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馆址定为北京什刹海的广化寺,缪荃孙被任命为正监督。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年8月27日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论坛》2000,20(1):98-98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西郊高梁河畔,紫竹院旁,占地10公顷,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北海之滨的文津街分馆,馆舍建筑面积共17万平方米,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四,亚洲国家图书馆之冠。 国家图书馆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16年获权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老馆长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花秋实 ,又闻蝉鸣。不知不觉中 ,国家图书馆已悄然走过九十五个春秋。九十五年 ,对于生命而言已经耄耋 ,对于精神而言不过垂髫。翻开印制精美的《国家图书馆简介》 ,上面赫然记载着国家图书馆由稚嫩转变为成熟的每一步脚印。“1 90 9年 (清宣统元年 ) 9月 9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 ,……辛亥革命后 ,京师图书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 ,并于 1 91 2年 8月 2 7日开馆接待读者。 1 91 6年京师图书馆按规定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 ,标志着她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重要职能。1 92 8年 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 ,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 1…  相似文献   

4.
民初京师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在赓续前清京师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担负着为国家全面、完整地收藏并妥善保存图书的职责,不仅推动了民国图书馆的转型,而且为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馆藏图书的来源、整理及利用如何,无疑是我们在研究民初京师图书馆中迫切需要理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京师图书馆是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其创建意义重大。在其创建过程中学部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奏设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章程;征调图书确立馆藏基础等。  相似文献   

6.
从宣统二年(1910)九月赴京就任京师图书馆监督,到宣统三年(1911)九月乞假寓居上海,缪荃孙(1844-1919)在京师图书馆任职差不多一年时间。在此期间,缪荃孙除了参与日常的图书馆事务,最主要的精力用于整理藏书和编制藏书目录,为京师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书籍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主  相似文献   

7.
王懋镕是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参与过湖南图书馆的扩建,并先后任职于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但学界对其生平及其图书馆生涯知之甚少。文章梳理了王懋镕在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工作履历,对其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王懋镕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早期发展,以及在推动日本图书馆思想传入国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部与我国现代图书馆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开放性、公共意义之现代图书馆创建始于清末,学部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三:一是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二是创建京师图书馆;三是创建各地方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从清政府学部筹办、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始到民国时代,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围绕国立京师图书馆(包括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发展建设,颁布了一系列“规程、章则和契约”。这些“规程、章则和契约”的公共图书馆思想有:①从有限开放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思想;②由购券入览到免费服务的思想;③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思想;④提倡私立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的思想;⑤从以藏书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的思想等。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还没有颁布之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制订一些“规程、章则和契约”,在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作为政府法规文件的补充,共同指导和规范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师通俗图书馆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力倡导社会教育的背景下创建,其建成开馆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上一种新的图书馆类型即通俗图书馆的出现。京师通俗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实施免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其开放促成了《通俗图书馆规程》的颁布,并为民国初年通俗图书馆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陵徐氏书”是京师图书馆早期善本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京馆藏书的北京图书馆认为“南陵徐氏书”是徐乃昌积学斋藏书。根据史料记载,此批藏书实为徐文达、徐乃光父子藏书,清末徐乃光将家藏字画书籍售予端方,抵偿币局欠款。依据清末民国史料可钩稽徐氏旧藏出让详情,徐氏所藏书画收储于江南图书馆,而书籍则送学部筹建京师图书馆。其中经手人为缪荃孙,徐乃昌是徐乃光从弟,在当中起到联络人作用。徐乃昌积学斋藏书直到抗战时期才逐渐散出,与京师图书馆早期入藏的“南陵徐氏书”无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梁启超致江庸信札的内容进行释读,揭示梁启超与江庸的关系,并对致函背景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该信札客观反映了国立京师图书馆时期该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梁启超馆长为解决这些困难,即坚持“国立京师图书馆”名称不可变更的条件下,积极争取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国立京师图书馆三方合作的情形,是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信札的解读,也为图书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3.
庚子赔款之后,美国出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考虑,先后两次退款于中国政府,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便是当时美国退款的历史产物,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退款.1925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中国教育部协商订约,决定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之后依教育部令,京师图书馆改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京师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京师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宝库.因着对文学的爱好和思想启蒙的热情,鲁迅和京师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李兰 《兰台世界》2012,(16):12-13
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清代末年。1913年时,由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负责其实际管理工作。在此期间鲁迅积极参与了京师图书馆分馆和通俗图书馆的建立,著名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残本,也是在鲁迅的奔走与斡旋之下才得以移交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其珍藏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典籍,其中有极少数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南宋宫廷中的藏本,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928年,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将北京改为北平,同时将国立京师图书馆改为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南京政府下设了大学院主管当时的教育及文化,并下令发布将京师图书馆改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前后北平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缪荃孙为江南图书馆及京师图书馆的创建人,被称作"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他一生致力于目录学、金石学、图书馆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他在藏书及图书馆创办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首都图书馆(即原北京市图书馆)是北京市属的公共图书馆。它的前身是1913年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分馆和京师通俗图书馆,还有1917年在中山公园内设立的中央图书阅览所(后又改名为中山图书馆和革命图书馆)。它们的领导关系都属于伪教育部,在1928年改属伪北平特别市市政府领导,因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后来其它二馆也合并为一。它完全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一切革命的进步的书刊被禁止与读者见面。直至解放后它才向人民群众敞开大门,成为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助手。首都图书馆在1956年十一月从西华门迁至国子监——封建王朝培养知识分子的最高学府——并已于今年三月十八日正式开馆。首都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第一,为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张宗祥在20世纪初及中期分别在京师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担任主要领导,并通过学者型的风格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文献学、古籍保护及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在人文及艺术学科方面有着相当的建树。因为仰慕南宋民族忠烈文天祥的气节而改名宗祥。辛亥革命后,张宗祥担任中学教育课课长并兼任京师图书馆主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清末两家京师图书馆建立的环境、主要思想、馆址、核心人物、建馆章程及馆藏等,分析了二者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两家京师图书馆的相关史料进行了引证,以期对该领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