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叛逆作家到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青年领袖",韩寒不同于一般偶像明星,他的出现始终伴随着青年网友与精英阶层的互动,而"战场"则是成为环境的大众媒介。基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韩寒是流行文化语境中的形象符号。它的所指超出韩寒个体的范畴,并折射出青年亚文化群体与媒体的互动。符号由媒介生产,而作为接受者的青年群体则围绕着符号参与表达、争议与否定,渐进地完成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任陇婵 《声屏世界》2010,(10):26-28
古往今来,大凡人、事、物都必须有指称形式——名称。名称既是其具有识别意义的符号.也是其传递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信息的载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同的历史性语境中.各地方电视台的名称发生了微妙的演变.不论与生俱来的法定名称.或伴随着市场化运营、  相似文献   

3.
杨金海 《青年记者》2010,(16):46-47
尽管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已烙下了消费主义的印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是指个人的随意消费行为,是与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的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道德”。全民的参与,使得消费在全社会蔓延。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所谓副语言,是指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伴随着人物出镜讲话的手势、神态、表情、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等。非语言符号都是具有潜信息的,能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人类学家博威斯特发现:人在对面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  相似文献   

5.
空间     
英国《媒介与文化学刊》2011年10月人身处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小到两三人之间的人际空间,人身处其中的物理空间,大到城市空间。空间除了有物理性、社会性外,还具有符号性的层面。特别是数字媒介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殷婷 《东南传播》2010,(1):126-128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媒介中各类符号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符号之外,非语言符号中的服饰形象符号也是生动反映一国整体形象最直观的传播符号。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媒介覆盖的全球化趋势,服饰符号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符号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枸。  相似文献   

7.
郭子煜 《视听》2016,(7):61-62
任何电视节目策划案,任何符号文本,不仅是对电视节目形式上具象的物理化可视性描述,在这些策划文本边缘或者说在这些文本能指表层之下无不隐现着"伴随文化""次文化"等对策划本身的一种续写性外延性的拓展现象。对次文本的研究与学习,可以使电视节目在内容上、在血肉层面以昂扬奔放的姿态面向日益多元化、自由化的受众群体,可以使电视节目在形式上、在腐朽僵化的骨干上萌发新颖炯亮之花。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创造了与自然界相对的人造世界——语言文字、符号和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人类最早的美术教育,即包含在一般造型技能的传授之中。虽然美术教育伴随着美术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美术的发展而发展,但在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已烙下了消费主义的印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是指个人的随意消费行为,是与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的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道德".①全民的参与,使得消费在全社会蔓延.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人事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一个人的重要依据,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却无法查看个人的人事档案,对个人人事档案中的内容、保管情况无从知晓。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当事人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产生纠纷和争议。  相似文献   

11.
从“媒体表情”看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情"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当属其中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它所代表的都是被外显化了的内部情感,总是时刻伴随着主信息--言语在信息交流中传递着主体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吴雁 《现代传播》2015,(3):160-161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空间转向"的理论与现实同步展开,城市公共大屏幕凭借其大尺度、大规模的空间制造标识着都市力量的象征。正如传播学者S.Mc Quire所言:"电子屏幕迁移到外在城市景观已成为当代都市化的最明显趋势。"城市大屏幕作为实实在在的空间景象,既构成了城市人群的现实视野,又是营造一定空间氛围和空间情感、具有虚幻象征意义的空间符号。同时,它又是由屏幕延伸的物质空间(客观/物理的空间)、公共交往的社会空间(日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深信,人不但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同时也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眭蔚 《编辑之友》2008,(2):85-87
本文所指的物理类书稿为高等物理类,而不是小学生的自然课程或大众物理类科普读物,读者是中学生、大学生,而不是小学生和一般读者。这类物理类书稿有其特点,比如,书稿中有大量的省略句(省略主语),书稿中量和单位大量应用量符号和单位符号。  相似文献   

15.
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已经接受着或被接受着网络语言。这是伴随着网络时代而来的一种很有意思的新语言,它散发着熠熠生辉的网络时代光芒,裹挟着巨大的影响能量,展现着创新语言的魅力,高度浓缩着网络时代的社会万象。网络语言,无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具有鲜明网络特色的时代符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的国家形象塑造越来越依靠媒介中传播的各类符号。而在这些符号之中,视觉符号正凭借其鲜明的形象性与印象暗示性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服饰作为视觉符号中最直观的传播符号,也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一国的整体形象,并且较之于影像传播有着更好的说服传播效果,越来越多的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正>非语言符号主要指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特·梅拉比安提出一个公式,来说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非语言符号的种类很多,具体在采访中,体态语的使用往往占据大多数,它主要是用表情、手势、姿态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它往往伴随着语言一起在采访中使用,借辅助语言传播。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梁智 《新闻世界》2012,(7):234-236
重大灾难性报道是我国传媒报道中的重要方面。在媒介仪式视角之外,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生"、"死"、"灾难"和"救援"是符号矩阵中的基本义素,遇难者、幸存者、救援者和非灾区者是主要的行动角色。重大灾难性报道传达出对人本身的关照,参与了人"死"而"被铭记"的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19.
范莉 《新闻前哨》2010,(10):98-99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伴随着各类电视新闻的出现,原来在纸媒体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调查类报道,在电视新闻中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徐洁 《新闻实践》2009,(9):76-76
伴随着电视传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受到受众的关注.电视主持人其实就是电视频道及栏目最直接、最彤象的代言人,也是电视与观众情感沟通的最直接符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电视主持人的形象与定位关乎着电视频道、栏目的个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