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耿小莲 《考试周刊》2010,(49):83-83
一、情境 前不久,我校数学组的王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才能让游戏公平,她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猜想怎样才能使这个摸球游戏更加公平。学生想了很多,有的说摸的次数一样游戏就公平,有的说球的数量一样游戏才能公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王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这些猜想分组摸球。她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2.
金鑫莉 《成才之路》2014,(15):38-39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对话"等学习方式。"合作"是"交流、对话"的前提,没有"合作",当然也就谈不上"交流、对话"。"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一、制定小组规则,明确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应该有一定的规则外,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否则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合作"不等于说不允许个人思考,相反,在合作之前,每个学生都应该先独立思考,通过  相似文献   

3.
现象一: “十字运球接力”游戏,开始学生秩序较好,运球也比较成功,可是随着各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后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有的学生拍一次球借机跑三四步,有的学生将球运丢后,干脆将球捡起来抱着跑,教师连忙鸣哨制止,可是比赛已经进入高潮,哪里制止得住,最后比赛在一片混乱中结束。学生七嘴八舌地抱怨别组学生不遵守规则,高呼自己小组第一。教师既生气又无奈只好宣布重新比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是我们发现: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坐在一起七嘴八舌,有的甚至趁机做小动作,学生没有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游戏中的"创造性"意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和游戏,而"规则"则是游戏进行时的规章制度,即良好的游戏习惯及正确的游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性"好比是一条公路,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去的方向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规则"就好比是公路上的红绿灯,让交通更好、更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开始接触生本理念到践行生本实践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在最初的学习和摸索实践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是活起来了,可是课上不完了;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汇报像倒资料袋,只是一味地把搜集的资料读出来,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甚至还有的读得不流畅,有的小组汇报有自己的观点,可惜只是课堂的"过场"……带着这些问题,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班中有几个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总是“低人一等”,不可能赶上大家了.面对这些学生怎么办?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是最重要的.为此,我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让他们各自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加班内组织的听写生字的比赛.谁赢了,谁所在的小组就可以点其他组的同学唱歌.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质疑师:今天,咱们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在10秒内完成。屏幕出示题目:①3郾5÷3摇②3郾48÷3摇③3÷10摇④10÷3摇⑤6郾73÷1郾1。10秒后宣布比赛结果,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比赛的看法。生:我们每个小组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样,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师:交换题目进行比赛。生做题。师:通过不同的题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生甲:有的能除尽,有的除不尽。生乙:除不尽的不好用商表示。生乙:除不尽的怎样表示商?师:除不尽的商怎样用小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往往对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9.
[案例]这堂体育课的主要活动是跳绳练习。教学活动一开始我观察了几分钟,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得娴熟轻巧,还有的学生在兴奋地展示自己"行进间跳绳"技巧。于是,我吹哨鸣笛,宣布活动形式:活动分成四个组,这四个组有不同的练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跳绳能力自主选择小组。第一0组行进间跳绳练习;第二组花样跳绳练习;第三组前摇双脚  相似文献   

10.
蒙秀溪  李维 《广西教育》2014,(48):24-25
正在桂林市叠彩区凤集小学(以下简称凤集小学)的操场上,只见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有的小组在跳绳,有的小组在踩高跷,有的小组在书法台前练习书法。最吸引记者的是舞蹈队的学生,他们正在为参加即将举行的桂林市小学生舞蹈比赛积极备战。只见队员们扭身、下蹲、扬手、抬头、微笑,十足的"范儿"展现的是自信与阳光。……走在凤集小学的校园里,活泼有礼的学生,温和谦让的教师,总能让你感受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小组合作管理中,我校的做法是不强加、不垄断,而是经历了"旁观者"——"当局者"——"引导者"三个历程,结合学生固有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主要做法(一)旁观者"清"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表现令大家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游戏入门,自觉学习。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具备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教学中,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  相似文献   

13.
活动来源在一次户外接力赛跑游戏中,我发现有一小组多出一个小朋友,便向幼儿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多一个人怎么办?期望幼儿能通过协商或通过数学活动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但幼儿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的建议都是让多出来的这个小朋友从事比赛以外的活动:有的说让这个人去休息,停止游戏;有的说让这个人独自玩一会儿别的玩具,或去跑步;还有的提出让多的这个人去当裁判……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契机,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4.
学员:从游戏开始了解职场游戏 名称:寻宝游戏 规则:十个人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要,在三十秒钟内,从屏幕所显示的三十六个物品中找出出现了两次的物品,并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摆放在前面。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片段:某节体育课上,教师和同学们刚完成了一个"夹球接力赛跑"的游戏,大家沉浸在游戏的快乐过程中.教师一边表扬了获得最先完成比赛的小组,一边拿出了两张评价表,一张是"体育课堂学生运动参与评价表",另一张是"体育课堂中学生情意与合作表现评价表",让大家先对个人自评,接着同伴交换,然后小组内互评,最后再找同学打分签名,场面异常热闹.整个"夹球接力赛跑"的游戏花了3分钟,而游戏后的评价却用了8分钟.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一课是《评价自己的健康》,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组学生看上去学习探讨得很认真,凑在一起似在讨论,又像在争辩,满教室嗡嗡的说话声。我欣喜万分,于是走下讲台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结果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推诿,你让他谈,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口,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在不断分工,你这部分,他那部分……几分钟过去了,任务还没确定;有的小  相似文献   

17.
人生无价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一场不能Load/Save的游戏,今天,我们就玩了这样一场游戏。游戏标题:拍卖你的人生。规则:每人有1000美金,用它去买自己想要的人生,必须在喊“Over”后出价。游戏开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激烈,竞价声和起哄声充斥了整个教室,有的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有的在给人抬价,有的只是在一  相似文献   

18.
越垒越高     
夏静 《今日教育》2010,(4):34-35
创新说明:1.挑战性任务推进活动。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关注同伴活动情景的特点,并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我们计划用竞争意识调动孩子垒高的兴趣,作为其动力,让幼儿自由选择结伴,组成4个小组,然后以小组按规则比赛的形式进行垒高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填数游戏     
7月22日开始,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开展"数独世界锦标赛选拔比赛",最终比赛成绩排在前5名的选手将入选组建中国数独代表队,赴克罗地亚参加第七届世界数独锦标赛.数独比赛是一种什么样的比赛?简单地说数独是一种"填数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在一张9×9的格子纸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做到遵守规矩有点难。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养成具体的规则意识,他们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规则"来行事。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轻松变成"进退应矩"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