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荣 《教学与研究》2005,1(10):50-56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探讨,马克思阐明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市民社会经济领域的考察,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真正的实践领地。在对市民社会进行全面探究后,马克思看到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从而提出超越市民社会,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这里,市民社会又成为马克思的现代性自我批判与超越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是批判现代性的先驱者,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是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是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核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后果是人的普遍异化,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价值维度是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关键视角.马克思的哲学观是追求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现存社会的价值反思和批判,对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超越时空的理论魅力和现实生命力.我们应当对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维度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最早全面洞察和把握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特征,并对其进行批判。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和批判精神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又有着本质区别,马克思在批判的同时还有肯定,并追求最终的超越;而后现代主义追求单纯的解构,完全否定启蒙精神,从而走上了理性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资本主义在现实幻象的掩盖下重构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权力结构体系,它宣扬一种重数据轻理论、重相关关系轻因果关系的科学思维模式,并因充分张扬工具理性(价值观)、剔除真实感性体验而陷入纯粹理性主义.福克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迁发展的这一重要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性分析,并基于后现代主义、黑格尔辩证法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复方"提出"辩证的数字现代性",用以代替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力求打破大数据资本主义对人的抽象统治.但感性直观的束缚、黑格尔辩证法的桎梏和修辞层面的行动方案则显示出其批判与重构的最终限度和无出路状态.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本身,充分激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历史辩证法,才能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蕴含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中,是对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必然批判中产生的。马克思的批判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不仅在理论上批判吸前人理论资源,而且积极"入世",将理论批判、政治批判、经济批判通达实践,通过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辩证统一,为人类开辟了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资本主义在现实幻象的掩盖下重构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权力结构体系,它宣扬一种重数据轻理论、重相关关系轻因果关系的科学思维模式,并因充分张扬工具理性(价值观)、剔除真实感性体验而陷入纯粹理性主义.福克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迁发展的这一重要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性分析,并基于后现代主义、黑格尔辩证法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复方"提出"辩证的数字现代性",用以代替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力求打破大数据资本主义对人的抽象统治.但感性直观的束缚、黑格尔辩证法的桎梏和修辞层面的行动方案则显示出其批判与重构的最终限度和无出路状态.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本身,充分激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历史辩证法,才能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自从西方现代性展开以来,就遭受到了内部的理论自我批判,马克思作为同时代"现代性批判"的代表人物,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他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马克思之后的法兰克福学派把"现代性批判"推进到生产力批判层面,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了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场语境。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存在着二重维度。这种状况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风险社会语境中面临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理论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理论调适。当代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直接后果,对风险社会的批判最终要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因而风险社会批判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逻辑。风险社会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逻辑的结合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历史唯物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内心深藏着普罗米修斯情怀,关注全人类的幸福是马克思自中学时代就明确的目标.从注重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到重视伊壁鸠鲁的偶然性,马克思发现了实现幸福的能动力量;从关注政治斗争背后的物质利益到扬弃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马克思发现了现实人幸福的前提--人本质的全面占有;从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共产主义到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找到了实现全人类幸福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发展轨迹在其对自由主义、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共产主义等的批判扬弃中显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赵华灵 《天中学刊》2009,24(6):21-23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思想和革命事业的立足点,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在探讨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中最早触及现代性,通过批判市民社会的人权及私有制批判现代性的利己主义和制度特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始终以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蕴涵着深刻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澄清该问题有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现代性"和"文化学"两个概念,但从他有关社会发展理论的相关论述看,"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已经内涵在其理论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起意于<马克思的法律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分析对象>一文[1],文中关于两层批判进路的归纳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笔者依此进路前行,并作以调整,将宗教批判划入第一层批判进路,由此进行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的"现代性"相关问题的自我解读.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围绕旋转的枢轴.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批判紧紧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展开.现代性的开启表现为资本臣服雇佣劳动和重构劳动空间的过程.现代性的时空布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马克思通过创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和资本再生产论等,深刻剖析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对劳动现代性给予了系统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揭示资本之于现代性的决定作用和劳动之于现代性的基础地位,论证了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践特质内在地含有对现代性的批判向度和建设向度。马克思对支撑着现代性的理性、主体和历史终结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批判,并在共产主义这一制度安排下得到扬弃和重建。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而资本的私有制乃是它的“根”。马克思既对现代性的“物的依赖”现象和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及其现实基础资本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否定,也对其普遍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及其理性精神和主体性意识这一基本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则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虽然《共产党宣言》不是马克思探讨现代性问题的专著,但是涉及现代性的诸多视角和维度,体现出丰富深刻的现代性韵味,其中蕴含和阐释的现代性思想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共产党宣言》阐释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基本方法、逻辑思路以及基本思想,本研究概括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充分展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裂变"特质,揭示未来重构现代性的历史主体以及现代性重构的未来展望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