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样"和"一个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和“一个样”都能表示“同样;没有差异”这样的意义,但二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句法上,“一个样”只能做句子的谓语中心语、宾语和补语,而“一样”还可以做定语和状语;在语义上,“一个样”有表示“差异性”和“意外性”的倾向,而“一样”没有这个倾向;在语用上,“一个样”具有强调的意味、不自足的语境特色和鲜明的语气色彩,而“一样”很少具备这样的语用价值。“一样”和“一个样”的这些差异主要是二的主观性程度不同造成的。“一样”主观性程度弱,“一个样”主观性程度强。“一个样”的主观性程度强,既跟量词“个”的介入有关,也与“一样”和“一个样”的历时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青”词义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与其他的几个颜色词在概念上存在交叉.“青”可以指“青、绿、蓝、黑、白”五色,“苍”也可以指“青、蓝、绿、白”.“青”可以指“绿”,也可以和“黄”混合产生“绿”,但“绿”反过来也可指“青”和“黑”.介于“青”和“绿”之间的颜色又可以称作“碧”.青、蓝、苍、碧几个词意思相近,有时可以混用.  相似文献   

3.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主要有“着(者、咱)”和“里”、“裹”。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体现为三个语气词:“着”、“哩”和“囔”。其中“着”字在日常用语中单个使用的用例较少,一般是两个“着”重复使用;“里”、“裹”在武威方言中则分化为两个语气词:“哩”和“囔”。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教师队伍的人数而言,校长的人数要少很多,但校长在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国家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校长要成为教育家”的理想和目标,国家和专家都在呼吁“教育家办学”。我认为,校长的成长如同教师的成长一样,“职前”与“职后”、“理论”与“经验”、“学习”与“研究”、“交流”与“反思”,等等,都是校长发展和成功不可缺少的途径与方式。在校长领导和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并列为四大目标,体现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反映出时代精神.在对目标的描述中,不仅有传统的“了解”、“理解”、“知道”、“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而且也有“经历”、“体会”、“探索”、“欣赏”、“体验”等新的体验性术语,指出学生要“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积极地“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在历年高考中是常考点。比如2002年全国卷的“一再”和“再三”、“稍微”和“多少”、“常常”和“往往”,考查对具有相近意义的副词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2005年北京卷考查“不止”与“不只”、“不管”与“如果”、“还是”与“或者”三组虚词的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8.
顾名思义,教研包括“教”和“研”,在教育教学中要将“教”和“研”有机结合起来。脱离于具体“教学”实践的“科研”,其犹如空中楼阁,缥缈迷离;游离于理论科“研”基础的“教”学,其犹如无源之水,断流枯竭。由此可见,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打破“教”和“研”之间的壁垒,使教师在“教”和“研”上得到均衡、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以教立研,以研促教”。  相似文献   

9.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10.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2.
对于李清照的《词论》,后来的词论者一般认为她的词学理论与苏轼是相互对立的。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笔者从李清照的苏学渊源、个人经历角度对《词论》进行分析,认为她的词论对苏轼的词作及理论有着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库万晓、木斋二位先生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刊登的《论文同诗中之“子平”为苏轼》一文中认为文同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而孔凡礼先生却提出了异议,他提出文同诗中的“苏子平秘丞”不是苏轼的文献依据,文章并论及了苏轼未作舒州团练副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是较早的宋人注宋诗的本子,体现了江西诗派的阐释特色,也影响了任渊、李璧等人的诗歌注释。苏诗百家注完整集中地体现了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如"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是"以才学为诗"的最好诠释,"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的理念是"无一字无来处"的直接表达,发掘诗歌中的"断以己意"之处则是对"夺胎换骨"的敏锐察觉,这些都最终体现了江西诗派"以故为新"求新求变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苏青作为“历史复杂”的作家,曾长期被划入另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新时期以来,苏青研究复苏并逐渐形成“苏青热”。然而,在取得诸多研究成果的同时,苏青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如任意拔高其人其文,片面阐释其创作意义,价值标准缺失等问题,表现出苏青研究中的某种失范倾向。  相似文献   

16.
“意象论”是美学、文艺学研究中关于“意象”的一个大论题。苏轼对“意象论”有创新和发展,通过创新,他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特有的艺术内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17.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佛学思想对苏曼殊的诗歌影响巨大。受“苦”的理论的影响,他写出了许多悲凉凄清的苦情诗;受“菩萨行”观念的影响,他创作出了充满激情的革命诗篇和悲切的爱国诗篇;受“色”“空”思想的影响,他最终冲破情障、勘破红尘;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闲适诗境界澄明虚静,富有禅意。  相似文献   

19.
儒家提倡积极用世,道家推崇用自然辨证观处世,释家讲究智慧超脱。苏轼在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中,"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用融汇了三家智慧的"旷达"傲视困厄,使"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和谐融合。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苏轼将"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本文仅从其山水散文中探寻这种苏轼式的旷达。  相似文献   

20.
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瑗顺应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继承儒家教育传统基础上,创造了“苏湖教法”。胡瑗把“明体达用”作为“苏湖敦法”的核心,以此选育人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胡瑗的“苏湖教法”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方法,胡瑗的“明体达用”也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胡瑗“明体达用”的社会价值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