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当前,在会议报道中普遍存在着过多、过浅,过板的问题,影响了宣传效果。我们认为,要解决会议报道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在求精、求深、求活上狠下一番工夫,让会议报道走进群众心里。  相似文献   

2.
新文 《新闻导刊》2007,(3):53-54
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怎样规避?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后,对见报稿件梳理一番将有助于今后的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3.
翻开某些报纸,尤其是一些娱乐类晚报、杂志,明星、名人的一言一行尽收眼底:谁今天穿了什么衣服,谁和谁在哪里喝茶,谁酒后骂人,谁怕耗子,谁喜欢绿色,恨不得明星打个喷嚏、吐口唾沫也上报宣扬一番。也真难为了记者们,几乎要做明星们的“跟班”了,明星们有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表扬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时候,认真地研究一下如何抓好正面报道中的表扬报道很有必要。 如何搞好表扬报道,不少同行早有论述,再讲一番无非是个“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必须熟悉自己负责报道的那条战线、那个行业、那个区域的基本情况,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心中有底,才能笔下有文。 我在报社做农业记者工作近十年。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农业记者,就要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心贴农民。 一、当农业记者,不熟悉农业,就找不到报道的着笔点。  相似文献   

6.
记者招待会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有若干媒体记者参加,因此想出彩必须费一番思量。以变化“标题”应不变“实录”由于大事件记者招待会“问答实录”一般依赖新华社通稿,因此提炼更有冲击和精准的标题就成为各家媒体标新立异最常用的方法。以变化“体裁”应不变“素材”  相似文献   

7.
朱岩 《新闻记者》2000,(11):85-86
一、预见性报道的意义 众所周知,新闻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为满足渴知的受众的需要或达到其他目的,在报道已知事实的基础上不妨可作一番有关其前景的分析及预见,这里姑且称之为预见性新闻报道,这目前在国内虽未正式列入新闻学教科书,但它的存在则是不容置疑的。 预见性新闻报道(包括有关述评、声明、谈话等)最先见于西方媒体,常用于政治竞选活动、战争态势分析、经济走向预测以及体育赛事。这类报道之所以流行正在于它不仅能引起社会公众对某类事物的密切关注,更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左右事件进程的作用,善于制造悬念正是其…  相似文献   

8.
历时一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网络媒体彰显了其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传播力量,成为了这次会议报道的主力军。在十七大期间,网络报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网上网下叙党情,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和话语平台。网络媒体在十七大报道中开创是一番新的天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沈赤兵 《新闻窗》2009,(5):44-45
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其中既有教训,也有许多收获。时光尽管过去了好多年,但我对10年前在《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的《资本大置换》报道一直有着很深的感受。当时此文反响强烈,影响大,引起众多经济界和党政干部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引起了全国许多重量级经济学家的关注。报道的主要内容,是都匀在城市建设中创立的一个带有强烈理性色彩的“资本置换”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22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上演。楚天金报集中报道的时间跨度近10天,跨部门调动采编力量近50人。共投入版面近30个。在把握报道节奏、确立报道落脚点、明晰报道重点、凸现报道个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1.
陆峰 《传媒观察》2004,(5):36-36
4月1日,《新华日报》人民生活版刊登了笔者撰写的《一个“大头宝宝”的奇遇》的通讯。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刚出生就经受了医院的一番折腾,先是出世前就被诊断为“脑部积水”,出世后又被送进监护室,待做完CT确定一切正常后仍由医院安排“继续观察”,母婴为此开销  相似文献   

12.
徐永和 《视听纵横》2007,(5):114-114
主题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主题报道的主题都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定义,要把它做得生动活泼,需要记者花一番功夫。 一、用具体事实表现抽象概念。 今年5月份,安吉广播电视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报道中,策划了一组报道—《和谐之家》,选择了十多个有特色的家庭,有四世同堂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每次突发事件,都是对新闻媒体的检验。在地震类新闻报道中,新闻失衡现象严重,有几点消极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新闻关注对象的片面性,新闻伦理的底线容易突破,主要表现为报道对象偏失,救援报道比灾情信息更重要、再次伤害现象;二是新闻职业规范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错报现象依然存在。文章针对原因提出建议,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在理念上和操作上被新闻工作者坚守下去。  相似文献   

14.
李悦 《新闻前哨》2000,(10):37-37
现在,有许多经济报道篇幅不短,提出的问题也不少,就是打不响,为何?关键是记者只找准了某些领导的“够味点”,而没找到与受众的“共鸣点”。要避免这些问题,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报道要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经济问题包括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需要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观念,更包括人们共同关心的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焦点和兴奋点。要看到,现实经济生活无法回避的问题,经济报道同样也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现实经济工作中的每个问题,都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生活中的那些难点、…  相似文献   

15.
殷兴龙 《新闻三昧》2006,(12):45-45
经济新闻有宏观报道、中观报道和微观报道,但不管哪个层次的报道,作为工人报刊都应比一般报刊更贴近群众。近一个时期以来,工人日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推出了一些能够体现工人报刊经济报道特色的典型报道,如九省市农民工求职路线图、住房、廉租房等系列报道,深受各方好评,有专家评论这是工人日报经济报道的价值回归。工人日报的经济报道曾经经历过几个最典型的时代模式,五十、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以一厂一店、工业成就形势报道为显著特征。文革时期停刊,1978年复刊后基本沿袭以前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工人日报的经济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我市只有一家晚报的历史已经划上了句号。小小的港城有三家市场定位基本相同的报纸来瓜分这小小的蛋糕,严酷的现实要求我们要想胜出就必须在很多方面技高一筹,而本文想谈的仅仅是笔者个人在报道领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努力做到用各种手法迅速及时反映有指导意义的新闻,力争采写出在形式上有突破,在内容上有新意,在构思上巧妙灵活的稿件,一直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 近年来,本着扬独家之优势,做音响之文章的思想,运用录音报道的再现功能,采用多种手法,从不同侧面,深入开掘,大胆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们采写的广播特写《跟老船长出航》,突破了录音特写只是采取近镜头进行展示的格式。大胆运用远景和近景相结合的手法,把有声语言和音响有机地结合起来,绘声、绘色、绘形地展示了老一代船员舍家为国的英姿,给听众以立体感。由于构思巧、开掘深、受到了中央台的好评,称这篇特写是“情感浓烈,选材得当,手法巧妙”的一篇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9.
湛慧 《青年记者》2007,(11):54-54
建国近60年,经济报道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写作手法、写作观念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思想指导行动,这些演变中,至关重要的又是报道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问题性报道,就是反映社会中出现的问题的报道。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问题”一词的解释是: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3.关键;重要之点。4.事故或麻烦。大千世界,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事业前进、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