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职校生》2007,(10):6-11
一、新生感言 我选职校&你读普高 职校生:“进普高,你有你的理由;进职校,我有我的追求。” 刚上初中时,我和很多学生的打算一样,通过中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为高考加上一块有分量的制胜砝码。  相似文献   

2.
随着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普职比越来越接近1:1,职业教育质量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而社会、学校、甚至部分教育专家,仍然用传统的观点看待职校生,对职校生存在着"偏见"的现象。笔者对宝应A中专2016级774名新生从学习期望的角度进行了调查,其实绝大部分职校生选择职业学校并不是无奈之举。他们是积极的、自信的新时代职校生,但因为学习基础薄弱也存在着较重的"习得性失败"情绪,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引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栀子花开,又一个毕业季。已经吃了几顿散伙饭,偷偷醉过一场,放肆哭过几回;还来不及收拾这三年来满满的同窗情、师生爱,来不及回味第一次实操时的兴奋、第一次上岗后的喜悦;不管愿意不愿意、有没有准备好,那些历历在目、活色生香的职校生活倏忽而往,我们已经走出校园乌托邦,被猛地推进社会。"后职校"生活存在种种可能,我们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有机遇,也有无奈,放手一搏需要勇气,而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这里提供的一些"后职校"生活样本,或许可以帮助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你拓宽思路;毕业之后的道路该如何选择如何走,我们一直在摸索。  相似文献   

4.
走进职校的理由可能会有很多种版本:相比普高而言,觉得职校的生活更充实、更自由;为了学一门手艺,而不是为了考大学而背大量的理论知识;中考分数不理想,不得不走进职校;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了更早就业……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这群初中毕业的学生走进了职业学校。随着政策的引导和职校毕业生在社会中日益凸显的地位,大家对职校、对职校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对于职校的眼光逐渐发生着转变,而这些职校学生在职校的生活中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5.
很多新生走进中职校后,认为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是无奈的。因此,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有什么出息了,就自暴自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是摆在我们中职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一、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场景:当我问学生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时,学生会犹豫地说:好象没什么优点。他们真的没有优点吗?非也。我始终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但从学生的这一回答中我们可以感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卑心理很重。在功利主义驱使下,教育失却了一些最不该失却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了解职校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搞好职校教育教学工作 ,近日 ,笔者对职校新生作了题为“职校生心理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选择在新生入校两个月后进行 ,因为学生对职校这个新的学习环境已有一个适应过程。问卷以不具名的形式 ,就职校生的心理感受、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等方面设置题目 ,被调查人数为552人 ,统计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在归类统计调查情况时 ,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即认为自身无优点的学生有272人 ,占50.4 % ;有一个优点的89人 ,占16.4% ;有两个以上优点的176人 ,占32.4% ;能列举出自己…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人看来,读职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工业技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王梓骁的眼中,职校同样有肥沃的土壤,关键是看你能否从中汲取养分。而他则从刚踏入职校大门起,就将理想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职校这片沃土中。三年来,他用勤奋和激情执著地浇灌,让理想的种子生根、发芽,直到长成一棵小树。  相似文献   

8.
职校生就读于职业学校 ,很难说是源自于其父母和本人的初衷 ,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如何让初入职校的学生从失落中、从新环境的无所适从中走出来 ,新生入学教育是关键。一、自信心的唤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学生的自信表现为学生“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接纳程度。由于新生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 ,对“理想之我”的认识比较模糊 ,所以唤醒学生自信心就必须让学生从认识职业教育中的“理想之我”开始。首先 ,着力营造整洁、温暖和向上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在现实的、而又能令他认为是理想的环境中接纳自己 ,视自己为其中一员 ,并为成为其中…  相似文献   

9.
刚跨入职业学校的新生,由于各自情况的不同,往往抱着不同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之中。其中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又制约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部分人在校学习的优劣和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当前职校生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心理,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加以及时引导,使其调整到正确的发展轨道。据笔者多年来的调查与分析,这些不良心理主要有如下四种: 满足心理。新生走进职校,成绩有高有低,并且差距较大。大多数职校在排学生学号时,都习惯于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高低次序了然分明。其中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往往很容易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教学课堂,它已经从以往简单的教学工具彻底变成了很多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从目前形式来看,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了职校的基础课程之一,而且职校的学生只有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毕业,这也充分体现了现阶段计算机教学在职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通往理想的路上奋勇前行 我1996年考入职校.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当时最大的渴望就是跳出农门,毕业后寻得一份稳定工作,这也是父母的愿望. 中考时我以高出重点高中10分的成绩考取了县里的一所职校,家里和邻居都为我高兴,我小学时的老师见着我就用他温厚的手轻拍我的后脑勺,亲切而满含关爱地说:"这小子我没看错,有出息.  相似文献   

12.
沈桐根 《文教资料》2007,(11):146-147
职校学生的学习问题是许多职校教师感到心急而又无奈的一件事。职校规模大、专业多,学生所接触的文化课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但多、而且更换频繁,所以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问题常常需要由班主任来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3.
走进职校的理由可能会有很多种版本:相比普高而言,觉得职校的生活更充实、更自由;为了学一门手艺而不是为了高考去背冗长、死板理论知识;中考分数不理想,不得不走进职校;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了更早就业……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2年第16期刊发了朱振辉同志写给该杂志的一封信,标题是"我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一个‘农二代’职校毕业生的来信"。作者在信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家贫父病"的农村子弟,从一个职业高中学生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院校求学经历,也讲述了毕业后求职和打工的工作经历。信中既有进入职业院校学非所愿的无奈,也有毕业时求职无门的焦虑;既有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3):192-193
职校学生难管教,这基本上是所有任教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心声,那么应该如何当好新生班主任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尤其是职校女生,她们有职校学生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况,让她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在此基础上学习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下简称职校)的学生普遍轻视文化课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互相抄袭,考试时弄虚作假等等。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之所以如此其中有不少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1.生源不佳。目前农村职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升不了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其思想、文化素质都比较差。他们一般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自卑心理又比较重。因此,这部分学生混日子的多,努力学习者少。2.适应不了环境,产生厌学情绪。职校新生入学后,学习、生活环境与初中相比变化较大,如初中阶段是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一节课通过反复练习与例题讲解而达到教学目的。而职校文化课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文化课教学课时少、内容重,而且实践活动比较多。学生往往很少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消化、做作业的时间。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跟不上教学进度,时间一长,越学越吃力,导致丧失学习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职校的管理上也不同于初中,那些习惯了约束的学生,进到职校自由空间大了,学习没有了压力,尽兴贪玩。因此,一些学生生活散漫,普遍有失落感,渐渐产生厌学情绪。3.高年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职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不时见诸报端的职校生自残、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很多职校生在生活上、学习上表现无所事事,没有生活信心,一味追求吃好、穿好、玩好。这样的学生即使毕业后能找到工作,也会因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独立意识及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而无法立足社会。因此,加强职校生的抗挫折教育刻不容缓。一、职校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分析一般而言,职校生产生挫折的成因有四个方面:一是职校生生源成分复杂。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另类群体,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和行为上的后  相似文献   

18.
<正>职校生"破"在哪里?他们大多智力正常而素质"破形",包括:1.志向不坚。很多职校生的专业选择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专业价值的自觉判断和专业理想的潜心追求,因而在学习中难以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持续发展力。2.思想复杂。因为学习挫折引来诸多轻视、歧视、压抑甚至打击,职校生的思想才异常复杂,不仅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是最切实的职业观、学习观、纪律观等都会发生偏  相似文献   

19.
抓好职校新生公共英语教学,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形式的英语学习,这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笔者在教学方面的实践出发,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职校新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组织教师的英语教学活动,从而引导新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英语学习,促进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山林 《河南教育》2007,(10):44-45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有必要让我们一谈再谈。很多新生认为走进大学生活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它代表着成功、事业、青春、激情、阳光,但是进入时却迷茫了、困惑了——大学的现实和理想中的大学是不接轨的。他们曾经在心里演练了很多次的”大学生活”,在他们真正走进大学校门时才显得那么的不容易接近。有媒体报道,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青春是“向下的青春”,其中有诸多的无奈,甚至后悔。也有毕业生说,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只是在大学中生活,却从未真正地走进过大学生活。这些更增强了大学新生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必须性和紧迫性。 这个秋季,我省又有40万名学生开始了大学新生活。他们走进大学校门的路只有一条,而走出大学校门后的路却有很多条。有时候,路可以被人主动选择;有时候,路又让人必须被动走过。问题是你走进大学时是如何设计大学生活的,主动还是被动? 本期“话题”栏目特别策划“大学新生,该如何走进大学生活”,希望通过人生指导、心理健康、社团研究、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成功学长的话语,可以帮助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们轻松地融入大学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