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6节上有一个实验,该实验研究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实验现象,该书上采用乙醚作为演示液化的物质,由于乙醚属麻醉药品,又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所以购买、贮藏、使用极为不便,使用时又易使人晕眩.因此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这个实验.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个用酒精代替乙醚完成这个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45页从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试管内有液态乙醚出现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而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第二册第17页则又从压缩空气,使玻璃筒里棉花燃烧起来的实验得出结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二者是否矛盾?那么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到底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有的气体被压缩时会液化,而有的气体却保持气态不变呢?原来,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有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匕,无论怎样增大压强即压缩体积,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在这个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关于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物质是乙醚 .笔者以为 ,乙醚无色 ,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 ,而且容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据此 ,笔者采用了将少量碘溶于乙醚液体中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 ,液化、汽化现象明显 ,效果较好 .一是碘溶于乙醚液体后 ,其气味大大减轻 ,降低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二是乙醚的碘代物为桔红色 ,作为演示实验 ,学生极易观察 ;三是碘与乙醚混合后 ,所得的乙醚碘代物仍可随压强的变化而汽化、液化 ,且汽化时不会留下未汽化的液体 ,能很好地达到该节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 (华东版 )第 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 ,如图 1所示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 :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 ,容器B的水温升高 ,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感到这个实验有一些不足这处 :1 .实验完成所用的时间太长。实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教材讲述了气体在常压下降低气体的温度和在常温下增大气体压强等方式使气体产生液化。在讲述降低气体温度使气体液化时,教材安排了让高温水蒸汽喷到冷铁片上降温液化的实验,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而在讲述增大气体压强使气体液化时,只作了简单的分析说明,学生对这种液化方式普遍感到难以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以下实验。先准备好一个大试管、与试管配套的橡皮塞、酒精灯、弹簧夹、两用气筒、乙醚、橡胶管等物品。在教学中先往试管中滴几滴乙醚;盖好橡皮塞,夹好弹簧夹,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用﹃丁烷﹄做气体液化实验湖北省宜昌县龙泉中学︵︶吕家汉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知道液化现象这里介绍的液化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二是加大压强或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常用的实验药品是乙醚...  相似文献   

7.
中学实验教学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必须通过实验演示,才能使学生接受.气体液化实验的难点是:先使液体汽化,许多教师在做汽化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即使向外拉到顶端还是有液态乙醚存在,实验易失败.我认为,做好此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冷国华 《物理教师》2004,25(1):8-29
声波的干涉实验是说明波的干涉现象的一个重要例子,由于声波是纵波,因此做好这个实验能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波的干涉.在物理教学中通常使用音叉来实现声波的干涉,但对该实验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效果的研究会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1 音叉声波干涉实验的缺陷 音叉声波干涉实验通常是这样来进行的:敲响音叉,围绕音叉走一圈,或音叉转动一圈,在此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9.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必须通过实验演示 ,才能使学生接受。气体液化实验的难点是 :先使液体汽化 ,许多教师在做汽化实验过程中 ,注射器的活塞即使向外拉到顶端还是有液态乙醚存在 ,实验易失败。我认为 ,做好此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射器密封性要好当注射器用针头吸入液态乙醚后 ,取下针头排尽空气 ,用橡皮帽堵紧注射器的小孔 ,向外拉活塞时 ,感觉用力很大 ,说明注射器密封性好 ,因为只有液态乙醚上面的气压非常小 ,才可能达到液体完全汽化的效果。2 注射器要大 ,液态乙醚要少  …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教材第2册95页介绍的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热能增加的实验。是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里装入一些乙醚,然后用塞子塞紧,把一根绳子缠在管子上,并迅速地来回拉绳子,过一会儿乙醚会沸腾,乙醚蒸气会把塞子冲开。乙醚的温度升高,甚至沸腾,说明它的热能增加了。该实验有如下缺点:(1)实验需要看到乙醚蒸气顶开塞子的现象,这样就必然使乙醚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乙醚有毒,污染了教室内的环境;(2)在边远山区的学校很难找到乙醚;(3)该实验一般由教师演示,用的时间长,可见度  相似文献   

11.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之后有个课外实验“平衡生态系统的建立”。那么如何通过这个实验,既要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帮助学生复习生态部分的内容;又要对学生加大生态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创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各有一定的比例)。并使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现用师专教材《有机化学实验》(谷亨杰主编)中,乙醚的制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制备实验,是教学大纲要求必做的一个实验。工业上生产乙醚也是用此方法原理。因此,该实验无论从理论上或生产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是师专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应该加强训练的一个实验。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验发现按教材实验方法操作,其产率一般达不到45%,大多在20%左右,产率较低。 实验室制备乙醚传统的方法原理是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乙醇和浓硫酸等分子作用生成硫酸氢乙酯和水,当温度为140℃~150℃时硫酸氢乙酯再跟一分子乙醇作用生成乙醚。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了一种水蒸气液化放热演示实验方法:将烧瓶中的水在酒精灯下加热至沸腾,再将水蒸气用导管通入冷水中,可观察到插在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了热量。(见1987年第2版p.90) 这个实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水蒸气液化时不放出热量,冷水的温度是否也会升高?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高温的水蒸气(或液化了的高温的水)与冷水间存在着温度差,当它们混合时必存在热量的传递,使冷水温度升高。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对证明水蒸气液化放热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教学大纲对学生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现将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的有关实验数据汇总如下,供同学们复习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现行九年级(人教版,2006年版)教材的第124页的实验7-1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该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虽然用了硬纸圈圈住白磷,但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该实验还有值得研究并改进的地方。1教材实验存在的缺陷(1)硬纸圈在热水中会打湿、变软,通常情况下一个硬纸圈只能使用一次。(2)因常用白磷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在实验前,制作硬纸圈和在实验时选用与硬纸圈大小相匹配的白磷,都不是容易的事,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7.
这是来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人教版第三册)的一道实验习题(第93面第7题)。使用镁粉、盐酸、醋酸设计一个实验,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也相同,但两者的反应速率不同。通过这个实验,能说  相似文献   

18.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选好实验材料和用具,做好此探究实验将使学生对各种探究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城市或农村房前屋后的草坪、石块、花盆底下极易找到。鼠妇爬行较缓,一受惊吓就缩成球状,很容易抓到。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节关于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是这样做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按照以上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没有充分吸水的种子直接烘烤现象不明显,因为试管中材料少,水分少,而且春天实验气温偏高,水汽不易液化;第二,用燃烧方法检测无机盐,学生实验易误解,认为小麦或花生不能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就是无机盐,其实,留下的黑色物质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呈现出黑色而不是灰白色;第三,脂肪的检测,风干的种子在白纸上挤压,现象不明显,实验时不易把握;第四,用碘液检测淀粉实验中,通常使用淀粉液进行,此实验中取量不易把握,液体材料依据量的多少,由少增多,依次出现棕黄色、深棕色、蓝色、蓝紫色,这样,造成现象不统一,学生不易理解;第五,蛋白质的检测中,在按1:1稀释的蛋清液中,依次滴加双缩脲A液和B液,呈现出淡蓝色、淡紫色、紫色、深紫色,由于学生滴加B液量不同呈现出不同颜色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数理化》2006,(12):61-61
;1.e2.e 3.e4.e 5.D6一16 0 7.(r)汽化吸热水蒸}气液化(2)汽化(3)液化(4)汽化熔化升华吸热8·乙醚蒸{气液态乙醚液化瓶装液化气就是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煤迄丛竺遗玫堡灵醒烈玺一品一—一—一痴同——一2006年11月号“物理潜能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