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性是政府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公共性决定了行政人员的“公共性”,行政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只能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为了确保政府行政人员的公共性,伦理化的行政制度安排,公开、规范化的公共行政过程以及全方位、多渠道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等都将是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的政府公共性问题:审视、反思、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合法性的基础。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实然与应然仍然存在着的差距甚至背离,使政府公共性日益成为问题。反思其原因有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缺乏良好的行政伦理、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制约、公共精神缺失等。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解决政府公共性问题的路径选择。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蕴涵公共行政精神的新型行政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等是提升政府公共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行政"概念辨析--从"三权分立"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讨论的是一个在政治学教学中经常被提出的问题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中的行政与“三权分立”中的行政是否为同一概念 ?如果不是同一个概念 ,其区别是什么 ?彼此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笔者以为 ,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文翻译的原因造成的 ,因为上述两个“行政”分别来自英文中的“ad ministration”和“theexecutive”。本文尝试从学理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基本的梳理 ,并通过这一梳理 ,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进。按历史顺序的先后 ,我们先从三权分立中的行政概念说起。一、三权分立脉络中的“行政”及其…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定位的问题上,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错位矛盾,这一矛盾突出表现在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冲突之中,而这一冲突又是缘于对大学外在社会性与内在学术性这样两得属性缺乏深刻理解所致。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给大学科学定位,这就是在大学两得属性的基础上,使之既适应社会又引导社会,达到“介入”与“超然”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关系的和谐应该成为二者关系的“实然”,但政治、制度、管理乃至经济层面的诸多元素影响了这一关系的达成。在教育实践中,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这一扭曲的关系不为我们所推崇和认同,也与我们所要建构的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相悖。依我们的理解。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应被建构为“契约关系”、“合作关系”与“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在《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框中,教材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三个方面论证这一原则:政府要做到对人民负责,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这是一种应然逻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仅从应然层面开展教学,学生很难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也很难对现实中违背这一原则的政府行为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解释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我们可以采用"作对比"方式设计教学,即从应然的对立面理解应然。在工作态度上,为人民服务的对立面是以公权谋私利;在工作  相似文献   

8.
"引咎辞职":呼唤中国走向官员"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上半年,我国对三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使“引咎辞职”和官员“问责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术语。“问责制”突出了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致的原则,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实施“问责制”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大大拉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政府形象,加快推进塑造出一个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政府:走向合作型教育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公众参与的本体价值--公共性,还是从公众参与的工具价值--有效性的角度考虑,我们都应该改变那种将教育行政与政府行政完全等同的预设与陈见,合理地确立起教育行政是一种公共行政的认识与立场。而要确立和发展这种认识与立场,就需要对既有的公民与政府关系进行反思与重构。“主仆关系”、“委托关系”和“主顾关系”是曾经出现或正在流行的几种公民与政府关系类型,它们或是主张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或是关注主体间的兑换与交易,因而无法形成作为公共行政的教育行政所依仗的“我们感”。“我们的”教育行政诉求的是一种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型教育行政。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构建这种合作型教育行政,不只是教育行政人员需要改变,公民也需要改变,而此两者的改变在其根本处又须借助一种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行政低效的"表现"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实践的评价都一致认为,我国政府的效率是低下的。其判据有二:一是西方政府的效率;二是我国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的效率。因此,探讨我国行政低效的原因是有意义的。本文从理论上把行政低效的“表现”与“成因”区别开来,进一步研究我国行政低效的“具体表现”与“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种引人向善的活动,教学善是教学理论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学活动中的"是"与"应当"不是一种悖论关系,从"应当的善"推出现实的"是"不是"自然主义的谬误".指向善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善是一种应然取向,通过教学行为的应当引导现实的发展;教学理论具有伦理取向,关注教学行为的正当,以此校正现实中教学行为的偏失;教学理论须以教学善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撇开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撇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一些论者把科技伦理定义为全体科技当事人服务于全体人类。这种科技伦理“全员”论只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等于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社会历史因素存入了“括号”之中,充其量只是谢林的“理智直观”或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超国家的科技伦理只是一种主观的虚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的科技活动及其异化、资本主义国家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性,决定了科技伦理“全员”论不但是“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而且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唯物主义的科技伦理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从科技活动的现实出发、从现存的社会历史形态出发,去说明和解释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伦理蕴含。惟其如此,我们的科技伦理学才能立足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不但帮助人们“解释世界”,而且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3.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行政伦理建设历来是公共行政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伦理失范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从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行政道德激励机制入手,实现行政伦理建设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民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民营化”,也就是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在公共服务业发展中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托社会组织以克服政府垄断经营弊端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有着直接的现实原因、明确的经济依据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并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思想“爱有差等”与“推己及人”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且这两者关系正是儒家伦理原则从“礼”到“仁礼”结合的集中反映。这一伦理原则有其合理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本身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探讨如何完善这一伦理原则,有利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应有之义:“共享”抑或“多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随着以价值多元和选择的多样性为主要诉求的"多元"说的兴起,关于社会化内容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假设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然而,在界说上的这一进展决不意味着"共享"说应由"多元"说所取代。通过对"共享"说所涵盖的普遍伦理"为何必要"和"如何可能"进行分析,强调考虑多元的基本前提是承认普遍伦理,建立普遍伦理的希望没有破灭。以普遍伦理为基础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伦理也许才是当今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当中国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故鼎新时,“韦伯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充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本文从“韦伯命题”这一问题切入,探寻新教和儒教伦理与其社会的关系,并反思我国社会转型期伦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8.
行政伦理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 ,其价值基础是廉政 ,核心是勤政 ,目标是培养和完善行政人格。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义务、行政技能、行政纪律、行政良心、行政荣誉和行政作风 ,构成行政伦理的范畴体系。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行为的善恶评价 ,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根本标准。行政手段的有效性决不能违背行政目的的伦理性 ,对于行政的“伦理妥协”应该科学地确定其限度  相似文献   

19.
培育行政法治文化,是实现行政法治的根本,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与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又是由每一个公务员具体实施的,政府公务员是行政法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是行政法律职能实现的承担者。政府公务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和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笔者以为,崇法是公务员应有的精神信念,知法是公务员应有的岗位要求,守法是公务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依法行权是公务员应尽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