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名臣范仲淹,不仅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而为后世所传颂,而且在整肃吏治方面也颇有见地。史载其就任参知政事以后,即取来官吏名册,逐一审阅,见有不称职监司的姓名,即一笔勾去,另以他人代之。对范仲淹颇为敬重的富弼心有不忍,对仲淹说:“你这一笔下去,可知道要有一家人哭了。”范仲淹正色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一家哭”与“一路哭”  相似文献   

2.
我不哭     
天色渐暗,偌大一个药材交易中心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马忠效一家四口都住在店铺里,所以不紧不慢地拾掇东西。三个汉子突然地窜进店铺,还没等马忠效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掀翻在地,顷刻间,一家人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天以后,马忠效的小女儿马花花才被抢救过来,正是她在昏迷前拨通了报警电话。而她的亲人当时就已停止了呼吸。面对女民警的询问,小女孩回忆道:“天黑的时候突然窜进来三个人,我看到他们把爸爸打倒在地上,一个人打了我一下,他一打我,我就倒在地上装死。然后,我听到他们把妈妈妹妹打倒在床上。”“你当时没哭吗?”女民警问。“我不哭…  相似文献   

3.
讨论的话题:莎莎上小班快一年了,可几乎每天入园都要哭闹:“爷爷,我要爷爷……”短则一两分钟,长则十几分钟,闹完跟没事儿一样走到小朋友中间玩去了。对于她的“晨哭”,老师用尽了办法,每次莎莎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老师,我明天不哭了,肯定不哭了。”但第二天她却照哭不误。怎样才能让莎莎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江苏赵凤娟)哭鼻子比赛孩子初上幼儿园,由于环境的改变,产生心理焦虑导致哭闹是正常的。不过,类似莎莎近一年的“晨哭”现象,着实需要老师动动脑筋,发挥教育机智,不妨来一个“以毒攻毒”,用妙招治“顽疾”…  相似文献   

4.
一天上午,中班的郭伟伟小朋友把小椅子用两条腿着地立着,不停地扭来扭去。我看到这种情形,没有直接制止他,而是说:“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啊?”正在玩着的小朋友们都停住说笑,顿时教室中一点声音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治哭     
小王盛,长得虎头虎脑,结结实实,健康白净。说不上他有什么大缺点,可有一点:爱哭。这种哭是一种语言。说它是种语言,是因如今的孩子们都有类似的功能。奇怪不,不愁吃不愁穿,没有冷没有寒,不遭苦不遭疼,偏偏把笑的功能错按在哭的神经上。瞧,又哭上了,这回是示意当老师的我过去呢! “不就是他拿了你的玩具吗,也值得一哭?”我冷冷地甩过去一句,“让我来教你一招。”我凑在他身边,如此这般,原想让他下次碰上时再使用的,不料他东边日出西边雨,瞬间就收起了哭脸,笑容可掬地转向小伙伴:“请问,您能把积木还给我吗?”人家能不还你吗!当老师的我就站在你身边,那小子不看僧面总不能不看佛面吧!  相似文献   

6.
李鸿斌 《班主任》2010,(9):21-21
去年,我班来了一个号称“不哭”的“坏家伙”。刚来的第一个星期就和班干部“叫板”,第二个星期便被科任老师一一请到办公室“走一趟”。可数次的“走一趟”后,“不哭”仍旧我行我素、屡屡违纪。至于他为什么号称“不哭”,我不用问也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丽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上面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当然是哭。"我说。"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笑容可掬了。"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代的一位官员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
“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还没正式开会之前,众多的家长都在叽叽喳喳拉家常。当然,主题都是“谈孩子”。甲:我家鹏鹏太善,在班上总是受人家欺负,脸上被别的孩子搔了几道血痕,还哭着回家……我说你哭啥?你就不会打他么?打不赢就咬他一口嘛!孩子太善了有啥用?一辈子只会当受气包!乙:我家那小子更晦气,老实得不会说谎,值日做清洁时,孩子们都没洒水扫地,老师问时,别的孩子都说洒水了,就他红着脸说没洒水。结果,罚他把满教室的课桌全抹一遍,累得一身臭汗。老实就是吃亏哟!丙:孩子也不能太直肠直肚了,我家那…  相似文献   

11.
1822年,一个中年男子因为还不起巨额债务被关进了伦敦债务监狱。他的儿子刚10岁,就被迫到面包店里干杂工,后来又经人介绍到一家炭粉店刷油漆。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挣足钱好把父亲保释出来。到了2月22日,债务偿还期限的最后一天,男孩一家人仍没有把钱凑齐,父亲便被法院判为终身监禁。儿子隔着铁栏杆看着父亲泪如雨下。父亲却对他笑笑,目光慈爱而坚毅,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孩子不要哭,太阳将永远照在我们肩上。”  相似文献   

12.
咱班王承东最爱哭,又因为姓“王”,所以有调皮鬼就赐予了他一个雅号——“哭王”。这“哭王”可真名不虚传,一个月至少哭10次,平均每个星期不少于两次半。以至陈老师为他作了一个特殊规定:“如果你一个星期最多最多只哭一次,那么每月的行为规范示范生评比就优先考虑你。”我们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前,一个中年男子因为还不起巨额债务被关进了伦敦债务监狱。他的儿子刚12岁,就被迫到面包店里干杂工,后来又经人介绍到一家炭粉店刷油漆。 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挣足钱好把父亲保释出来。到了2月22日——债务偿还期限的最后一天,男孩一家人仍没有把钱凑齐,父亲便被法院判为终身监禁。儿子隔着铁护栏看着父亲泪如雨下。 父亲对他笑笑,目光慈爱而坚毅,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孩子,不要哭,太阳永远照在我肩上!”  相似文献   

14.
哭辨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与情感的语言。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哭不能漠然处置,只有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妥当解决问题。撒娇型这类孩子在哭时,眼睛盯着老师,嘴里发出的是“嗯——嗯——”的声音,还伴有甩手、跺脚等动作。我班上有个男孩叫潘明,只要我一批评他,他就会不分场合“嗯——嗯——”地哭起来,直到我对他做些亲昵的动作或戴顶“高帽子”,才渐渐地止哭。所以,当我发现他在耍小聪明时,便附在他耳边说: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最近提出的“只有不称职的干部,没有不称职的百姓”,被网友概括成为薄熙来到重庆后继“横尺、纵尺、国尺”之后的第四把尺子——“民尺”,近日“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评论文章称,薄熙来的“民尺”其实更应该是一把“打虎尺”——专门敲打干部中的“三只虎”:“矮脚虎”(稍有成就便不思进取、甚至腐化堕落)、“狐威虎”(助纣为虐)和“纸老虎”(假、大、空)。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一个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要到外地任职。临行前,他向老师告别,老师嘱咐他说:“地方上的官吏不好当,你一定要小心谨慎。”那个人胸有成竹地对老师说:“我已经备下了100顶‘高帽子’,逢人便给他一顶,总不致于出什么问题。”老师一听勃然  相似文献   

17.
说“行李”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提到了“行李”一词,这个词值得品味。 先说一说“行吏”。吏,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读了《读者》这本杂志中的《你死了谁会哭?》一文,有很深的感触。文章记叙了“我”、妈妈和奶奶在上山去挖番薯的路上,看见有人出殡,前后左右围着许多人,他们都失声痛哭,一把鼻涕一把泪,那场面非常感人。奶奶说:“这人生前一定做了许多好事,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他送行呢?”当时奶奶还说了许多话,“我”只记得一句话:“你死了谁会哭?”  相似文献   

19.
大树在哭     
习作要求:展开你的想像,写一写几年后 家乡的环境。 一天夜里,由于睡不着,我便 到外面走一走。突然,我听到抽泣 的声音。咦!是谁在哭呀?我闻声 一看,原来是院子里的那棵大杨 树在哭。 "大树爷爷,你为什么哭呀? 谁欺负你了?"我问他。 "都是你们人类不好,害得我 家破人亡。半年前,我的妻子被两  相似文献   

20.
怎能不哭     
动物园的一头大象死了。一个管理员在大象的尸体旁放声大哭。游客们的眼睛也湿了,都说:“这个管理员真好,他平时一定与大象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所以才这么伤心。”一位知道内情的人说:“不,因为从此他要亲自做许多重活了,而以前如搬运东西,喷洒园子,夯实土壤等,都是大象帮他干的。” 怎能不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