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南阳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之一,南阳是其主要出土地域之一。南阳画像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而深受楚文化影响。浪漫主义的题材和夸张简练的造型语言、疏朗律动的结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浪漫格调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画像石不仅具有很高的考古学和民俗学上的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学和宗教学上的价值。而汉画的艺术学和宗教学上的"终极"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本文就汉代人的灵魂观念,生死观念以及世俗的幸福观念三个方面考察其中蕴涵的终极精神。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韦华 《文教资料》2009,(24):87-88
本文探索了汉画像石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将汉画像石引入本原文化领域进行理解,认识了汉画像石中图象的符号呈现,阐述了"事死如事生"观念对汉画像石的影响,并研究了汉民族对"灵魂"往何处去的追问和对"灵魂不死"信仰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典范之一,自发现之初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但依然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的历史,分析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现状,剖析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骞孙子张猛所处汉元帝时期,南阳社会上正流行兴建画像石墓,是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发展期。张骞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出使时是三千石级的中郎将,返回后是位列九卿的大行。其后辈肯定熟悉这段历史,将祖辈的丰功伟绩刻在石墓中,以显荣耀,以求护佑,以志纪念,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出土该石的画像石墓墓主,很可能是张骞后裔。我们对这块画像石做出了符合汉使开通西域历史画面的推断,又知道出土地点是张骞的封地——博望侯国,石刻时代是张骞后裔十分活跃的西汉晚期,虽然无法确知那立乘于大使车上的尊者的姓名,但为永久纪念张骞,将这块画像石命名为"张骞通西域"。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南阳汉画像石在形体轮廓和结构的表达上多用线条处理,线条刚健挺拔,简练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物象的神情;线条的合理运用使人和动物、自然现象呈现运动的形态,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线与线、线与块、线与点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画面高度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画像石,是介于平面的绘画与立体的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最为显著,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品质,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鸟类与鱼类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延续时间最长、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表现题材之一。由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属性,被古人认为是天和地的象征物。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既是史前巫术沟通天地观念的延续,又是汉代厚葬习俗和时人宇宙观念影响下的灵魂升天图像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纯粹的民族艺术,其以线造型、以形写神、散点透视等典型的创作形式与审美理念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所独具的民族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内容也异常丰富,可以说是两汉社会的缩影,是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宗教意识、美术、音乐、舞蹈、杂技、建筑学、天文学的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核能和热力学的分析,提出了在物质结构中,自宇宙演化之初就存储了能量.并建立了元能量、元能量系统及其演化模型.通过对元能量系统演化的分析,对耗散结构和相关热力学概念作了梳理及系统定位;提出了用"能级"和"能量梯度",对耗散结构的能量交换进行度量;在元能量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有源"与"无源"构成;提出了现生物"演化悖论"的不合理性;物质结构中的元能量是宇宙演化的动力源,此能量的释放,推动了宇宙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南阳汉画像石有着众多的古代建筑物的装饰物,很值得研究。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渊源,极具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南阳汉画像石和篆刻有着相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技巧、风格和章法,因此,汉画石和篆刻之间的美学思想相互产生着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汉代舞蹈以其飘逸、清灵、夸张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汉代舞蹈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汉代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态入手,通过对舞蹈形象的直观感受进行分析,并从分类、形式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汉画像舞蹈进行解读,最终以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运用对汉画像舞蹈进行延伸、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人类早期宇宙结构、对毕达哥拉斯到托勒玫、对哥白尼与开普勒以及爱因斯坦和他以后的宇宙结构的考察表明 ,其建构的约束条件主要有经验、逻辑观念和个人兴趣等 ,整个人类的宇宙结构的发展就是由于这些约束条件的改变而更新的  相似文献   

17.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上所刻画的系列图像,呈现出浓郁的生生气象,展现出我国东汉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意识和生存状况。从当代生态美学的视角看,这些画像呈现出一定的生态宇宙意识、生态家园意识和生态共生意识。探究这些意识形成的根源,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神仙信仰、巫风特色区域文化和汉人的祥瑞观念。这对处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采取审美的生存方式具有积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阳汉画像石与古埃及浮雕壁画表现题材丰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独一无二,其中动物的艺术造型与表现手法独特具有个性。通过对动物肖形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者存在异同的根本原因。并阐述动物形象对现代艺术创作和中国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艺术渗透着汉代人的审美心理;以生命力的强大为美,以美为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美。  相似文献   

20.
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说到神话就势必要提到传奇古籍《山海经》,全书涉及古代地理、植物、神话、古史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神话传说的源头。自然界与社会上出现的吉凶征兆现象都是怪异,山岳神话更是其中最为特别的。汉画像石中的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增强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汉画像石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更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精神核心,展现了永恒的生命力量。神话学上,昆仑无论是规模还是特质都属于所谓"宇宙山"或"世界大山",自古以来都是神、人共同追求的理想乐土。当文本与图像碰撞,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古老神话中"昆仑"仙境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