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楼拜用"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笔,刻画了众多人物,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外省风俗画卷。透过表面冰冷淡漠的语言,分析《包法利夫人》中众多的男性形象,从这些男性与爱玛的关系中可以窥视人物背后福楼拜的视野和身影,从而探究福楼拜笔下失落的男性世界。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如何写项羽,感动读者两千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记》是一部历史性与文学性、客观真实性与主观抒情性相统一的宏篇巨著。《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文学色彩最浓厚的篇章,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其不朽功勋在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主力,最终导致秦王朝覆灭。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事件对项羽性格、心理和气概做了精采的描写,使项羽形象真实、生动、丰满。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十余篇,大多反映儿童生活,篇幅有限,价值颇高,它们共同闪现出鲁迅一致的儿童教育思想——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冯雪峰曾说“:在旧时代,鲁迅是最关心儿童生活幸福的人。”此话一点也不过分。鲁迅严肃的外表下,有一颗对儿童强烈的爱心,这从其笔下生动的儿童形象可以见得。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还是《社戏》中双喜  相似文献   

4.
杨绛先生《窗帘》中有段话较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读者在阅读时的欣赏探究心理:“窗帘并没有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因此,你笔下的人物、景物要写得“惹人窥探猜测”,要写得让人们“生出无限兴趣”,就要抓住读者阅读探究的心理,让笔下的人物或景物蒙上一层面纱,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最欣赏荷马笔下海伦的塑造方法。他描写海伦的美丽时这样写道:“海伦走了进…  相似文献   

5.
《西顿动物故事集》包括《洛波》《银斑》《豁豁耳》《宾戈》等八个动物故事,生动地刻画了狼、乌鸦、白尾兔、狗等动物的形象。西顿有两种身份——画家和作家,但这两种身份都围绕着动物主题。西顿从小喜爱动物,喜欢悉心观察和调查野生鸟兽,所以他笔下的动物形象才会如此生动有趣,又不失生命的尊严。他说: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 《小学语文》2010,(10):50-53
【设计说明】《穷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出自世界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小说叙述了一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在非常贫困且已有了五个孩子的境况中,又主动抱回了已死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而出海打鱼归来的丈夫竟和她想到一处。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法国天才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以优美的笔触娓娓叙述了男主人翁爱弥儿和女主人翁苏菲古典浪漫而又曲折艰辛的爱情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其爱情教育的基本观点。重温卢梭的爱情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第一,审美观:美在心灵。卢梭是这样描写他笔下的女主人翁的——"苏菲并不美丽,但男子们一到她身边就会忘掉  相似文献   

8.
兰斯顿.休斯在其短篇小说《教授》中,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一位在白人面前毕恭毕敬、奴性十足的黑人教授形象。这一形象与他在《汤姆叔》一诗中所描绘的汤姆叔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教授是休斯笔下的另一个汤姆叔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老舍是具有独特特点的优秀作家,他的《四世同堂》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以独特的角度,熟练的手法,深刻而犀利地描写了国人的心理特点,成功刻画了软弱、封闭的国民性,在国人形象的塑造方面,生动而饱满、丰富而复杂、朴实而幽默。本文主要分析四世同堂中老舍笔下的国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包公一直是广大民众喜爱和称道的艺术形象。这位曾是北宋政治舞台上的历史人物,自从进入民间传说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之后,就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口头和笔下千姿百态,面貌各异。比较说来,要算元杂剧中包公形象最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其中又数无名氏的《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塑造得最为丰满生动,富  相似文献   

12.
<正>18世纪法国天才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以优美的笔触娓娓叙述了男主人翁爱弥儿和女主人翁苏菲古典浪漫而又曲折艰辛的爱情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其爱情教育的基本观点。重温卢梭的爱情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第一,审美观:美在心灵。卢梭是这样描写他笔下的女主人翁的——"苏菲并不美丽,但男子们一到她身边就会忘掉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撒旦是作为上帝的"敌对者"而出现的,是一切"罪"与"恶"的最高象征,也是《圣经》中的诱惑者和告发者。但是,在弥尔顿笔下,撒旦被赋予丰富的话语权,从而使一个单纯的"极恶"形象生动丰富起来。《失乐园》中的撒旦,既是悲情英雄,也是狡诈恶魔,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具备双重性格的撒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着整部《失乐园》的发展,撒旦的形象从英雄走向恶魔,这是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形象的双重性,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同时,撒旦无论是英雄,抑或是恶魔,都表现出雄辩的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展现出英雄的不屈和恶魔的猥琐。发展带来了立体且全面的视角,双面的撒旦由此拥有了鲜活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成为了评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老孙头形象是《暴风骤雨》中塑造最丰满最生动的艺术形象,但评述前人评述不多。本文从艺术真实性、作品所写的环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等三个方面对老孙头的形象进行了分析,来论证老孙头这一形象的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撒旦是作为上帝的"敌对者"而出现的,是一切"罪"与"恶"的最高象征,也是《圣经》中的诱惑者和告发者。但是,在弥尔顿笔下,撒旦被赋予丰富的话语权,从而使一个单纯的"极恶"形象生动丰富起来。《失乐园》中的撒旦,既是悲情英雄,也是狡诈恶魔,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具备双重性格的撒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着整部《失乐园》的发展,撒旦的形象从英雄走向恶魔,这是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形象的双重性,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同时,撒旦无论是英雄,抑或是恶魔,都表现出雄辩的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展现出英雄的不屈和恶魔的猥琐。发展带来了立体且全面的视角,双面的撒旦由此拥有了鲜活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成为了评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用得最频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是指"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将具有相似之处的不同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的一个事物说明、描写另一个事物。"1它主要起到说明事理、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以及引发联想的作用。它的使用能使得语言生机勃勃,形象生动。比喻植根于民族文化,受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因而比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悬诗》因其精确的表达、生动的语言、真实的叙述而被视为阿拉伯古诗中的瑰宝。本文试图通过对《悬诗》中出现的部分比喻进行分析,来窥视比喻所蕴含的民族特色,从而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故事新编》中《奔月》是唯一一篇涉及世俗婚姻的神话小说,小说中的嫦娥也是唯一一个重点着笔的女性形象。纵观鲁迅笔下为数不多却又意味深长、极具时代代表性的几个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在封建礼教下苦苦挣扎而不得生路最终走入死境的苦难女性。而嫦娥形象是鲁迅笔下女性人物命运死路以外的另一种探索,从世俗婚姻中的嫦娥的命运出路去思索女性另一种冲破死路的自我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第一奇书的《金瓶梅》,是一部写"恶"的小说。作者笑笑生用写实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而被塑造得最成功,也最典型的人物就是第一女主角潘金莲。这里的潘金莲是直接从《水浒传》中移植过来的,通过作者的加工整理,将之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复杂。在作者笔下,潘金莲是一朵成长在恶社会中的恶之花,最终又被恶社会摧毁。本文试从分析潘金莲的形象着手,揭示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无论是在他的城市题材小说诸如《哺乳期的女人》《林红的假日》,还是在他的乡村题材小说诸如《玉米》《平原》等小说中,他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在代表作《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重点书写了权力话语逐渐植入下的女性的生存经验。他笔下的女性也逐渐有了对男性的妥协,有了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出走,有了对权力的追求。女性作为毕飞宇小说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生命的困境成为作家反思和启蒙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