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武当》2003,(5):13-13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的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  相似文献   

2.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在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  相似文献   

3.
范冠华  赵珍  谢智雄 《武当》2007,(3):45-47
最近,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当代传统武术名家,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校长范克平先生,接到韩国传统武术联合会主席委托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打来的电话,称韩国的一名传统武术研究员看了《武当》杂志2004年第3期与第6期中分别刊登的《武当  相似文献   

4.
王炳生 《武当》2014,(5):61-61
巍巍《武当》露峥嵘,三十耕耘立大功。《武当》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真是值得人们隆重纪念。它以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宣传中国武当武术为己任,挖掘整理了鲜为人知的武当拳、械、功法和特技,极大地丰富了武当武术的内容。探索了武当武术各派别拳种的源流和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周志俊 《精武》2006,(2):54-55
武当武学不宜称为“武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如同儒学、道学和佛学一样,它和武当建筑学、武当文博学、武当道学、武当道医学、武当音乐学构成武当道教文化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3,(2):64-64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当武术挖整工作历经近二十余年,挖整功法套路200多种,文字材料达3000余万字,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0,(4)
武当文化推介武当圣贤书社该书社隶属武当山特区地方志办公室,主要经营武当文化、武当武术、道教文化、武当摄影集,以及武当风光、武术光碟等图书、光盘,开展有批发、零售、邮购、互联网销售等业务,热忱欢迎读者邮购。详细书目,欢迎登陆武当山地情网或来电咨询。  相似文献   

8.
武当丹派武功,自始祖张三丰开山以后,绵延数百年,以武当剑等武功称著于世。自上世纪初,第十代传人李景林(芳宸)扩大传授范围以来,更成为世人仰慕的武林瑰宝。武当丹派的由来先从“丹”字说起。丹字的本  相似文献   

9.
刘伟 《武当》2007,(1):51-51
为弘扬武当武术,推广中老年养生,更进一步地普及全民健身,由丹江口市文体局,丹江口市武术协会主办,由武当剑英国术馆承办的武当太乙五行拳培训班,于2006年11月6日隆重开班。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武当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论述武当武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意义,探讨武当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向武云  白萍 《体育科学》2005,25(11):82-8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从历代描述武当山的古代诗歌中,主要对武当山唐宋以来至清的兴衰史进行了考证,体现了古代诗歌在武当文化挖掘与开发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得益 《武当》2009,(6):8-9
一、引言 武当七星活气功,又称武当病功、武当熊门七星活气功、武当太上七星活气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虎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虎种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新芳 《武当》2008,(7):38-38
武当地龙功重在修炼腿部内力,故历来被奉为武当功夫之瑰宝。  相似文献   

16.
武当混元功     
云烟散人 《武当》2001,(6):9-11
武当混元功又称“武当混元弥天大法”,“武当弥天大法混元神功”。因它在初级阶段以双手抱球而进行锻炼,故又称之为“太乙混元球”,简称“混元球”。“混元神功”传自武当太乙铁松别派,为武当宗传脉系——武当真宗丹派(脉)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武当太乙神功打手歌》记载的那样: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武当武术文化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这一问题,以武当武术的来源与内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当武术的思想起源、历史渊源以及武当内家拳的理论,诠释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含义,进一步剖析了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武当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藉此为武术主管部门制定武当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13,(5):I0004-I0004
武当山圣贤书社隶属武当山特区地方志办公室,主要经营武当文化、武当武术、道教文化、武当摄影集等图书,以及武当风光、武术等光盘,开展有批发、零售、邮购、互联网销售等业务.热忱欢迎读者邮购。详细书目,请登陆武当在线网、武当山地情网。如需订购,请提前电话联系。汇款时请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及电话。  相似文献   

19.
古瑾 《武当》2000,(1):59-60
1999年9月7日至10日,年逾八旬的台北太极拳国际联盟总会主席张肇平先生与夫人应邀专程赴武当山考察武当武术及“首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的筹备工作。作为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发起者之一,张先生对本次联谊会的筹备工作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20.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