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饰耳佛像     
饰耳佛像系汉文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创始于成都约南梁晚期,发展千有余年.四川为饰耳佛像首要发展区域,数量多且比较集中,南北朝晚期从川中波及到川北地区,初盛唐时期在川北地区获得较大发展,桃形耳环流行成为共同区域特征.其他地方饰耳佛像数量少又极其分散,流行于唐宋时期,其中南诏大理国实例与四川有所关联.饰耳佛像中最初和少许特殊实例,可能具有释迦佛为教化众生示现穿耳意涵,绝大多数实例则是相因成习表现,目的在于塑造别致的造型风貌.  相似文献   

2.
莲与佛教     
莲花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贵花卉之一。莲花自古称佛教的圣花。如莲座、莲台:仿荷莲造型的佛像台座;莲舍、莲刹:寺庙的别称;莲邦、莲界、莲花国:西方净土、佛国的别称;莲眼:即佛眼,佛界对青莲花的誉称;莲服、莲花衣:和尚所披袈裟的别称;莲胎:初入空门,念佛之人的称呼;莲花合掌:佛界行法手印的姿势;舌上生莲:对善于说法者的恭称;归宅生莲:对苦行  相似文献   

3.
安县与城固摇钱树佛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安县和陕西城固出土的摇钱树枝叶佛像非常相似,其像可能出自同一粉本;安县佛像保存完整,可以补充城固佛像的缺失,纠正一些错误描述和结论;两者年代均为东汉中期,是我国最早的佛像之一.  相似文献   

4.
巴米扬河谷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市东北郊,是阿富汗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庞大精致的佛像群闻名于世,曾经为全球最大的两尊立姿巨佛岩雕———“巴米扬佛就座落在其谷地的悬崖上。一尊是凿于公元5世纪,高55米,着红色袈裟的塞尔萨尔佛像;另一尊是凿于公元1世纪,高38米,披蓝色袈裟的沙玛玛佛像。因其如此之雄伟壮丽,曾吸引了世界各地无以计数的佛教信徒和旅游者来此朝拜和参观。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也曾先后到过这里,并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对巴米扬大佛作过生动的描述。在饱经1000多年自然风雨…  相似文献   

5.
摇钱树佛像的项光、施无畏印、结跏跌坐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印度佛像特点,并且杂糅了印度早期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风格。树与佛相结合,既表现了佛陀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又反映了早期佛教艺术象征性和具象性的结合,它是佛陀形象出现之前的象征物,发展到独立造作佛形象之时,中间的过渡产物。摇钱树佛像的性质与西王母神灵相似,可称为“佛神模式”。河南孟津出土“老子浮屠镜”为唐代仿制,摇钱树佛像与太上老君或老子像没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潮汕桑浦山的岩洞寺院多达13座,其中7座中保存有佛菩萨石刻像,是广东古代佛教石刻造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甘露寺的布袋和尚像,韫玉寺和佛像岩的佛像群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甘露寺布袋和尚像造型生动,可媲美同时期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布袋坐像以及赣州通天岩布袋坐像;韫玉寺具有故事性的佛教人物雕刻非常独特珍贵,其主题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和考释了敦煌壁画中的于阗装饰佛瑞像.新发现海眼寺瑞像实际有两种,属于装饰佛的为海眼寺圣容像.首次对固城瑞像进行了系统考释,提出固城瑞像主要是过去诸佛之瑞像,在敦煌具有"背光中密布千佛(或鳞片)"特征的瑞像均为此种瑞像.于阗装饰佛瑞像在形象上受到了于阗国土装束的影响.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像之服饰实际上是汉族帝王冕旒衮服与于阗王传统装束的混合形式.于阗装饰佛瑞像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于阗王、佛一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小刚 《家教指南》2023,(4):210-222
凉州番禾县圣容像是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高僧刘萨诃西行至番禾御谷所预言的八十余年后在这里裂山而出的石像。敦煌石窟中凉州番禾县圣容像的标准形象是右臂直垂于体侧,右手掌心朝外作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握袈裟衣角,身后表现山岩的立佛造像(倚山立佛像)。在今山西与古凉州等地区发现的唐代类似姿势并且题作“圣容像”的造像,很可能也是凉州番禾县圣容像。  相似文献   

9.
何志国 《家教指南》2011,(4):15-20,128,129
西南地区早期佛像有摇钱树佛像、墓葬雕刻佛像和陶佛像,年代以东汉时期为主;湖北早期佛像有陶瓷器、铜镜和鎏金铜牌佛像,年代是吴晋时期。两者部分图像志有相似之处,反映了西南早期佛像对湖北的影响。两地差异是:西南均为说法坐佛,仪轨规范,佛像载体与丧葬有关;湖北多施禅定印坐佛,佛与菩萨衣着和发式混淆,佛像载体为实用器。两地差异反映了二者粉本的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佛教律典及相关文献对袈裟的披着方式予以阐述,同时揭示了广泛存在于汉地佛像中袈裟披着呈现象鼻相的问题,并考证其发生原因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魏巍简论     
魏巍是广大读者熟悉和热爱的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笔耕不辍,是硕果累累的多面手.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文论、政论等方面都有令人难忘的佳作.他的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有的已成为传世珍品,成为超越国界的精神财富,鼓舞着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语境中,五经作为原典对诸纬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发性优势,故纬学作为次生性知识体系只能依托五经并推衍其义,另一方面,诸纬对古代文章观念的继承又以贵重文饰的人文学为本质,故刘勰以符瑞为起始探讨纬学文学意义的实质是以经纬天地意义上的大文学涵摄言语文辞意义上的小文学,其以智饰身、以文饰智的美饰文用思想值得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13.
高欢取代尔朱氏之后,控制了六镇的主要势力,但是他所拥立的孝武帝却与不愿投靠高欢的官僚、尔朱将帅结合,谋求阻止高欢对洛阳朝廷的控制。在高欢的压力下,孝武帝逃往关中,寻求宇文泰的支持,于是西魏政权建立。高欢在懊悔之余拥立新帝建立东魏。东魏北齐在军事上主要依靠六镇军人,所以六镇军人的驻扎地晋阳就成为都城之一。东魏政权的这一特点吸引了关陇地区部族势力的投靠。高欢为了军事安全将朝廷迁往邺城,但河南豪族和洛阳官僚对此并不理解,因此投靠西魏。这些西逃的势力牵制了高欢的军队,充实了西魏政权官僚队伍。  相似文献   

14.
略论姜维     
姜维既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形象。姜维的一生主要可分为归降蜀汉、北伐曹魏和假投降三个阶段。在姜维形象的塑造上,罗贯中对于归降蜀汉和假投降这两个片段的描写是成功之笔,原因在于前者使主次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后者则有赖于历史事实本身的曲折奇妙,而对于北伐曹魏的描写就相形见绌了,这主要是由于受主题、篇幅和角色地位的限制而过分拘泥于史实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魏禧之为     
魏禧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章从交友 ,写文章 ,读书三个角度对他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描述 ,分析了其作为先进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进步性及作为统治阶级代表所具有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学界大体把《韦护》定义为"革命家恋爱"的典型作品,但是重读《韦护》,我们发现,在作品中丁玲真实地写出了革命内部个体生命的内在矛盾,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韦护》的复杂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魏校(号庄渠)转手老师胡居仁(号敬斋)的心与理一思想,提出理体气用、天下一心的"天根学"哲学思想体系.在涵养端绪的心性功夫下,魏庄渠继而提出体仁、主静、主教、发勇猛心与透生死关等道德修养方法,并重视收敛摄密与讷言敏行等向内用力的践履操持.其主静体仁功夫论与罗洪先(号念庵)、聂豹(号双江)的归寂主静说相契.魏庄渠思想坚持传统朱子学,反对阳明心学,其学术思想体现出明代中期部分儒学家试图使明代心学向传统理学(实学)回归的趋势.分析魏庄渠的理学思想,可以看出阳明心学笼罩下传统理学家的学术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香港女诗人韦娅诗文创作中的“爱的主题”作了诗意的阐释。韦娅诗歌中贯穿的“爱的主题”以爱心孕育诗心,写出了诗人对爱情、友谊、母爱、童真、自然等的内心感受,同时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情感空间。韦娅以其特有的方式用《泉与少女》与这个世界作了一次精致、典雅的诗的精神对话。  相似文献   

19.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中国现代哲学关于形上智慧之可能性话语的框架下,考察熊伟立足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评.通过讨论熊伟在可说的和不可说的问题、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天道观、哲学方法论上的见解,来阐明熊伟的哲学沉思对中国现代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