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问题. 一、为什么要坚持办学为民 为什么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搞清两个关系,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的关系,二是执政为民与办学为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课内检测一、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第十四册。梁启超,字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变法。变法失败后_______(人名)慷慨赴死,留下了"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流血请自嗣同  相似文献   

3.
商鞅以"信"而使民,为"信"而行法,终使秦国有大治。从诚信的视角出发,关注商鞅变法中以法制建立起的诚信体系及其与法制之间的关系,可对商鞅变法的重新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肯定《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在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分析了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对中国法制转型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在法制改革中他的礼教主张所具有的合理性及其对今天法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学术转型的过程中,汉代经学大师董仲舒的学说受到了当时学者的关注.在晚清学者中,康有为与刘师培都十分重视对董仲舒学说的研究,由于思想倾向和学术背景的不同,他们对于"董氏学"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关于"董氏学"中的"微言大义",康有为是借助其来阐述其变法改制的思想,并进而以当代孔子和董仲舒的身份自居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刘师培则主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考察汉儒研究经学的功用情况.对于"董氏学"中君民关系的看法,刘师培认为汉儒有着严格限制君权的思想,这种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某种契合之处;康有为则侧重以此来阐述"董氏学"中的"改制"、"变法"思想.对于公羊学中"夷夏之辨"、"种族之分"的理解,刘师培严明"夷夏之辨"和"种族之分",其目的在于"以种族之说倡革命",康有为则尽量弥合"夷夏之别",认为划分夷夏的标准不是种族,而是文明进化程度.康有为、刘师培关于"董氏学"分歧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学术论争的时代特色以及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傅良是宋代著名的永嘉学派巨擘,对法制本质以及立法、变法、司法做过许多思考和探索.其中,最具特色和智慧的是追求法制的公正公平,不仅是立法的,而且是司法的,尤其"行法自贵近始";重视司法的求实重人,强调法律运用的恰当准确以及事实认定的真实有效,并且要求充分发挥司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原情定罪"、"司法在人".把重法与重人结合起来,实现法制公正公平的终极目标.陈傅良的法制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还有强烈的历史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和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严复有鉴别有选择地译述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西方资产阶级经典著作,评介近代法制思想及其时代特征;提倡"立法为民,以法治国";宣传自由平等的法律宗旨;为树立人民主权思想,开拓中国近代法制观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了解严复在法制思想上的新颖主张和见解,不仅对中国法制思想近代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问题。一、为什么要坚持办学为民为什么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搞清两个关系,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的关系,二是执政为民与办学为民的关系。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清末法制改革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清末变法修律的大潮中,宋育仁顺应形势,就法的起源、法的依据、法的功能等方面结合中西文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为中国法制思想由传统走向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问题.   一、为什么要坚持办学为民   为什么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搞清两个关系,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的关系,二是执政为民与办学为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梁柏台是中央苏区立法及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他起草的法律法规和进行的司法实践中都体现着他的法制思想。其法制思想主要表现为:法律应为政治服务;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法律为民思想;实事求是原则。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央苏区法制建设的全过程,并对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略论包拯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挽救北宋王朝的统治危机,包拯向宋仁宗大力宣扬儒家治国的民本思想,从理论基础、君民关系、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民制产,让农民有田可耕;为民请命,轻徭薄赋;为民父母,整顿吏治;为民作主,改革法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儒家民本与近代民主虽有某种联系,可是在思想主体、前提和经济基础方面,又有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钱杨 《家教世界》2012,(20):131
现如今在我国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思想领导下,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各个方面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国家出台了一部部法律法规对各个方面进行规范,这使得依法治国的思想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为了更好的培养全民的法制意识,特别是我市现在提出"推进赶超发展,加速浙中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为了更好的整合社科研究资源,构建繁荣学术、服务大局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平台,强化应用研究,更加繁荣发展我市社会科学事业,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浙中崛起,就必须要从学生抓起,要让法制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学生。本文首先介绍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现状,然后再介绍集中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他认为,法制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一项,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他从理论等多方面精辟地论述了国家、法制等问题。在党的八大上,他提出了"依法办事"的思想,他的"依法办事"思想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第二,依法办事的核心是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了董必武的"依法办事"思想,并用以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欧内斯特·博耶是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远见卓识和高等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高等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目标具有双重性:高校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共性,能对社会负责;既要开展普通教育又要进行专业教育.他还拓展了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学术不仅包括探究的学术还应包括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种拓展非常有利于高校的正确定位,避免"向上漂移"的现象.在谈到学术评价时,他提出了四条非常有思想的原则:学者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过程和学术的可靠性.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1068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而司马光则表示坚决的反对,因而一个成为变法派的领袖,另一个则成为保守派的元首,双方围绕着变法与不变法展开激烈的斗争。王安石要变法,司马光反对变法,自然都要有一定的法律思想作指导。因此,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法律思想作比较研究无疑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围绕熙宁变法而进行的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一定的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总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通过思维机器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的结果。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思想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上,是客观存在决定思想意识。因此,在一定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为民"思想渊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民本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胡锦涛"为民"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法制思想包括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法制建设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等主要内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邓小平法制思想具有高度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百日维新变法前夕,严复实际上已经充分作好了直接参与变法的准备.然而,由于他与主持变法的官方人士之间的矛盾、与康梁等变法主导势力之间日渐明显化的学术分歧,以及以荣禄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对严复的控制,使得严复几乎成为变法的局外人.变法后期,严复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化解,准备直接参与变法之时,百日维新却因慈禧太后的政变嘎然而止.变法失败后,由于天津顽固势力对严复的及时控制和保护,严复最终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学界掀起了一股"吏为民役"思想的研究热潮,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就,但有两个关键的话题尚无人论及.社会现实、政治信仰、人生经历、思维特点和人格品质,使柳宗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系统研究官民伦理的思想家;具体朴实的要求,使"吏为民役"思想成为当下公务员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武器.系统性和实践性,是"吏为民役"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