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档案管理中对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有破损档案采取的抢救、修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借助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工具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更加有效的破损档案抢救机制,以更有效地抢救破损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及破损原因分析(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对档案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档案材料的撰写、对档案的保护转移利用和对档案人才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尤其在对档案材料的撰写方面强调档案材料的重要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档案网站建设水平、规范和控制档案网站的建设发展、指导用户对档案网站的访问、改进和提高档案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结构的设计、对评价表的设计、对其中的评价指标和分值计算方法的详细说明,研究和构建了一个科学、全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的档案评价体系。并通过一个档案网站评价实例具体说明了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和计算方法,最后对档案网站评价的组织和实现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档案鉴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档案鉴定工作是指对档案真伪、档案价值和档案开放的鉴定.而狭义的档案鉴定工作则仅指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即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剔除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处置的过程.一般所讲的档案鉴定工作是指狭义的档案鉴定工作,即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我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认为档案鉴定是对档案真伪和价值的判定,而电子档案是根据文件的内容和技术支持状况两个方面来鉴定电子档案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私人档案立法的客观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外档案立法实践,提出了我国私人档案立法具有保护私人档案财产所有权和发挥私人档案历史价值的多重意义.私人档案立法应遵循与国有档案同等地位的平等保护原则和从维护国家与社会利益出发体现国家层面对私人档案的管理权与监控权的原则.对私人档案立法包括私人档案的定义与范围;私人档案所有权人的权利义务;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私人档案的宏观管理;私人档案的登记申报和保管报告制度;私人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出境等内容进行了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档案行政许可监督制度,是指档案系统内部对实施档案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和档案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档案行政许可事项活动,履行档案行政许可权利义务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理的制度。档案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从事档案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在档案管理中对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有破损档案采取的抢救、修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借助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工具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更加有效的破损档案抢救机制,以更有效地抢救破损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及破损原因分析(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档案价值鉴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兰 《档案》2008,(3):62-64
档案价值鉴定,是指档案工作者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是否保存及其保存期限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简言之,档案价值鉴定,就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有用性的预测,是挑选有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对无须保存的档案剔除、处理的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具有多元性、潜在性、条件性、滞后性的特点,所以人们很难对其作出完全准确的判定,也有人把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称为档案工作的“瓶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档案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翻阅了几篇关于档案意识的文章,总体感觉,这些文章对档案意识的探讨大都停留在要政府和社会充分认识档案的作用、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增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等比较现实的层面。从这些角度来探讨档案意识固然无可厚非,却很容易给人造成档案部门在"乞求"关注的感觉。特别是大部分文章呼吁社会关心,呵护档案工作的声音很大,对档案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字化背景下档案安全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安全包括档案的实体安全和档案的信息安全两个方面,传统档案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对档案实体的保护。“维护档案的实体安全即在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破坏以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信息安全即对需要控制利用范围的档案实行严格管理,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在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1.
加强档案立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立法的重视和支持 档案立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过程,如果说档案法制宣传是对群众宣传、对社会宣传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那么档案立法则是对领导宣传、对上级机关宣传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档案资源的内涵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国家档案资源理论在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国家档案资源理论是对国家档案全宗理论的继承、扬弃和超越,进而界定了国家档案资源是指一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成。从档案资源存藏及分布的维度,提出国家档案资源构成为档案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社会其他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民间收藏的档案资源、流失海外的档案资源、口述档案资源等。  相似文献   

13.
韩禹荣  潘未梅 《浙江档案》2023,(12):47-50+60
档案服务机构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其档案人才的需求研究较少。为了解档案服务机构人才需求情况,为我国档案人才培养方式调整和档案职业主体概念的界定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档案服务机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档案服务机构档案人才主要由基础操作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两部分构成,对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工作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较高;对学历要求因职位不同而异,但涉及管理的岗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更受欢迎。最后,对我国档案服务机构的人才需求特征及档案人才整体需求进行了概述,基于研究结果对档案服务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否属于档案职业主体进行了讨论,并从扩大教育层次、科学确定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注重实践教学四方面对我国现有档案人才培养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梁启超档案拍卖事件和私有档案相关概念国外对私有档案的法律界定大致从所有权、形成领域、形成主体与档案内容相结合、与公共档案相对应四个角度出发,国内外对私有档案的学术定义也众说纷纭。至今为止,我国对私有档案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及了"个人所有的档案"一词,与"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档案相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条文释义编写  相似文献   

15.
档案鉴定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档案的质量和档案的存亡命运,涉及档案的管理水平,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档案鉴定工作包括建立鉴定档案的标准、进行档案价值判定、确定档案保存年限、对无须保存或届满保存年限的档案进行销毁等。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决策之一,决定档案的存毁,亦决定了档案馆(室)馆藏的质量,并影响民众对档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论“收文”不是档案——四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论述了"收文"不是档案.从档案的定义和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唯一性及档案的形成上看,"收文"不是档案.本文认为"收文"是被作为"档案"保存的,并对"收文"被作为"档案"保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还对是档案、作为"档案"和"归档"保存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结论是"收文"可以作为"档案"保存,但它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17.
各国私人档案管理法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都是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私人档案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各国对私人档案的监管和利用主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实现。文章对各国有关私人档案的含义和范围、私人档案的所有权、私人档案的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得出对加强和完善我国私人档案管理法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档案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管理资源都具有独特作用和功能,基于全资源维度分析档案专业人才能力,并提出档案规划师、档案监理师、档案评估师和档案构建师等新的职业细分与岗位设计,旨在引发对档案从业人员能力和职责的再探索.  相似文献   

19.
孙成德 《兰台世界》2015,(1):126-127
本文从增强全社会对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加大对工业遗产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力度、建立共享的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化中心、强化对工业遗产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各项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工业遗产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对信用档案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档案的问题上,而对政府信用档案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试探讨政府信用档案的定义内容、建立政府信用档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建立政府信用档案的具体步骤、措施及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