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而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并关系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二语教学中,运用积极的以应用为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掌握文化移情的适当原则及移情途径,是培养和训练学习者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内容与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英、汉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任何民族的委婉语的产生 ,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章试从委婉语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对汉、英委婉语进行一些初步比较 ,探究中、西 (本文以英美国家为主 )文化差异 ,以求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委婉语而引起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习得和跨文化交际中,操第二语言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一种与始发语和目的语都有关,但风格上却与这两种语言迥异的语言——语际语。分析语际语中语用问题的成因,及怎样运用课堂教学对策克服语际语中的语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身势语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产物,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言手段。它同语言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风俗的差异,英汉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身势语,并存在差异性,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本文从面部表情着眼介绍了英汉身势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身势语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势语和语言一样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身势语。探讨身势语中目光语、面部表情、手势语、空间距离和身体接触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说明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在我们现实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通过委婉语。避免了语言过于直白使对方造成伤害,它能够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常常能够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学习英语委婉语必须和西方国家的文化经济背景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理解并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委婉语。巧妙的使用英语委婉语可以增强语感,提高交际语言的能力,将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和准确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分析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发现桂林方言在双语和多语交际中具有交流便捷、亲和力强、避免尴尬和文化传承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委婉语和任何一种语言形式一样,是有生命力的,是发展变化的。它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如避讳、礼貌、掩饰的功能。委婉语的使用虽然是普遍的,却是有限制的,其使用原则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交际功能。了解英语委婉语,有助于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和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之一 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对EFL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论证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间的密切联系,阐述了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强调了提高教师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导入目的语文化和讲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改善目前学生交际技能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差异既表现在语言交际中,也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极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本文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具体内容,强调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其重点是通过研究中美文化中身势语的差异突出跨文化特别是中美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只有认知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empirical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mployment of the strategies among the Chinese college-level English learners in 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 and the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nvolved in their respon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jects tend to apply "Accepting" strategy in their 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 and there does exist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交流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师生提出的新要求,开展有效的化学交流对促进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强化师生化学交流的意识、注重对学生交流的评价和引导、加强对学生进行化学语言的训练、突出化学教学的开放性、拓宽化学交流的方式等策略来提高化学交流的有效性,以促进化学教学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端 《美育学刊》2021,(2):59-67
现代德国著名的系统理论家尼克拉斯•卢曼提出的艺术系统论独具“二阶观察”的慧眼,洞鉴传统艺术美学理论执着于“美学”“艺术家”“艺术品”等“一阶观察”概念范畴而产生的观察盲点,转而将艺术及美学置于现代社会的多元脉络中综合考量。在他看来,艺术是一个社会沟通系统,美学是一种审美沟通,美学沟通也是艺术沟通。卢曼将艺术沟通描述为一个封闭自指、自我生产的网络化的沟通系统。然而,艺术沟通面临着发生概率较低的困难,艺术作为成功媒介,其结构的二值编码化则提供了问题的解决之道:艺术编码的“美/丑”二元图示成就了艺术的象征性普遍化之功能,操纵沟通,降低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明确“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格局的传播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互动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创新路径。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策沟通的诱导作用,而文化先导、信息沟通是桥梁。  相似文献   

15.
体育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当前,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实践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与理论难题。研究以1999年正式申办北京奥运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时间节点,在梳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主要议题的基础上,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育国际话语权、体育赛事与奥林匹克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在研究设计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提出学界应注重体育国际传播的交叉学科属性,拓宽研究视野,推动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探索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综合研究模式和多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播学视角,围绕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国家形象定位具有一致性,我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能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塑造我国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根据传播学"5W"模式提出:在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加强传播主体建设是基础,精心打造传播内容是核心,发展产业化、现代化传播体系是高效路径,关注和研究受众是效果保障,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反馈结果是关键.旨在为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进行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中需要进行FPGA与上位机的通信,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了UART的RS-232C接口标准规范和总线标准规范进行驱动设计.驱动主要是针对近距离串口通信设计,采用了异步通信协议,同时利用FCS校验来保证通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程序采用VHDL硬件语言进行编写.通过长时间测试,运行稳定可靠,并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驱动的实现为FPGA与上位机的通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师需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老师需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