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芳 《广西教育》2013,(33):41-42
童话是孩子眼中的世界,而想象是童话的翅膀。翻开学生的日记,我们不难发现,童话题材是学生的首选,许多动物、植物都成了日记本中的"座上宾""席上客",孩子对童话的喜爱之心可见一斑。然而,在童话作文教学现场,孩子却思路堵塞,表达不畅;创编的童话故事天马行空,想象却欠合理。童话作文中的想象为何会缩水?根据童话教学观察,笔者发现,童话作文教学上教师只让孩子想象,而没有给孩子想象.  相似文献   

2.
莫家泉 《新作文》2004,(7):51-55
童话是儿童学的一种.是艺百花园中最鲜嫩的一朵。孩子们是读着童话成长的。童话是孩子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她像母亲的奶汁一样.完全属于孩子所有,是少年儿童高营养的精神食粮。少年儿童也是十分喜爱童话这种样式的,可以说不喜爱童话的孩子是没有的。“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列宁语)。这是一种天赋。富于幻想的童话贮  相似文献   

3.
贾龙弟 《小学语文》2014,(12):33-36
一、童话感来自童话的阅读姿态 1.文学感:童话首先是文学。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首先是文学。阅读童话的姿态首先应该是文学阅读的姿态。一篇童话的魅力,在于能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趣富于幻想的诗意世界,发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美感,这些审美经验不是靠抽象概括指认就能获得的,而只能是读者体会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进行的是审美阅读,是审美阅读的姿态,即文学的阅读姿态。  相似文献   

4.
朱晓鑫 《教育艺术》2009,(10):12-1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过:“儿童写作就像天使在说话。”然而,现在很多孩子提到作文就犯难,“天使”已被束缚,作文语言苍白空洞,甚或落入俗套。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才需要把幻想、纯净的本质还给孩子,给他们一个自我、美丽、充满爱的审美世界。我想到学生们最喜欢的童话.让他们以童话写作来提升作文能力。因为.童话的写作更像是天使在说话。  相似文献   

5.
童话伴随了几代人成长,现在的孩子却渐渐远离了童话,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一些经典童话的作者是谁,对童话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更多的孩子没有时间欣赏童话。我们这代人的文学启蒙都是从童话开始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  相似文献   

6.
在苏教版中低年级教材中,编者选编了大量的童话作品。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开掘出教材童话文本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导致童话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现状,就要对应链、品味辨析、形式创编,让学生认识童话中的人物、体悟童话的语言,并进行角色体验,真正地走进童话,发挥童话的育人效能,提升童话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7.
童话作为一种充满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体裁,在统编教材中占有不小的篇幅.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经常会发现,很多时候童话教学不像在教童话,很难让学生发掘童话的精髓.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精准掌握童话的文体特点.那么怎样教出童话的味道呢?教师可以巧设核心问题,品味童话语言之妙;激活思维之门,培养学生奇妙的想象;搭设情节支架,创...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文体,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带领学生品味鉴赏、强化教学内在连接、引导学生创作童话、开展童话游戏活动六个方面来开展童话教学,引领学生感知童话人物形象、提炼童话价值取向、体悟童话文学意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78):11-12
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童话是一类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够显著提升孩子学习知识的效率和成果。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都被收录进教材中,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经常会用到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但从现阶段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往往收效甚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童话课心生抵触。有鉴于此,本文聚焦小学语文如何选择适宜的童话教学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沈毓蕾 《小学语文》2007,(10):22-23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中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自然奇迹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童话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它符合儿童好奇、好新、富于幻想的心理,对孩子充满诱惑,孩子们热爱童话,我校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孩子对童话浓厚兴趣的契机,通过让孩子听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他们引上爱听、爱读、爱说、爱写之路,引入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之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没有了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了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美但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由此可见童话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广泛出现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它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生活。童话的描写生动,运用大量的拟人写法,打破现有生活的桎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小学不同于初中、高中,是小学生早期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注重对童话故事的运用,积极地引导孩子向上向善。  相似文献   

12.
童话故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段充满想象的故事,更带给他们思维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童话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他们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童话、看童话和编童话,使他们在童话中认识世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目前,童话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单一和讲解痕迹过重等问题,导致童话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重视童话文本的深入解读,挖掘其综合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体悟。在课堂上,可通过朗读体会、信息技术、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童话教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童话是充满乐趣的,富有想象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通过童话故事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为落实语文素养教育做好基础准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水平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童话,一个美丽的世界,源于幻想但却基于现实,描摹大胆新奇而又饶有童趣。孩子们在童话营造的世界里流连徜徉,呼吸芬芳,悄然成长。阅读童话,教学童话,永远是孩子和老师必经的一条花同香径。漫步其间,须谨记的是:教学童话,不可缺失童心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焦莹 《生活教育》2011,(22):44-45
童话是一粒种子,后来会变成一棵树,童话的树色彩斑斓、四季芬芳,充满神奇与幻想。作为语文老师,在童话教学中,我以童话的情真意切丰富儿童的心灵,提高儿童的阅读素养;以童话的现实光辉唤醒儿童的心灵,增强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  相似文献   

17.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目前在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各类童话丰富多彩,有的是科学童话,有的是叙事童话,还有的是作家创作的育人童话。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段,童话类的文本甚至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童话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承担起它应有的功能,真正做到在感悟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真善美",在童话世界中轻舞飞扬。  相似文献   

18.
童话伴随了几代人成长,现在的孩子却渐渐远离了童话,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一些经典童话的作者是谁,对童话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更多的孩子没有时间欣赏童话. 我们这代人的文学启蒙都是从童话开始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些优美动人的篇章里,童话展现了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因此至今不少大人仍然保留着对童话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童话的色彩是斑斓的,童话的声音是清脆的,童话的味道香醇的,童话的世界是美丽的。童话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孩子,数学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不但能大大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更好的解决问题,启迪数学智慧。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一二年级的童话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阅读兴趣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走进童话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可以提升孩子的想象能力;品味童话主人公的举止行为,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迁移童话故事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