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延芬 《福建教育》2014,(10):41-42
精细动作,这里指手指的随意动作,它主要包括手眼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动作的灵活协调能力与大脑发育有关,尤其是手指上的精细动作,它是大脑活动反应敏捷程度的标志。反过来,培养或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实质上就是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2.
金蒙 《父母必读》2009,(2):97-107
手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手的动作的熟练与灵巧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宝宝智能的发育状态。经常活动手指的宝宝,头脑的发育会更快,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将获得更好的发展。3岁前,是手的动作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一起来玩动动小手的游戏,宝宝不仅会拥有灵巧的小手,更会拥有智慧的大脑。  相似文献   

3.
手巧心灵     
手与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的活动和手指的精细、灵巧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脑中手指运动中枢;大脑的运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神经中枢与手指活动反覆地相互作用,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同时,大脑的发育又促使手的活动和手指的动作更加准确、敏捷、精细、灵巧。  相似文献   

4.
对婴幼儿来说,精细动作水平与其智力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适度的精细动作练习可以锻炼宝宝的思维,另一方面,宝宝的思维发展水平又通过其精细动作有所体现。那么,从宝宝呱呱坠地,哪些小动作见证了其精细动作的发展呢?家长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呢?  相似文献   

5.
李妍 《考试周刊》2014,(34):196-196
<正>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是极其重要的。小肌肉动作也叫精细动作,是由小肌肉群组成的随意动作,主要的小肌肉动作就是手的活动,它包括手眼协调、指尖动作、手指屈伸等局部运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了解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充分地把握幼儿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张俊 《幼儿教育》2012,(29):16-17
灵巧的小手是宝宝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手部的精细动作主要依靠手部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来完成。托班孩子正处于精细动作的敏感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宜的活动促进他们手部小肌肉群发展。美术活动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而且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操作起来都很方便。下面,我们和宝宝一起玩一玩吧。  相似文献   

7.
邓湘宇 《考试周刊》2011,(18):237-237
精细动作即小肌肉动作,是指幼儿手的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精细动作对幼儿的发展意义重大。视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发展有其相同的规律,[1]视力残疾幼儿"以手代目"认识外界事物,因此精细动作对他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更为巨大。  相似文献   

8.
申珂 《学前教育》2011,(9):24-25
区角活动种类很多,其中精细动作区可谓别具一格。精细动作也叫小肌肉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它的发展是一个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连续过程。而精细动作区是以个别教育的方式去开展的,幼儿以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在游戏背景的支撑下,积极参与,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精细动作训练,成为能满足幼儿需求的主动学习过程。总体来看,区域活动更适于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本文立足幼儿园托班教学实践,探讨精细动作区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当双手从事精细的灵巧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否则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俗话说“心灵手巧”,大脑与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一系列的手指游戏,旨在促进宝宝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并让宝宝熟悉每个手指的外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存在着相互调节的关系。手的活动可以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手指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跃,智能发展。而大脑在不断接受新的刺激后又促使手的动作更加协调和灵巧。在幼儿期,为了让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应当注重培养幼儿手的操作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出过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是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递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就越能促进这两方面的发展。小学科学实验要求学生既动手做,又动脑思考。也就是说,科学课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1,(5):150-150
手巧心就灵。所以,很多妈妈就希望宝宝多进行一些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游戏。可是,孩子一点也不想画画、做手工,他怎么那么没有耐性呢?  相似文献   

14.
夏晴 《父母必读》2009,(2):108-109
“手的动作发展和大脑发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知道,手的动作是受大脑控制的。科学研究发现,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从大脑皮层备区的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控制其他肌肉运动区域大许多。如果将大脑皮层管辖躯体的范围用拟人形的图形描绘出来,我们便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感觉方面还是在运动方面,手在画面上的面积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FOREST 《母婴世界》2008,(7):44-45
婴儿被动操不仅可以促进婴儿体格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等的发育,还可以帮助和促进婴儿动作的发展。预备开始!预备姿势:让宝宝自然放松地仰卧在床上,和宝宝说说话,吸引他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动手能力和游戏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这说明大脑与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手的活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  相似文献   

17.
从小培养宝宝做家务,不但能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还能让宝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爸妈快来看看能让宝宝为你分担哪些家务吧!  相似文献   

18.
有些父母在生活上过于照顾孩子,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锻炼的机会。手不仅是运动器官,而且是智能器官。锻炼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的灵巧性,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正所谓心灵手巧、手巧心灵。认识了上述道理,那就应该对  相似文献   

19.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动手操作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心灵手巧。人在动手操作时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的动作又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着,促进和作用着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精细动作训练是对智障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增强其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有意识安排了精细动作训练的尝试:把精细动作训练与思维的有序性相结合;把精细动作训练与操作的准确性相结合,改善手指动作的精细化程度,提高了智障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