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陕甘边特委是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乃至整个西北革命的发展。刘志丹正确思想和主张,是特委重大决定的灵魂,特委存在时间不长,却贡献巨大,功绩永存。  相似文献   

2.
书香     
《陕西档案》2013,(3):49-49
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陕甘边开辟了一块革命圣地。本书突出和贯穿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和贯穿了陕甘边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突出和贯穿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二战后陕甘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原来你这么年轻”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1933年3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上旬,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4.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我们无不为这一历史壮举倍感自豪,而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正是有了这片红色土地,才为中央红军提供了休养生息的落脚点,红军由此转危为安。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共产党人播撒革命火种南梁是西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一块红色热土。上世纪20年代末,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甘肃华池县南梁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工农武装,组建游击队,播下革命火种,点燃了陕甘边界武装斗争的烈火,撑起了西北革命的红色大旗…  相似文献   

5.
《陕西档案》2013,(5):F0003-F0003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句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志丹县是一块革命的土地。192年夏,刘志丹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党团支部"中共永宁山支部"。土地革命时期,志丹县成为陕甘边红色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68。关于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尚无详细论述他与少时同学建立中共永宁山支部始末的文章。刘志丹的同乡同学王子宜对刘志丹  相似文献   

7.
郭鹏 《民生周刊》2021,(8):37-39
贫困村民离开土窑住进砖房,泥泞的土路硬化了,旅游等各类产业方兴未艾,曾经的"边山穷",已焕然一新,且生机勃勃。8 0多年前,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西省宜君县转角镇(今属旬邑县)举行授旗仪式,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由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红二十六军是西北地区最早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工农红军,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上意义重大……如今,宜君县正全力做强绿色经济,立足乡村振兴大课题,突出红色定位、绿色发展,力争将宜君县打造成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样板。  相似文献   

8.
李荣珍 《档案》2014,(10):19-22
毛泽东在延安13年,领导着中国革命航船的前行。期间,除每天忙于重大战略的部署外,他还题写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的题词赠言,其中的一些题词,是为中国革命伟大事业牺牲的先烈写的。谢子长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后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0余县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著名英烈。  相似文献   

9.
刘志丹之死     
一 1934至1935年,是陕北苏区大发展时期.1935年2月,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实现了两个苏区(陕甘边与陕北)党组织和两个红军(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0.
杨兴茂 《档案》2011,(3):32-33
甘肃省档案馆138—1—56号案卷典藏的4份史料,记载了上世纪30年代我省甘谷县李炎烈士在陕甘边苏区进行革命活动牺牲的事宜,再现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后任西北和中央要职的习仲勋,两次复信恳谈李炎革命烈士的史迹,  相似文献   

11.
雷兴鹤 《兰台世界》2016,(7):119-121
陇东根据地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也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幸存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陕甘边苏区到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老解放区所属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南梁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的干部管理教育制度,重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志丹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陕甘边区和红26军的主要缔造者,西北人民的革命领袖。1936年4月,刘志丹同志不幸牺牲,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莫不为失去这位领导人而无比悲恸,4月24日,根据地首府瓦窑堡数千人集会追悼刘志丹。为纪念刘志丹,1936年党中央将保安县改名  相似文献   

13.
孙京 《兰台世界》2016,(15):103-105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对红军顺利落脚陕北、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根据地不仅使中央红军长征有了最终的落脚点,而且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央红军给予了极为关键性的补充,并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中共中央立足陕甘根据地新的大本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领导各路红军,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4.
张秀山先生的“八十五年”非同寻常,不能等闲视之。 这位“老陕北”不到20岁便参加了共产党,在刘志丹领导下参与了陕甘红军的创立和陕甘边根据地早期创立建设。在战斗中,他曾身负重伤,然而,使他真正命悬一线、几乎丧生的却是1935年7月发生在陕北的“左”倾肃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赖晨 《湖南档案》2013,(1):22-26
习仲勋和刘志丹都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领导者,他们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德才兼备的刘志丹,深刻地影响了习仲勋,他一生都在向这位老大哥学习。每到一地,如果是刘志丹曾经在这里战斗或生活过,他都要向干部群众讲刘志丹在这里的事迹,用生动的事实说明刘志丹的r作方法和作风,使刘志丹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后人感恩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6.
习仲勋和刘志丹都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领导者,他们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德才兼备的刘志丹,深刻地影响了习仲勋,他一生都在向这位老大哥学习.每到一地,如果是刘志丹曾经在这里战斗或生活过,他都要向干部群众讲刘志丹在这里的事迹,用生动的事实说明刘志丹的工作方法和作风,使刘志丹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后人感恩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7.
吴永 《兰台世界》2012,(10):79-80
一照金精神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创造的一套精神体系,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革命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它为后来延安  相似文献   

18.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辟了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然而,红军长征落脚陕甘苏区并非党中央最初的打算,而是在极端险恶的转移过程中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保存自己,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的结果。为寻求合适的战略转移落脚点,中共中央经过了数次艰难的抉择,直到榜罗镇会议确定长征落脚陕甘苏区,终于使党中央和红军找到了合适的战略根据地,并站稳了脚跟。初定湘西,屡屡受挫1934年,由于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  相似文献   

19.
【相关链接】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3年与刘志丹等人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苏区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人。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幸被及时赶到的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解救。  相似文献   

20.
刘志丹(1903~1936)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