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荣春 《考试》2010,(12):35-38
一、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1.近代科技发展 (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仿造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7,(3):28-36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想是救亡图存。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救国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想的萌发;资产阶级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一战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思想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  相似文献   

3.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识整理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的过程,也就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过程。在历史的记忆里,我们只是一瞬间,但就是千千万万个一一、探索历程⒈地主阶级的道路选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19世纪60年代以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又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进行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中学为体,…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琮 《历史学习》2003,(12):9-10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和《南京条约》的丧权辱国,以及随之引起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急剧变化,使一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抵抗派官员和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但新思想及其倡导者的实践活动并未挽救国运于危难之中,而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而中断。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从新思想的主张看,没有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大问题。地主阶级抵抗派出身科举,是开风气之先的进步人士,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可能看到西方先进生产、军…  相似文献   

8.
掌握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新思潮萌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情况及影响。主要考点包括: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新文化运动、20世纪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圆明园的熊熊烈火,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重新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努力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的模式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归纳思想观点的思维模式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近代史部分涉及许多近代人物的思想及主张,如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康、梁的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等。有些思想主张教材上有明确的表述,有些派别的思想主张,教材上并无明确的表述,如维新思想等,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来归纳概括。这种模式为“派别 手段 目的”。按这种模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势力的棋入,西方各国使用多年、业已成熟的股份经济制度舶入中国.中国股份经济思想由此发韧,并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一个新“热点”。对中国近代股份经济思想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试图以近代杰出思想家的观点为单元进行评述,以期对近代股份经济思想作一鸟瞰式观照,把握其演变的大致脉络。一魏源──播种“公司”火种的先驱.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张学习、采鉴西方股份经济制度的思想可上溯到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启蒙思想家魏源。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经济主张。他极力反…  相似文献   

13.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得到延伸和深化,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师夷"思想,其内容包括军事上主张学习西方战舰、火器及养兵、练兵之法;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允许私人开矿设厂,并谈及商业保险问题;政治上,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并流露出对西方政治的向往."师夷"思想及其学习西方的精神对后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一《资政新篇》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结晶。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最先开风气者,并不是洪仁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这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天朝大国”中具有开明思想的地主阶级士大夫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教训。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要求的。但是,他们都只是企图依靠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看到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顽固派却认为西方的船坚炮利只是“奇技淫巧”,不  相似文献   

16.
一、相关知识列举(一)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洋务运动兴起。2.特点:①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这一趋势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源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势下,针对财政危机等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主张。在对内改革方面,改革漕运、治河、盐政等关系国家命脉的大政,开源节流,以增加财政收入;在对外开放方面,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新风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收复新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防同时告急,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涨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他的主张及其贡献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思想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治经世致用之举,对新疆地理的研究;2.进军陕甘的军事眩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夷、制夷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不但是主张学习西方,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者,而且他的洋务思想也带有资本主义的倾向。他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能扮演这样一种角色,那是由我国近代社会特殊条件决定的。我国近代史的开始,首先面临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出于反侵略的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学习西方技术以御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并实行仿效“西法”创办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镇压革命,同时也有防范和抵制外国侵略的意思。外国近代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是直接与资本主义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