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摆成一排。摆好之后,再添上1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小棒,就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究竟摆了多少根小棒?(生自主摆小棒,摆后交流摆法)生:老师,我是1根1根摆的,我一共摆了11个1,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生:我是5根5根摆的。我摆了2个5,2个5根就是10根,加上多的一根,就是11根小棒。生:老师,我觉得我的摆法最简单了。我一边摆了10根小棒,另一边摆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师:为什么觉得你的摆法最简单呢?生:(答非所问)老师,您买过铅笔没有?师:(故作惊讶)老师…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越来越提到日程上来。作为教师 ,既然有“导”的功能 ,就有必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必要的帮助。那么 ,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呢 ?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 ,激发欲望欲望是探索的关键 ,为了激发之 ,教师需创设情景。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位老师拿着一叠本子走进课堂 ,说 :“先给每位同学 2本新本子 ,然后每个小组算一下 ,你们小组一共发到几本 ?怎样列式 ?”一个学生回答 :“我们小组 4人 ,一共 8本 ,列式为 2+ 2 + 2 + 2。”老师又让另一小组…  相似文献   

3.
一、准备教学,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师:大家会分东西吗?请拿出4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学生进行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的学具操作)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学生甲展示把4根小棒分成每堆2根的情况,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分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4.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生: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女生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多少人? 片段二:教学加法的结合律. 1.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师:我们来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28+17)+23=68.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生:10根,4根,100根,15根,9根……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几根,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生:数一下。师:谁愿意帮老师数一下?学生数小棒,数完汇报。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师:那你们面前的这一堆小棒有多少根呢?生:40根,80根,35根,100根……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多少根?生:想。师:在数之前,老师先提三个要求。1.要数得正确。2.数完以后要使人一目了然。3.数得要快。学生动手数小棒,教师巡视。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A.按颜色数;B.每人抓一把数;C.10根捆成一捆再数。师:已经有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摆小棒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拿出4根蓝色的小棒,你能用这4根蓝色的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师:好,开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都摆好了吗?(学生齐答)师: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了。想不想看一下?生:想。师:这是我们刚才摆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生:(齐)正方形。师:第二个呢?生:(齐)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脑,促进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 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⑧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教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  相似文献   

8.
1郾教师出示学生玩卡片的游戏图(小红有27张,小明有张,小东有5张)。2郾教师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27+3)②小明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3+5)③小红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27+5)④三人一共有多少张?(27+3+5)⑤小红比小明多几张?(27-3)⑥小红比小东多几张?(27-5)……3郾教师让学生口算学过的算式。[评:通过创设玩卡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游戏中就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近感]4郾教师选择27+5,组织学生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尝…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师:老师这里有些小棒,猜猜有多少?生(众):10根。9根。(实际有10根。)师:看看你们盘里的小棒比老师手上的多一些还是多得多呢?(多得多!)估估大约有多少根?生(众):80根。100根左右。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教学"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了如下教学。师: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多少本图书,你会列算式吗?生:85+143。师:你会用竖式算出85+143的和吗?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先从个位加起,5加3得8,个位上写8;4加8得12,向百位进1,十位写2;百位上1加1得2。所以得数是228。师:说得真完整。谁还想说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进位)》教学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学具帮忙,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写一写、算一算。有了结果之后,再在小组交流你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可以捆成1捆,4捆和1捆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如图1)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师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 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师:怎么列式? 生:34+16. 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13.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82页“十五减九”教学片断。用课件显示小白兔买铅笔的情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 -9 ,由学生对15 -9=?算法进行探索。师 :同学们 ,十五减九等于几?请同学们拿出小棒 ,摆一摆、算一算 ,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更要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纷纷把手摆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 :15 -9=6 ,我是这样算的 :从15根小棒里1根1根地减 ,减到最后剩6。师 :有多少小朋友是1根1根地减出来的?(只有1个小朋友举起手)师 :(故作惊奇的)你们为什么不1根1根地减?生2 :这种方法不好 ,没有小棒时 ,…  相似文献   

14.
课堂回放一(教师A):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同学们为了布置教室,买来了漂亮的绸带.(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图,如下图)3/10米 师: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小芳做了3朵这样的绸花,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小芳所用的米数吗?(学生在练习纸上涂色) 师:做3朵绸花一共用了多少米绸带?你能列式表示吗? 生:9/10.(教师的第二个问题还没问完,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你们会列出算式吗?(教师依然按照教学预案进行) 生1:3/10×3. 生2:3/10+3/10+3/10. 师:你能算出3/10×3的结果是多少吗?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使教学活动更有价值. 一、在动手操作上"引领"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引导学生列出30-8和33-8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减的过程,教师巡视后组织交流.师:先摆多少根?怎样去掉8根呢? 生:拆开一捆小棒. 师:从10根中拿走8根,还剩几根?怎样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6.
[方案对比]方案A :教师创设“星期天去公园游玩”的场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自由选择信息提出若干数学问题 ,同时列出算式 :3 +3 +3 +3 ;2 +2 +2 ;4 +4 +4 +4 +4等。师 :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生 :我发现它们都是求一共有多少 ,都用加法来计算。生 :我发现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师 :对。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像这样加数是相同的 ,我们就给它取个名字 ,叫做“相同加数”。你能说说第一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谁吗?师 :你们能不能自己写一道像这样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呢?学生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生:1平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形,摆2排。(学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师板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领悟新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猜纽扣”的游戏好吗?(教师伸出各攥有纽扣的两只手)你们能猜出我两只手里一共有多少颗纽扣?(学生可能会乱猜)要想准确猜出两手共有多少颗纽扣容易吗?怎样才能迅速猜到?(学生可能会说给我们条件)老师告诉你一个条件,右手比左手多3颗,现在能猜到两手共有多少个纽扣了吧?(学生会要求再给一个条件)好!那就再给你们一个条件,看谁猜得又快又对。我左手有5个纽扣。(学生猜出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要求两手一共有多少颗纽扣,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乘法的认识》。教学目标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合理列出算式。会根据乘法的意义 ,解决简单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片段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体育馆去参观 ,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你知道图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锻炼身体吗 ?(电脑显示一个共有 3排、每排有4个人的图画 )生 :共有 1 2个人。二、新授1 师 :同学们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 …  相似文献   

20.
余颖 《江苏教育》2012,(25):11-14
【课堂回放】一、操作感悟1.猜一猜。师抓一把小棒,问: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手里拿了多少根小棒?生1:20根。生2:15根。2.数一数。师:到底有多少根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教师边将手里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摆到黑板上,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