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公民教育当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公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代不同,公民的身份和素质要求不同。公民不是臣民,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利主体;公民不是私民,就在于他参与公共生活。不同时代公民公共生活性质和范围不同,当代公民不仅生活在民族国家内,还生活在公民社会和全球社会中,因此,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公民教育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知识、能力、德行、能力的复合型公民。  相似文献   

2.
王颖 《中国德育》2007,(12):12-15
公民身份是现代社会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身份基础,是和谐社会社会成员的基本身份。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公共事务,是发展公民人格、实现优良公共生活的必要政治制度安排。国家和社会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国家应该通过开放公共生活、扩大公共交往和公共参与等方式,发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人格。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公民人格是一种超越传统臣民人格样式的生活方式。培养独立、自主、创造型的公民人格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权责意识的养成。公民人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实实在在地培植于生活实践之中。扩大社会参与,培植个体内心的权责意识,是当前公民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参与乃是从个体身边开始的生活习惯。努力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拓展学生社会参与的空间,扩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权责意识的养成和公民人格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个体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公民教育成效的根本保障。为此,学校应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学校管理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式建构,为学生积极创设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公民品质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公民及公民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和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发展对参与这些发展的实践主体——公民的素质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这就是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华萍 《中国德育》2007,2(10):33-35
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南京力学小学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校的公民教育大多数是一种知识教育,忽视公民生活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关注"完整的人"为基点,强调"参与",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公民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诉求,是实现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杜威思想体系中,民主生活方式是民主的真正内核,民主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理想形态。学校公民教育是维护和建设民主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学校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理智地参与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主动作业的引入,使学校教学富于社会精神;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我国公民教育应重视杜威思想,基于学习方式变革、学校管理民主化两大路径,将学校改造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科瑞克报告》发表之后,公民教育被纳入到英国国家课程之中,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共同生活的技能与态度,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措施有政府和学校领导的支持、教师的培训、校园文化的建设、其他学科的渗透等.经过十年的实施,学生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意识逐步提高.然而,根据英国国家教育研究基金会(NFER)的多份报告,公民教育远没有达到政府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林聪 《现代教学》2014,(6X):22-25
<正>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从其广度和深度,涉及"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和"为了公民的教育"。当前,公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海峡两岸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如何进行公民教育、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公民教育及如何创新公民教育的形式以确保其效果,已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推出的“公民养成”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效能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公民教育实施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我国的公民教育应为学生创设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机会,将公民教育落实到教育政策之中,加强对公民教育共性和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欧洲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而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正是积极、负责任公民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因此,培育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公民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认为,欧洲中小学培养学生公民参与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二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三是努力营造民主的参与式校园文化;四是注重评估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本文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建构以“个人-社会-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德育教育应当注重或者突出公民教育,注重培育公民意识,这是关系中国能否走进现代社会并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基础的条件。要在全民中进行公民教育,大力增强全民的公民意识,其中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中国完成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变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法国学校公民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近代传统丰厚,公民教育的组织化程度高,其人权教育的地位突出。教学目标的中心是强调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社会责任心,又能行使自己公民权利的理想社会公民。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民主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法律知识;各种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应的教育实施有相当部分是在课堂和学校活动中进行的,同时也建立了系统的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学校在公民教育实践中可以创造不同的公共参与形式,诸如社团自治、学生竞选、社区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等,从而促进班级公共生活的构建,让学生在公共参与中学习做一个有公共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公民。  相似文献   

20.
正公民教育是国家和社会良序运转更持久的保障。对于社会来说,公民教育使个体拥有强健之体魄、健全之灵魂和和谐之社会;对于国家而言,公民教育使个体变得热爱国家、关心政治和参与政治。公民教育关乎国家与社会,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对于何谓公民教育的问题,却并不见得人尽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