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在幼儿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孩子在这个时期中若能得到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认可,独立做好一些事情,孩子便能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良好的人格,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信与自主的性格特点。因而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应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独立做一些事情,锻炼孩子良好的品格。本文将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潘蕴 《黑河教育》2012,(3):10-10
幼儿时期养成的自理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3.
1研究背景1.1理论支撑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需要从学习如何生活开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而我园开展的幼儿自主梳头活动,利用了幼儿期是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时期,而梳头环节蕴含着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教育契机,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家园同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笔记     
劳动日广东广州潘丽婵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养成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我们班每周设一个劳动日。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孩子们会主动参加擦洗桌椅、橱柜、玩具等劳动。  相似文献   

6.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全被家长包办代替。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愿望,使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小班幼儿特点,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初步取得了成效。一、激发幼儿的道德感情。良好的情感往往是良好行为的动力。为此,我根据幼儿好模仿及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能力强的小朋友穿衣服,穿袜子等,表扬这些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使幼儿产生赞赏、仿效的感情。当他们也跃跃欲试时,我就立即给予表扬,鼓励,並帮助他们体验自己的力量,使其感到满足,同时增强独立性及爱劳动的道德感情。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9月,都会有一批幼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踏进幼儿园后,这些幼儿会发现园内的生活与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干"。于是,幼儿出现了各种不适应。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和管理"的教研活动,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效果十分显著。下面笔者就从幼儿的进餐管理说起,谈谈自己对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体会。一、家访先行,了解幼儿的进餐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全托的幼儿。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需要成人的照顾和细心的培养指导,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模仿性强,但同时又存在着意志薄弱、耐心不够、也不容易控制自己,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在多年的保育工作中采取了使幼儿易于理解的方法,给他们讲道理、启发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引导他们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了各种能联系得上的游戏,寓教育于娱乐中,从而帮助他们掌握生活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以穿衣服为例:过去我也曾考虑过给他们全包下来,既省时…  相似文献   

9.
叠衣歌     
这首儿歌是老师在让小班小朋友练习叠衣服时,与幼儿一起编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掌握动作要领,尽快地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已做。  相似文献   

10.
徐静 《考试周刊》2014,(4):185-186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找出家长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找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全托的幼儿。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需要成人的照顾和细心的培养指导,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模仿性强,但同时又存在着意志薄弱、耐心不够、也不容易控制自己,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在多年的保育工作中采取了使幼儿易于理解的方法,给他们讲道理、启发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引导他们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了各种能联系得上的游戏,寓教育于娱乐中,从而帮助他们掌握生活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以穿衣服为例:过去我也曾考虑过给他们全包下来,既省时,又快捷,但幼儿得不到练习的机会,我们保育员的工作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明天,而不应只徒方便,后来,我比较注意观察,幼儿把衣服穿错,归根结  相似文献   

12.
大班的孩子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除了帮助他们在心理品质及学习习惯上逐步适应小学生活以外,还必须在自理能力上加强培养。一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一、自由组合小组,为幼儿创设自己管理自己的环境。用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幼儿互相帮助,提高自理能力。在分组时,我们采用的是自由组合的方式,他们有的选自己的好朋友,有的挑自己崇拜的对象,总之,他们都有选择的权利。对于选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向  相似文献   

13.
一 问题的提出 1981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要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看成可使他们终生受益的事,主张“凡是孩子能做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做”。目前独生子女在幼儿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生活上成人包办代替过多,这些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差。因此,研究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幼儿自理能力是指要亲自处理自己或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它是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生活所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包括幼儿生活的自理、幼儿学习的自理、幼儿人际交往的自理等。本文从幼儿园教师视角出发,研究对象是刚入学的3—4周岁小班幼儿,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即培养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睡眠、饮食、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作为幼儿学习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标 (一) 认识大衣的简单结构 (二) 学习穿大衣的方法,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理能力。二、活动准备图片4张,大班幼儿2名,大衣每位幼儿一件。三、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讨论穿大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共同生活,因此,劳动技能素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里,家长们大包大揽使得孩子们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离开了家长便不知所措,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此,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应怎样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呢?  相似文献   

17.
徐裕珏 《知识文库》2022,(16):40-42
<正>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刚入园的幼儿年纪小,在家动手的机会少,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在餐点、午睡、如厕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午餐点心时,他们常常发呆,不动勺子;在穿脱衣物时,他们不能分辨前后、上下、正反;在如厕与盥洗时,有女孩子跑到男生小便池小便,对不同的小便池产生疑惑……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那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帮助小班幼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我们展开了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经过观察、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入厕、盥洗、进餐、喝水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家长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瑾 《山东教育》2009,(12):39-40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小宝两个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幼儿在园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会自己做,而一到家中,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做了。究其原因,就是家、园教育不一致的结果。所以,我们认为,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必须家园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刘进 《成才之路》2013,(26):30-3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孩子终生收益。一、文明进餐在日常活动中,家长、老师们尽量要少包办多指导,多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入园时,小班幼儿进餐的习惯不够好,吃饭掉米粒儿,不吃的菜到处扔,有的甚至扔到其他小朋友的饭盆里,弄得满桌满地都是。我们这时不能随便指责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