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师生都害怕习作,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观点由"老师要我写"转变为"老师我要写",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作文教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好写,硬挤也写不出什么内容。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是小学生作文练习的通病。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是缺乏生活体验所致。那么,开展体验式教学,拓宽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是解决学生作文难题的必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心烦。不知道写什么、不明白怎么写、不懂得如何写好等问题困扰着学生。如何破解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善于观察——给学生一双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罗梭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经常抱怨找不到写作的素材,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双发现生活的慧眼。生活是平凡的,也是丰富的。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心灵,开掘源头,积累丰厚的素材,就不难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捕捉写作材料,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作文变得新鲜、有趣,学生想写、乐写,并逐步成为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那么,我们怎样呢?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与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而作文与生活是高度统一的,作文从生活中来,生活作文是最精彩的。作文要呈现生活化状态,只有写的内容是生活化的,学生才愿意写,才有话写,而不是生搬硬套。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作文教学是最富有生活意义的,学生只有学会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写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厌写、怕写作文已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作文,变教师的"要我写"为学生的"我要写"呢?这是一道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在此我只想谈谈自己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几点做法,愿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选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希望教师能了解学生的生活,能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些学生能做、愿意做的题目给学生。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了学生作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上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两堂着急。"这反映出学生的写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对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深感作文的教学效率不高,作文指导的方法单一,在大面积提高作文效率、建立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方面还有待突破。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科学而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而"情境作文"正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开源,全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要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这似乎很难。因为作文教学一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难在何处?难就难在一个字:"假"!如何教学生选材写好作文呢?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也是一种习惯,需要练就,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抓住这一症结,为孩子的作文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为什么不同年级的学生几乎是一致认为"没啥可写".不少高年级学生反映:讲讲还可以,但拿起笔来,就没话可说了,因此就不喜欢作文. 是不是所有的作文都不喜欢?那又不尽然.多数学生都说,看图作文最容易写,他们都喜欢写,高年级学生更喜欢自由命题作文.是不是自由命题作文更容易写?当然不是.论难度,自由命题作文要自己命题,自己确定范围,无规可循,困难要比教师确定范围和经过指导要大得多,可学生偏偏喜欢写,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教学思考的空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习作机械、死板、千篇一律,文章缺乏个性.作文本来是为了交际、生活的需要.可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训练形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是为作文而作文,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并不感到是生活的需要、交际的需要,而是为了分数不得已而写.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许多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害怕作文,常常为"无话可说"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参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初中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以学生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作文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的人格形成。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运用作文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作文教学法。学生作文导写包括:引导学生写好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写好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的作文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楚节梅 《小学生》2012,(11):63-63
当前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会写,大面积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目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作文无啥可写,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学生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无啥可写,看到老师出的题目,往往是不知道从何  相似文献   

16.
李莹 《考试周刊》2013,(56):54-55
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作文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产生写作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解决学生的“没东西写”和“不会写”这两大难题,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本文就认识生活、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表达、讲评和修改等作文教学环节中如何训练思维能力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而批改作文作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让语文教师伤透了脑筋。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多数是尊奉着"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原则。作文批改全由教师包办。老师改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5分钟,有的甚至要  相似文献   

19.
学生怕写作文,看见作文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成了难题。也有人说:"作文是不可教的,要靠学生去悟,只有极少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才能‘顿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我也有切身体会: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难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的艰苦工作。学生的作文长期处于"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