。如果再织3小时,一共可以织布多少米?”(想一想: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说明:课本上的例题是用正比例方法解答的。) 在这道例题的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联想,与已学的类似的应用题进行比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答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现将学生的解法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强  熊硕 《生物学教学》2004,29(1):57-57
在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计算中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道题 :“猫的毛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一只黄色公猫和一只黄色母猫生下了一只白色小猫 ,若它们再生出三只小猫 ,表现为两黄一白的概率是多少 ?”就这道题的计算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复习资料上给出的解法有误 ,许多教师也未能正确掌握此题的解法 ,学生更是错误率极高 ,于是使做了两个小测试。第一次测试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 (学生人数为 12 0人 ,其中有 11名学生答案为2 7/ 6 4)测试结果正确率仅为 9.1% ;第二次测试对象为笔者所在城市部分高中教师 (…  相似文献   

20.
“数据处理”型计算题在近几年中考、竞赛试题中成为压轴题的热点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剖析数据的能力。这类试题具有设计面广、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即根据哪一次或哪一个同学的数据进行计算)。现就此类题的解法举例分析。例1 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为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