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研究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应当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性教学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些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稿)中,将研究性课程列为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新大纲特别强调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 ,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内容 ,需要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进行实践。现就研究性课题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历史研究性课题的意义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历史…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对研究性课题主动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当前,教育部已将研究性学习列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将有利于中小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但在职业学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明显不足。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从整体看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等确实不如普通高中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职学生就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本研究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在我校科技兴趣小组的科技发明活动中,探索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惰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既突出课本知识,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尝试。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而展开的.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1年全国高中教学开始试用新教材,各地高中根据教育部针对新教材的课程改革方案,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获得课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后,将知识及技能带入实践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开拓创新,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了新的环境。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感悟由实践直接获取的知识与经验,并能分析、解决一定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要紧扣课本,应从课本中发掘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公式定理教学与课本习题演练两环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谈了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目的中的重点内容,而研究性学习正是顺应时代呼唤,应运而生的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础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哪些内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呢?下面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做法.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体现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现行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教师在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才能使小学生的研究性活动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颖 《教育探索》2005,(8):33-34
如何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要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并依据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进而探索“基于网络环境进行研究性学习”模式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是整合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突出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教材中寻找素材,到生活中挖掘素材,把教材和生活融为一体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三复习的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习惯于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代替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由于缺乏通过“行动”获取经验的机会,思维能力不能发展,复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实践中我们发现,最佳的复习模式应是研究性复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复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什么是研究性复习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中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1)主动性学生可以…  相似文献   

15.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内容选得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影响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索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实验、调查,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开展探索学习呢?一、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探索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习任务需要,按照研究性学习要求,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或主题,并适时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研究性学习取得实效。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思考与尝试,并取得实效,在此与同仁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和实践。作以自己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教学中的切身体会,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然而,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每周只有两节课,既要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确实给我们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思想政治的教学任务。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中去,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  相似文献   

20.
陈怀亮 《科学教育》2006,12(2):46-46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从根本上说,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精神和能力是素质,素质的培养应该随时随处,所以,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即贯穿于每一科、每一课、每一次活动。几年前,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时髦”的学习方式引入高中课程时,由于知识与方法与课本过于脱节,与高考联系也不强,加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削弱,于是导致了它今天的命运:多数学校现在已经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了!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