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霞 《学周刊C版》2014,(5):166-166
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学生多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作文就是写名人。写大事,写崇高.写大气。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少.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们来写呢?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把眼光放低,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作文:生活本身千姿百态,作文必定丰富多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我的作文也一定能够出类拔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焦点”。我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练说—写话—写段—仿写”.到“写物—写事—写人—抒情”.形成了“先说后写,连句成段;由段到篇,先仿后写;由易到准,由篇到面;循序渐进,先叙事后抒情”的序列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3.
化淼 《教育艺术》2009,(11):46-46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记生活的流水帐,面对鲜活的材料却视而不见,作文思路单一又呆板。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思路.注重学生写作训练的系列化,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老师要帮助学生摆脱“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把学生引向一条会作文的宽阔大道.进入一个“想写、能写、写得好”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石青菊 《河南教育》2009,(10):27-2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或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学生按要求去写.再按时交上.教师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逐本批改:到第三周作文课再布置新的作文题,两周写一次,周而复始。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大多数老师怕改作文,教师改得累,学生写得累,收效甚微。这就是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每次作文,学生总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为了完成任务,又不得不写.因此,作文中空话假话连篇。写的人都是千人一面,记的事都是千篇一律,老师改作文也觉得索然无味,使作文训练走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枯燥无味的文章,老师枯燥无味地阅文章”。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没有话说,没有内容写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怕写作文.语文教师怕改作文.是学生不想写还是教师不敬业?都不是的。学生写不好.教师改不了.这是当前小学作文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困境.下面笔者谈一些自己多年在作文教学当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体验生活,捕捉素材 即兴作文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临场发挥的口头作文。即兴作文简单易行.方便实用,能够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在快乐中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即兴作文对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十分重要.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性工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的每个示范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中不乏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的人才;诚惶诚恐、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物.也大有人在。平时有的学生作文下笔难.究其原因是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说、写训练不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和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10.
房中万 《考试周刊》2011,(61):61-62
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不怕作文。要让学生不怕作文,可以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让学生有话说.但要真正写好作文,最关键的还是要多阅读。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就“作文难呀”地叫苦不迭.怕写、不会写、不爱写,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事实上.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作文的内容空洞乏味:二是套话、假话多.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乏童心童趣;三是错别字和语病多,作文中使用文字的基本功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不怕作文并对作文有兴趣.使他们能选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地作文.  相似文献   

12.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学生的错别字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隐患.教师困惑,专家担忧,甚至有人提出:让学生将话说通.将文理顺,将字写正确,哪怕是文章内容不丰富也无妨。诚然.学生作文,并非大作家搞文学创作,不能对其过于拔高。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些错别字而忧虑重重,因噎废食,让学生说简单话.写“保守文”。到头来.又只能回到老路上。让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知晓学生所知。实现作文个性化,就应当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写自己想写的话,以其手写其心,以其心抒其情。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养成个性化作文的习惯.这样才能发挥其写作专长。张扬其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14.
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训练过程.那么,如何进行这种训练,使之取得理想的效果,则是所有语文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王巧 《语文天地》2009,(4):29-30
作文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训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愉快地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而是用各种模式化、政治化、应试化的种种规定束缚学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一说到作文.学生总是认为作文难写.难在无事可写.难在不知怎写:一说到作文.教师总是说作文难教.难在教不好.难在不知怎教。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件高耗低产的苦差事.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内容上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形式上呆板松散,单调僵化。在每次的大考小考中.想要真正找出几篇具有个性.具有灵性的作文来.犹如大海捞针。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效率会这么低呢?这很值得我们去反思.要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次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3.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9.
由看图写话转入到写片断练习.大多数同学都感到作文难写,而中年级又是个过渡阶段,起着承下启下的作用,以后能否写好作文,中年级阶段十分关键。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生的作文有如下通病:1.作文的篇幅极短。五、六年级学生一篇作文只有150个字左右的占全班人数的20%——30%;能写250个字左右的占40%——50%;能写300字以上的约占20%。2.文不对题,东拉西扯、语句不通的作文也不乏其人。3.口语(土话)多。几乎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皆有此通病。4.错别字多。常用的字也写错或写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