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学生学习不仅要动脑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升华,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道  相似文献   

3.
“生活德育”作为一种精神,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栖居于校园,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引领学生用自己的亲历去感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建构了敞亮、明丽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实际,让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史,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情趣,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享受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体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中的关键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还要重视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活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并不断探索出实施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多年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笔者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让体验成为架起品德与生活的彩虹桥.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多年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相似文献   

8.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凭借直观的感受去体会、感知和领悟各种道德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中所包含的“知、情、意”等因素,通过情感的润滑和催化.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思想品德课只有让学生产生了相应的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难看出,这里的“充分地读”,就包含着让学生用心去阅读,用感情去体验,用理性去悟道。换言之,情感就是维系课堂生命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课文中所饱含的情感,教师讲不出,学生听不来。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去感染、去熏陶;要靠自己去体验、感悟。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余义柏 《广西教育》2005,(6A):39-40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做数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感悟,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2.
如何才能让孩子充满思维的活跃性、生命的新鲜性呢?作为老师,就是要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的,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读懂,去感悟,去体验。因此,要在引导学生读的同时,提醒学生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从而使他们加深感悟,得出带有个性特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4.
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本期导读     
本期力图通过不同内容的教学设计,诠释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体验凸显文本价值》———文章强调语文学习应该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世界,要引领学生带着各自的情感和想象去感受、体验文本传递出的文学意象,感受那充满魅力的迷人意境。《把握特点品味文化》———《 世纪宝鼎》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开放的教学视野,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把握“鼎”的特点,感受“鼎”的文化,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在“工具”和“ 人文”的视界中自由徜徉》———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被誉为“小于永正”…  相似文献   

16.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思想和情感的产物,艺术课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了情感与人的主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尝试抽象画”的课堂教学,利用音乐的意境来营造教学情景,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感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用色彩的语言、笔触的变化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并分享彼此的心情感悟,从而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走近”抽象画,感受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适时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在积极正面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一、引导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感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 ,激活思维 ,形成独特感觉。如教学《暮江吟》时 ,引导学生对“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情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体验性阅读应贯穿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一一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因此,在实施体验性阅读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自身特点,要进行多元的体验方式的选择,以实现体验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生活德育”作为一种精神,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栖居于校园,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引领学生用自己的亲历去感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建构了敞亮、明丽的内心世界。享受:“德育为人”旨趣德育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它的基础是基于生命活动之上的精神生活的要求,是出于对人类自身利益的保护与尊重,这就是“德育为人”。对于自身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