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借鉴托马斯·沙茨针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研究提出的秩序仪式理论,分析姜文执导的四部电影,指出其所呈现的秩序性影像特征:主要人物男性化,矛盾解决暴力化,空间存在混乱化,主题表达崇高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认知-知识体系"之一的电影在影像的表意过程中反映意识形态。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某种程度上记录了美国社会对其认识的思想轨迹,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融合。近几年美国电影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呈现出多样的性格特征,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审视视角依旧脱离不了固有的框架。全文应用相关电影理论,解读好莱坞电影对华人的阐释视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强调艺术独立的现代主义思潮导致影视作品往往以"变形"的影像反思生活。我们或是在抽象的视听语言中茫然,或是以仰视的角度被意识形态灌输;那么在以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方式消弭崇高、推崇世俗的后现代,电影作品则以表现形式上的"类型杂糅"与表达主题的"家园情怀"与之应和。尽管中国的文化历程并非如西方般明晰,基本呈现出三种文化混合存在的状态,但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在于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接轨中,同样也呈现出这两种特点。  相似文献   

5.
略谈教学时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时空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空间单一化,教学时间刚性化。更新教育观念,必须树立新的教学时空观,做到以空间换时间,实现教学空间多元化、层次化、立体化,建构多维的、有序的教学空间网络;实现教学时间的弹性化,建构适应教学空间转换需要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6.
昆汀·塔伦蒂诺的《好莱坞往事》将过往的影像穿插于1969年的洛杉矶都市空间想象中,打造出一幅流动的"电影绘图",呈现出一系列充满怀旧色彩的景观拼贴.影片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城市地理想象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景观书写: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怀旧式再现,对过往精神进行重新阐释,建构出一种"想象都市共同体",以唤起当下社会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好莱坞电影受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的欢迎,其最基本的原因并不是高超的电脑特技和光鲜的明星,而是能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人性思考。好莱坞电影蕴涵的伦理意识弥漫在诸多影像中,并已成为好莱坞电影工业支配性的内在结构法则,这一点正是好莱坞经典的奥秘之一,也是往往为模仿者所忽视的好莱坞电影的精髓所在。文章从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类型片入手,对其中的伦理意识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80年代作为参照对象,9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影像空间发生了转换,都市代替乡村、单位而成为电影的典型空间,第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故事的结构方式上,时间维工有所淡化而空间维度被突现。第三,影像空间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影像的空间不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舞台,而是作为独立的因素获得表达,开始具备自己的性格与逻辑。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呈现出来的空间也不再是纯净、透明、和谐的,相反,充满了裂隙与歧异。  相似文献   

9.
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根据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儿童小说改编,好莱坞著名导演蒂姆·伯顿执导。影片讲述的是住在一家大型巧克力工厂附近的穷孩子查理,凭着自己的善良和对家庭的爱,最后成为巧克力工厂继承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中土传统的时间观趋于永恒无止的单向性、一维性,空间观则无论二维或是三维,都带有封闭性、自我性特征。释家的时空观,是无限开放的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三生三世的时间和三千大千的空间的结合,构成了佛教文学的神幻世界。以变文为主体的唐五代白话小说,受此影响,也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有异的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好莱坞最具创新意识的电影导演之一,电影《盗梦空间》是其执导的第七部影片,在艺术形式上有极大的创新之处。该片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柯布带领其"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以从中盗取机密,并通过植入意念的方式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在电影语言和叙事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亦充分体现了诺兰导演的创意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盗梦空间》的赏析与解读,探讨其在语言和叙事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胡雪梦 《文教资料》2012,(27):182-184
近年来,台湾新锐导演们从新电影"再现族群"的历史阴霾中走出,直接从社会现实中取材,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机制与台湾电影的在地情感表达之间寻得最大的缝合可能。作为台湾新锐导演的代表人物钟孟宏,其作品直面当下台湾社会的疮痍与现代台湾人的精神危机,"影像建构"和"精神表达"方面都体现出了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大大变革了人们的时空观念的思维方式。现代摄影冲破绝对时空现的桎梏和束缚,在审美中不拘泥一事物固定于现实的空间位置及时间的线型延续性法则,构造新的时空结构。章提出并阐述了现代摄影的四维时空观,相对性时空观,心理时空观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跨栏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和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论从时间与空间方面对跨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旨在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跨栏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繁荣于上海,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语境影响了电影的表达.在30年代的电影中,上海租界中的典型公共空间具有隐喻与象征的色彩,成为一座陌生、罪恶的城市.30年代的经典影片,在叙事策略、内容等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突围.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欧文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1999年,好莱坞导演蒂姆·伯顿将欧文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睡谷传说》改变成电影《断头谷》,但这部改编作品被评论为“与原作毫无共同之处”。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从而得出结论虽然两部艺术作品看似极为不同,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却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和男性话语在艺术作品中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蒂姆·伯顿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表现手法随性多变、不拘一格,成就了其旖旎多姿的影像世界。对伯顿而言,色彩不仅是增强影片视觉效果、提升电影形式美感的手段,更是生发妙义、叙述幽情的载体,承载着最简单、朴实、纯真的人生愿景。文章从色彩入手,分析了伯顿影视作品的色彩风格与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时空观的发展变化及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科学理论变革与时空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这是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的对时间空间和物质关系的认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分别对如何认识时间、空间做了一定的论述,他们在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的同时,确立了唯物辩证的时空观,为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客观地认识时间、空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时空观的发展变化及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科学理论变革与时空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