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我有意把它们合起来讲。分析艺术形象时,我看到同学们对孔乙己和范进的命运极为关心,便命了两个思考题让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不怎么得志更不得势的读书人,我对《孔乙己》《范进中举》这类写读书人的悲剧小说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总想以他们为镜,更好地看到自己并反省自身。那么,我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范进中举》一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通过刻画范进这个艺术典型和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不仅尖锐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4.
现行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一文,节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是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笔者认为有待商榷。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国人的世态和人情。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真实的中国世态人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一处,小说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前后后各类人物表演的叙写,挖掘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和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各类人物陆续登台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7.
钟菊莲  李琳 《现代语文》2009,(10):53-54
《范进中举》中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很多,最精彩的就是范进中了举人后的一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中的丁举人强横霸道,凶恶残酷,对偷了他家东西的孔乙己“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备受凌辱,中举后众人争相送米送鸡送酒,极力巴结讨好,就连做过一任知县的张乡绅也忙去拜访,送银子,给房子,攀附拉拢唯恐不及。举人到底是什么官.如何这般了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镜为喻,将《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范进、邻居、范母、张乡绅分别比作哈哈镜、多面镜、变色镜、护心镜、透视镜。在此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刻画细节与成文背景,对《范进中举》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了探讨解析。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师在解读《范进中举》时,侧重于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同时将人物形象作为单独的个体来分析,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类人的存在,所以也就影响了对文本主题的解读.文章侧重于将《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从身份地位角度以及与范进亲疏远近关系的角度进行分类辨析,从而对文本主题进行更趋向于合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汪宓 《学语文》2005,(3):51-51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之后,老母乐得一命呜呼了。他在服丧期间,去拜谒汤知县,知县设宴招待。用的是银镶杯著,范进为表孝道不肯举著。后来换了象牙的,仍然假惺惺地不肯用,直至换了双白颜色竹筷子才算罢休。接着,作者又描写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到嘴里。这一饮食细节的描写。把范进的虚伪性格、伪君子的面目揭露无遗。  相似文献   

12.
《范进中举》是一篇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节选部分,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相似文献   

13.
提起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最突出的要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表现在讽刺方面。《范进中举》的故事见于小说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段。下面,本文就以《范进中举》为例,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初步的探析。一、通过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表现爱憎感情《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实现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事态炎凉和人心冷漠,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范进在这中环境下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上,虽然在垂老之年得到了功名,但却在狂喜之下疯了.疯的丑陋.疯的可怜。范进的悲剧是一种讽刺,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吴敬梓《范进中举》(新课标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九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这是胡屠户将喜极发疯的范进打醒后一位邻居说的话。句中的“亲切”一词,课本编者可能认为通俗易懂,而没有加注释。《现代汉语词典》对“亲  相似文献   

16.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典型形象之一,从化层面解读以范进中举为中心的“范进现象”,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具有一定的学批评和社会化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一连参加了二十余次小考,尚未考中一个秀才,后来恰好遇到有着相似经历的周进来做广东学道,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这次范进是第一个交卷,小说写周进看卷的情节颇为有趣。首先他将范进的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想这样的文字,怪不得不进学。  相似文献   

18.
范进和孔乙己分别是《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是五十多岁的老童生,都是在科举考试道上的下等读书人,他们亦痴亦狂,不断追逐功名,都想爬上“人上人”的地位,他们都是科场上的疯子,最终落得个悲哀下场。  相似文献   

19.
《范进中举》是一部富含讽刺手法的文学作品,对主人公范进在中举前后的生活和心态进行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本文分析了讽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与当代社会的共通之处,以及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范进中举》不仅引发了读者对封建社会弊病的思考,也为当代社会的反思和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儒林外史》最脍炙人口的一回,被改名为《范进中举》选入中学教材。读过这篇文章之后,难免有这样一个疑问:范进的八股文水平到底怎样?这不是钻牛角尖式的无聊,而是一个关涉文章思想、艺术手法,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