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从而阻断了德治介入政治的途径.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人性基础和制度基础分析入手,打通政治活动中伦理介入的通道.只有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意义上整合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方法运用于政治分析,把“经济人”假设拓展到政治领域。公共选择实质上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其主题是政府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对改革、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布坎南在其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把参与政治过程的当事人看作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把政府决策活动的前提当作公共物品供给成本最小化和税收收益最大化的活动。事实上,这就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运用公共权力谋  相似文献   

4.
评公共选择学派的三大理论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交易政治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大假设之上。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政治领域,政治活动本质是一种公共选择,个人在参与政治活动时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根据;交易政治学是把经济学家的效用最大化构架扩展到不同的公共选择作用中人们的行为,把政治看作复杂交换的理想化概念;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坚持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个人是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把"经济人"假设拓展到政治领域,提出了"政府失败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于我国当今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政府决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前提出发,把政治决策看作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由于“政府失败“就需要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形成一个政民互动的合作网络.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公民参与的理论原因,阐述了我国公民参与的背景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择就是把适用于市场选择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非市场选择.文章从经济人假设、交换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等三个基本假设角度对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探析,并指出了它在方法论上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公共选择理论是在政府干预缺陷日益显露的情况下,为适应当时的形势,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贡献是运用经济人假设和把政治视为交易的观点,成功地研究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许多问题。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在我国政府建设过程中应当切实转换政府职能,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坚决遏制腐败行为,积极推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主体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然具有自利性的要求和冲动,并通过官员和政客维护自身利益表现出来.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把“经济人”假设拓展到政治领域,提出了“政府失败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于我国当今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特点是将适用于经济分析的理论来分析政治领域的活动,拟采用此分析方法来理解我国的职业教育问题。利用公共产品属性问题、政府失灵、经济人假设等理论分析职业教育的提供、管理和学校内部问题,以试图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定的合理性,为当今我国腐败现象蔓延的成因提供了理论分析和支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腐败,决非不治之症,但要治理腐败顽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竞争机制、将经济领域的投资风险意识引入政治市场、接受公众监督等途径来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2.
以交际中英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为对象,以语境顺应性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与语境变化的顺应性关系,并通过例证分析表明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体现说话人所处的语境特征及其情感倾向、认识倾向及人际关系的亲疏,它可凸显语境顺应性在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的选择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决策均要求通过招标投标来实现 ,如何搞好招标决策不仅关系到业主或项目法人的利益 ,而且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成败。利用灰色理论对招标决策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为招标投标这一新机制的应用和研究 ,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德性论与规范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性论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论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论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论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人本身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性论认为,人若是过分注重对于公共精神的归属和对文化的生成与开放,就不能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人格,更遑论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了;而若是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并自主定制自己,使自己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独立自我,则极可能陷入无家可归的绝对孤独并普遍遭遇荒诞。人的这种自我生成与公共归属的悖反特性表明,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内在统一的过程,人的自我生成与社会归属作为人发展的两个侧面,是相反相成、不可两离的。人对社会的开放与生成说到底就是对实践的开放与生成,因为社会实践是人特殊的存在方式与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择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萍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31-34,40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美国择校研究进行梳理与简要评论,通过综述研究发现,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公共选择理论、民营化理论、教育选择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美国择校研究注重研究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性,而非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些可以为我国今后的择校研究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教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情况看,它受到了学生的漠视和教师的批评,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当前学生评教的运作与学生利益并无关系。根据“以足投票”理论,结合学生评教制度设计现状分析认为,高校需确立学生自由选择教师的制度安排,公开学生评教信息,控制学生规模,改革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法律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不是法人,这是由义务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不赋予学校法人地位,是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必要措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不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公立义务教育学校都不是法人。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比较规范的政府预算制度,目前我国公立学校也不具备成为法人的外部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人称指示语的非规约性使用及其传达的情境性身份进行剖析,发现:发话人为凸显某一身份,选择人称指示语是其根据交际需要顺应性选择的结果;人称指示语的非规约使用是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相互顺应的产物。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为人称指示语的选择奠定了表达基础,而身份的多重性和动态性特征则为其选择提供了客观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