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第十一章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节中附表“一些实际的温度值”告知:实验室内已经获得的最低温度(激光冷却法) 2 .4×1 0 - 11K .究竟什么是激光冷却法?2 0世纪80年代,借助于激光技术获得了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例如1 0 - 10 K)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方法就叫做激光冷却.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方法是汉斯(T .W .H¨ansch)和肖洛(A .L .Schawlow)于1 975年提出的,80年代初实现了中性原子的有效减速冷却.激光冷却的基本思想是:运动着的原子在共振吸收迎面射来的光子后,只要激光的频率和原子的固有频率一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原理,以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形成条件和实现途径,说明了激光冷却技术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借助激光技术获得了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度(如10-10K)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方法就叫作激光冷却。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方法是汉斯和肖洛于1975年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便实现了中性原子的有效减速冷却。激光冷却的基本思想是:运动着的原子在共振吸收迎面射来的光子后,只要激光的频率与原子的固有频率一致,原子就会吸收迎面而来的光子而减小动量;与此同时,就会引起原子的跃迁(原子又会因跃迁而发射同样的光子,不过它发射的光子是朝着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借助激光技术获得了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度(如10^-10K)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方法就叫作激光冷却。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方法是汉斯和肖洛于1975年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便实现了中性原子的有效减速冷却。  相似文献   

5.
超低温原子     
用激光将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它们第一个商业运用。耶鲁大学物理学家马克·A·卡塞维奇认为,用来测量重力的激光原子冷却装置可望在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测量以及军事上得到应用。他正领导着一个由美国海军资助的开发研究小组。他认为,这一基础科学成果很可能将在技术上产生重要影响。曾荣获诺贝尔奖的这项技术是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利用激光产生的光子与原子相互作用,使原子的运动减缓,冷却下来。它导致了物理学上的重要进展,包括建立了玻色一爱因斯坦简并,即超冷原子簇共享一个量子态。不过,马里兰州盖…  相似文献   

6.
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电磁光谱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项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技术,用此技术可制造精确度达10~(-16)的铯原子钟,这比现有的原子钟的精度(10~(-14))高两个数量级。研究人员首先用多束激光作用于原子蒸汽,使原子冷却到2.5×10~(-6)K,这时原子的运动速度平均为每秒1.2厘米,利用一个“原子阱”(一个重直装置)使原子在微波场下相互作用两次,在重力作用下,原子呈一次上升和一次下降的相对稳定运动。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制造精确度极高的铯原子钟。  相似文献   

7.
介绍激光冷却和捕阱中性原子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宽容失败     
分辨与识别是非、正误、真伪、优劣、美丑,对于科学创新无疑十分重要,非此科学不能前进,但是否这就是止境?非也。这里讲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70年代末,我们对激光冷却原子感兴趣、在教研室讨论过几次,一位老师提出了一种用随时间变化的脉冲激光来冷却的想法,我思索良久,认为该方  相似文献   

9.
宝石的真伪、优劣影响到宝石的真实价值.激光拉曼探针可以用来对宝石进行客观、准确、定量的检测和仲裁.本文采用激光拉曼探针对红、兰宝石和翡翠进行了鉴定.给出了天然和人工红、兰宝石及翡翠A、B货的拉曼谱图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萃》2001,1(1):65
记者不久前在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时了解到,我国一位科学家曾经在朱棣文的获奖项目“激光冷却捕获原子”研究初期,处于该领域的领跑地位,遗憾的是未能将这一优势保持到最后。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微拉曼谱仪以不同功率的激光入射到用阳极脉冲腐蚀制备的多孔硅样品研究多孔硅的热稳定性.用斯托克斯与反斯托克斯散射强度的比率确定样品的温度.观察比较不同温度下多孔硅样品的拉曼谱趋向,发现在激光功率与样品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分为三个过程,与拉曼频移和拉曼强度的曲线相一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Si-O健和非晶Si被光氧化的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12.
对量子光学领域中诸如场—物质 (原子、分子或离子 )相互作用模型、腔内原子的辐射谱、亚泊松光子统计、光子反聚束效应、光场压缩态、时间与时域的定义及其本质含义、时域量子化、时间不可逆性、量子时空观与量子化时空结构、量子时空对称性与量子化时空对称结构、时域压缩的量子极限与超快科学领域的新时间尺度、量子涨落宇宙模型、薛定谔猫态、量子信息学、生物光子学、光的量子本质与光子结构、原子的激光冷却与捕获、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即 BEC)以及“原子激光器”与“原子激光”等方面的若干重大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 .在对量子光学所涉及的上述各有关重大核心科学技术领域的历史、现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量子光学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原子 -腔模拉曼相互作用 ,提出了制备纠缠原子态的方案 .用这种方法 ,能够制备原子Bell态和多原子GHZ态 .此外 ,还能够制备纠缠相干态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这种技术 ,我们能够完成量子态的隐形传送 .比如Bell类型的、纠缠原子态的和纠缠相干态的隐形传送 .最后 ,我们讨论了实验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宣布获1997年度物理学奖的是美国华裔教授朱棣文和威廉·菲利普斯,以及法国的克洛德·塔诺基.他们的重要贡献是研究出了激光冷冻原子捕捉技术;人们可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发展太空导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还有助于制造出十分精确的原子钟,同时有希望造出运算能力更大的电脑晶片.今年49岁的朱棣文,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朱棣文教授从1983年起开始致力于“冷却原子”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因为发明了用激光冷却进行低温下俘获原子的方法,美国的朱棣文、菲利普斯和法国学者科昂·塔诺季共享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朱棣文成为第五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了三能级λ型原子同双模圆极化激光偶极相互作用的问题.在偶极相互作用下,给出了Schr(?)dinger方程的精确解,得到了任意时刻原子处于某一能级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朱棣文等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的获浆情况;激光冷却捕获原子的基本原理、意义和应用前景;说明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送检的三份激光打印机墨迹进行鉴定。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各检材的细节特征有明显区别;使用785 nm波长激光光源,对各检材进行测定,发现不同检材的激光拉曼光谱图中拉曼峰型,峰个数及峰位移有明显区别。通过上述检测,可以得出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优化铯原子1469.9 nm激光的线宽,提出利用455.5 nm和1360.6 nm激光共同泵浦铯原子的方案.研究了铯原子能级布居几率随455.5 nm和1360.6 nm激光拉比频率的变化,模拟了455.5 nm和1360.6 nm泵浦光作用下,1469.9 nm激光线宽随腔损率、输出激光功率的变化.计算结...  相似文献   

20.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5日宣布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教授(Steven Chu),美国马里兰州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的威廉·菲利普斯博士(Willian·Phillips)和法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克洛德·科昂—塔诺季(Claude·Cohen-Tanogi)教授。奖励他们开发了用激光冷却气体原子降低气体原子的运动速度,使原于可捕获进行详细研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