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卷考查的重点内容,通过对2020年全国高考三套语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分析,寻找和把握"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和理念,针对该部分试题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一方面在于增强高考语文卷命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在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考是我国当前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高考语文命题直接影响人才选拔的质量和学校语文教学。本文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提出了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题目玄虚、现代文阅读测试能力点重复的问题及调整建议,以期引发对改革语文高考试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07~201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特点,以期获得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和命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周红刚 《高中生》2008,(22):63-64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两类文章在高考试卷中始终以4个选择题12分的分值在高考中占较大的比重。综观近十年来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每道题目的选项中都有不少于一个的陷阱。因此,考生必须具有识别试题中陷阱的能力,以免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本文以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为例来分析这类题设置陷阱的常见"伎俩"。  相似文献   

5.
目前,现代文阅读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且具有利益和命题鲜明、区分度较高和选拔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语文现代文阅读逐渐成为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内容。文章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一、命题特点1.命题材料。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命题所选材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阅读的备战,首先应该学习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九个考点的要求,其次则是具体承载着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们的思想的试题分析,再次是建立起文章和作品的概念,并据此分类进行现代文的阅读备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其中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的多少已成为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关键。因此,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中,应把努力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一切阅读的本质,都是理解.只有有效提升理解力,才能实现现代文阅读的全面突破.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特就现代文主观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及解法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高考阅读在选材角度、出题方向等都有所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发展变化,分别从阅读文本和试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提高语文学科阅读品质的角度,以202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天津卷)为例,展现考生学业质量水平评价的分析结果。通过试卷抽样和数据分析,将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品质研究和新高考考查目的结合,分析全市考生阅读品质的整体状况,提出提升策略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高考研究,无论是对新课改的推进还是对高中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语文高考试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理论层面上构建起新课标理念与新课标高考试卷之间的必然联系;其次,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五个已实施新课标高考的省份的语文试卷,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在实践的层面上考查语文高考试卷是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新课标语文高考的实施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2010年辽宁省高考语文学科论述类文章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考试情况,并提供2011年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今年适逢科举废止100周年。百年已逝,但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高考制度的了解和评价往往不够全面、不尽客观。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科举和高考的印象,147位在校大学生接受了“科举与高考印象”的问卷调查。在了解大学生对科举制度和高考改革的印象、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简略分析他们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进而为如何正确看待科举与当前的高考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PISA考试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虽然在性质上具有明显区别,在对象上也不尽相同,但由于两类考试都以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持续终身的学习能力"为基本追求,相关性非常明显。PISA考试在阅读能力检测方面,对阅读素养界定、阅读能力等级划分等都对建构符合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我国普通高考语文阅读能力检测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基础教育众多学科中受非议最多的一门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语文学科经历了两次声势较大的批判,对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评价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考语文命题也因此饱受争议。当前,对高考语文命题争论的核心是高考能否真正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从语文教育批评的角度审视了1998—2008年11年间高考语文命题在语文能力上的变化,以期窥探其得失。  相似文献   

17.
依据Bachman和Palmer的考试任务特征框架,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及《201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重点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角度对江苏省2012年至2014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进行了内容效度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这三年的阅读理解试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表现为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整体难度适中,考查阅读技能覆盖面广;同时仍有需要改进之处:如各年阅读理解D篇篇章字数明显偏长,对考生阅读速度要求偏高,2014年阅读篇章整体偏难,说明文常年以科普为题材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篇章的题材在分布上不够平衡,历史、地理类题材篇章在近三年试卷中均未涉及,阅读技能的考查在题量的分布上极不平衡,近三年主旨大意题中忽视考查学生理解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的能力。最后,提出关于阅读理解试题命制及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考”比较不能以偏概全,哈佛拒收SAT状元,中国不能照搬,要具体分析中美“高考”制度的差异及其适应性;比较中美“高考”制度的得失,必须顾及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我国高考改革,更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招考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承担着优秀人才选拔、促进社会流动和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由于高考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高考成为国家化和制度化的政策设计。但是,选拔性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却忽视了应然的教育评价职能,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和高考改革的误区。所以,高考改革首先要反思自身,返身教育和文化领域是高考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恢复高考30年,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集在高考制度上,有人盛赞30年来高考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有人以专业的眼光评述高考的得与失,也有人挑剔高考的是是非非,并主张废除高考。有没有人知道亲历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们如何看待高考,他们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如何评价高考的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的高考改革能更多地关注考生的需要与利益,使我国的高考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考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社会发展需要高考,个人发展也需要高考;高考功利性太强,教育性不足;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录取制度,其次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