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扩招,学生食堂就餐人数剧增,工作量增大,加之社会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食物中毒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秩序。针对高校学生食堂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的意义及预防食物中毒和保证饮食卫生安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高校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据国家卫生部定期发布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通报”显示:2005年第三季度在学校学生食堂发生食物中毒占全国重大食物中总数的的14%,第四季度则上升到22%。可见,高校学生食堂已日渐成为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高危区”。  相似文献   

3.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食堂饮食卫生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确保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构建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尽管一直以来学校对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如何对食堂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食堂建设和管理水平,防止食物中毒,更好地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湖南科技大学是在原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基础上于2002年新组建的一所多科性大学,现有校园面积近3000亩,建筑面积60万M~2,在校学生25000多人,教职工2500余人。近两年来,学校加大了对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我校加强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饮食安全关系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随着高校餐饮经营模式的多元化,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2010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7起,中毒2086人,死亡1人。其中,26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541人"【1】。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建立和健全学生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餐饮安全。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餐桌污染"等专业名词近年来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各级政府花了很大力气、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治理餐桌污染,以保证食品安全.全国高校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治理工作,高校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肯定.但应该看到,高校学生食堂餐饮安全工作仍不平衡,有些方面存在问题还很突出,师生员工对学生食堂餐桌食品的质量与卫生状况仍有担忧.为进一步确保高校食堂餐饮安全,需统筹运作,加强高校学生食堂软、硬件建设,加大食堂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学生食堂综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多年来,山西大学按照“重在建设,狠抓管理,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 不断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饮食卫生安全方面,未发生任何问题,基本上做到了“学生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目前,学校一餐厅、文瀛餐厅、幼儿园餐厅,在政府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顺利通过A级验收。本文就山西大学加强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做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食品安全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频发,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预防或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尤其在预防食物中毒管理方面是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有效地评估和控制,确保学生食堂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学校食堂食品生产的管理系统的推广,等等方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注重预防而不是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测试以确保食品安全。在高校食堂中引进HACCP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可以促使高校食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促使行政部门提高卫生监管水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推动高校食堂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饮食卫生工作在高校办伙诸因素中占据主导及核心地位,它不仅关系着师生的就餐安全,也涉及到学校的局势稳定,同时也是确保正常办伙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及树立良好信誉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饮食卫生工作,以强烈的责任心、法制的观念意识、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员的主动参与、持之以恒的依法管理,预防和杜绝高校食堂饮食卫生事故的发生。根据以上认识和要求,多年来,我们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徐新华 《成才之路》2009,(29):84-84
学校食堂卫生工作至关重要,直接涉及广大师生的生命身体健康和安全。下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加强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这一课题。为了弄清这个课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什么是食物中毒,二是食物中毒的特点。三是食物中毒与其他常见疾病的鉴别,四是食物中毒的分类,五是食物中毒的预防。六是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1)什么是食物中毒?所谓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而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恶性疾病,我们把这类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由此可以看出。食物中毒是经口摄入,  相似文献   

11.
以某理工院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控制为实例,验证《08指标》学生公寓、食堂、教室等分项拟定标准科学性。认为:《08指标》学生公寓、食堂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分别为8~10 m2/生和1.2 m2/生,能满足使用基本要求,教室建筑规划面积指标2.95 m2/生偏低,生均3.20 m2为宜。基此,文章还对学生公寓、食堂、教室各分项建筑规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饮食对于医院职工和患者而言,是体现医院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规范食堂制度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改进餐饮服务品质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提升医院职工及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做法,让医院职工和患者有了更好的就餐体验,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良好的环境中享受卫生、安全与美味,医院就餐率和满意度得到了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3.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食堂是高校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餐饮的主要场所。在食堂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建设多功能文化食堂,不仅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餐饮需求,而且挖掘发挥出食堂的多重文化功能。建设多功能文化食堂,需要大力推进机制变革,建立健全食堂的经营机制、准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达到多功能文化食堂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八省市学生对学校安全问题认知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中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间依次为体育课、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全校集体活动、上实验课或劳动课等。学生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依次为上学路上、楼梯、公共场所和校门口。学生最常遭受伤害的类型依次为:打架斗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其他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等。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在学校上过安全课、看电视和听广播、家长讲、自己看书等。四成的学生对学校食堂的就餐环境和饮食卫生状况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安全通道的标志,没有防盗门窗设施。1/3左右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门卫值班室、消防器材,不知道学校规定的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疏散路线。1/4左右的学生不知道学校规定的安全制度。1/5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围墙。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饮食文化思想的形成与西汉时期"道"与"礼"相结合的社会背景及其士大夫出身的个人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记》是西汉时期的饮食文化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司马迁的饮食文化思想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顺从性的关系.方法专职营养护士跟随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定期参加门诊咨询,对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协调了护患关系,明显提高了门诊糖尿病病人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正确的执行方法.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凤阳地区部分大、中学生进行的营养常识知识调查 ,发现目前青年学生中存在较多的营养误区。对青年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 ,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促进全民营养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学校食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品德的养成,受到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学校育人的宝贵阵地。多年来,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基于"后勤即感情、食堂是课堂"的理念,注重食堂基础建设,加强制度管理,强化阳光操作,很好地保证了校园的食品安全。同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创建食堂餐饮文化,使师生在就餐的同时享受精神食粮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riends in clas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using unique data on dining card swipes at a medium-sized public university. We define friendships by academic quarter as repeated meetings among students in the same dining hall.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having a friend in class, we employ models with student- and class-level fixed effects and find having a friend in class has large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grades. Our analysis of heterogeneous friend effects reveals that the positive friend effect exists across all types of friend characteristics, suggesting the unconditional importance of social conn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