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大赋做为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其兴盛的局面,恰和汉诗的衰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赋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汉代社会为汉赋提供了大的描写对象,汉人又有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汉赋从体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的社会现实和汉代人的审美定势。  相似文献   

2.
司马相如是西汉赋的大家,他使赋体真正从骚体赋前进到一代大赋,为汉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从司马相如赋的文学成就为视点,分别从其赋审美艺术特征、审美意象;铺陈描写,还有象征、描写等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叙述这位汉赋大家为文学艺术长廊添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汉赋是两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奉为赋的正宗。近人王国维曾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称为“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电》序)。在文学发展史上,汉赋这种文学形式,曾对魏晋六朝乃  相似文献   

4.
汉赋批评论     
汉赋作为两汉文学的主潮,它的兴盛引起汉赋批评的随流演化和发展。汉人迷恋赋的创作.同时拉开汉賦批评的序幕.给后人提供了批评模式和理论框架。尽管汉赋的生成是有限的,然而业已生成的汉赋成为生命不会泯灭的审美对象,形成源源不绝的汉赋批评之流。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汉赋研究空前繁荣,论著迭现.章沧授先生的《汉赋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92年9月版)是其中一部颇具特色的汉赋研究专著。首先,该书是我国目前一本专门研究汉赋美学的著作.作为一代文学代表的汉赋,在其繁荣发展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其厄运,特别是汉大赋一度被贬斥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宫廷文学,是反现实主义的文字戏游,还谈得上什么美学价值。随着汉赋研究的繁荣深入,学界对汉赋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语言风格等等  相似文献   

6.
汉赋和汉代奏议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作者双栖、同时关涉政治和经学、文体互渗的现象,但汉人重奏议而轻赋,这说明汉赋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汉代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汉赋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是先秦至魏晋游仙诗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汉赋将游仙与退隐相结合,开启了游仙隐逸化的基本表现模式;汉赋的游仙描写,已不完全是"楚辞式"的借游仙以抒怀,更多地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列仙之趣";从楚辞到汉赋,游仙遇仙地点发生了由天界向人间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游仙描写的艺术想象空间;汉赋中的神仙世界自由美好,巳成为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象征,寄托着赋作家遗世高蹈、超乎尘垢之外的人生志趣.所有这些都对魏晋游仙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高兴 《文教资料》2006,(11):87-88
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一名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就是说每个朝代都有它那个时代的文学样式代表,如唐有诗,宋有词,元为曲,明清是小说。而汉朝的文学艺术的代表是汉赋了。汉赋繁荣于西汉盛世汉武帝时代,这不是偶然的。这除了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以及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外,汉赋的兴盛还和汉武帝的个人文学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汉武帝的大力提倡就没有汉赋的繁荣局面。两汉辞赋是师承《诗经》、《楚辞》而创建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的混合体,它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自汉初至…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代文学汉赋的繁盛和诗学精神的人性化归复,昭示了汉代文学的非凡成就。经由大一统中央宫廷文学的孕育、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淀及庄骚思想的催发,汉末文人最终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社会舞台,以表现人生、人的个性情感为主旨的文学审美性创作成为时代新风。在文人富于个性情感的文学创作中,汉末文学呈现觉醒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现象.人类的种族、语言及文化是多元的,但人类的思雏、情感及审美等呈现出人性的共通之处.乔伊斯和沈从文虽然身处在不同的国度,但他们的作品在人物的创造上都在探索着人的内在真实,追求着平民化和世俗化,使小说人物形象的意蕴向非英雄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寒”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寒”既体现为寒冷凄凉的具象,也在长期运用中内化为一种抽象的意象,并进而成为一种意境。“寒”不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审美趣味,也反映了他们的文人意识和悲剧意识,一方面借寒境表达对自身现实境遇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们又大多沉浸在这种境地里,完成了审美化的想像性和解。这是建立于中国太阴文化基础上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语义韵现象已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回顾了国内近年来语义韵的语料库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四类研究:同、近义词的语义韵异同研究;专业文本的语义韵研究;跨语言的语义韵异同研究;学习者语言的语义韵研究等。文章认为,目前国内语义韵语料库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广度、深度均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风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最早、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先秦的"诗骚"中即已出现,风貌各异;汉代诗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风意象的类型、审美内涵、表现手法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本文论述了汉诗风意象对先秦风意象悲情色彩的继承与发展,及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我国古代瓦当发展的高峰时期。考古出土的汉代瓦当装饰纹样十分丰富,尤以动物题材的纹样居多。本文选取典型的汉代吉祥动物纹瓦当,对其纹样题材、表现形式、象征意向等进行分析,归纳其装饰艺术特征,并对其所反映的汉代美学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古拙之美的追求,其二是对精巧、奢华之美的追求。前者以西汉征战南北、开疆拓土的气势一脉相承,后者与西汉贵族阶层追求享乐和羽化升天的生活境界有关。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1、3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共700余件,是目前发现的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批。漆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表明代表权力与地位的笨重的青铜器被精巧的漆器取代,结束了它作为特定时代审美文化载体的使命。漆器在传承和变异中建构了汉初故楚特有的审美风尚,表现出汉初崇尚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韩孟诗派之奇崛生新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孟诗派在创作中都各自追求一种怪奇的美学风格。韩愈追求新奇生硬之美 ,贾岛以清苦奇僻为美 ,孟郊很喜欢萧索清峭之美 ,李贺追求清幽凄艳之美 ,卢仝以朴拙雄浑为美 ,刘叉则以狂劲直为美。韩孟诸人打破了古典抒情诗的和谐优美和种种程式 ,开拓创新 ,并各自成家 ,大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学的审美视野 ,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奇特而罕见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8.
从<说文解字>中可以探究汉民族审美观念的发展.汉民族的审美观念首先源于食,并在创制、改进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滋长起来,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又逐渐感受到了"人情所悦,莫甚于女".这个发展线索,可从对"美、甘、玉、好、佳"等字的考释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9.
以汉人集中体现于各体类赋文中的审美心态为论题,探求以理性、求全、夸饰为尚的汉赋审美心态,正是生成于汉赋特殊的象类式铺陈的感知表现方式,及汉代赋家居于各种政治道德人格和文化人格之中的审美人格,进而讨论汉赋三体对先秦以来文学表现范式的发扬光大与集成创发,以及随东西汉之分而发生的语体、气性、风格迁流。  相似文献   

20.
楚骚文化是建立在楚地文化风俗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意蕴沉厚的美学思想,并积淀于汉代艺术的文化精神的深层,对汉代儒家情性关学的发展及演进具有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楚骚文化对汉代儒家“情性”思想影响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审视汉代个体抒发其情性的文化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