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爱玲的《色·戒》和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写作视野中,女主角陷入了爱情与其承担的使命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生存困境。拉夫列尼约夫笔下的玛留特卡为国家至上,而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则是爱情至上。两人相同境遇的不同展示,显示了作家对革命中的女性爱情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坤作品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是当代最为走红的女作家之一。她足位既有鲜明的女性立场又兼有男性作家的粗犷与大气的作家。在她的笔下,既有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又有对知识分子负面性格的辛辣调侃,还有对90年代社会思潮中消费文化无所不在的反讽和慨叹。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色·戒》和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写作视野中,女主角陷入了爱情与其承担的使命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生存困境。拉夫列尼约夫笔下的玛留特卡为国家至上,而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则是爱情至上。两人相同境遇的不同展示,显示了作家对革命中的女性爱情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转型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疾病叙事不仅传达了作家对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和精神危机的反思,而且存在着“性别分工”.即,在男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身心疾病或显或隐地都与公共政治有关,象征着其启蒙和审美身份的溃败;而在女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疾病则往往与性别政治有关,象征着男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和束缚,以及女性的认同困境.知识分子的疾病隐喻构成了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并隐含着渴望实现正义、自由、平等、幸福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词与诗相比,更具备几分阴柔气质,这与词中大量的女性形象描写是分不开的。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以男性视角出之,与男性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女性的自身写照。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某些方面又是相同的,这与男性女性无关,而是封建时代强加给人们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男权文化已成定式,男性作家在这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和理解塑造了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章试图从男女两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诠释角度着手,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去客观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相似文献   

7.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李锐对女性有着其独特的偏爱,因为偏爱,李锐笔下的女性显得美丽而动人,她们在人生的困境中放出了异样的光彩;在饱经岁月磨难、饱尝人生苦难的女性身上,他有意无意地避开写女性的丑陋,而是把人性的光辉撒在了她们身上,使其作品中的女性有了一种救赎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学琳琅满目、丰姿多态的人物画廊里,描写新的女性而且成为形象系列群象的,要算丁玲笔下的“莎菲型”群象和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了。他们笔下新女性的群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展,诉说了他们的美学情愫。我们研究这两个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创作的各自特色及其美学价值来说明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新文学史上的功绩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有关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数千年积淀的男性中心文化不仅束缚女性,也束缚男性。鉴于此,只有男女双方真诚合作,才能共同建构两性之间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身心解放。作家徐坤在质疑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对女性自身予以反思的背后,更多寄寓着发自女性内心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渴望,蕴含着建构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徐坤笔下所展现的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两性的生存困境,从而彰显她的两性关系理想,引发我们对两性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文坛,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她大胆地揭示出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  相似文献   

12.
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作家在抗战时期分别塑造了强女人、苦女人、俗女人这样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她们的生存现状、孤独的悲剧美以及对女性文学现代性的贡献。为抗战时期的文学多样化,女性文学的发展添上了亮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许多许多女性形象,这其中有男作家笔下的子君、繁漪、静女女士,还有女作家笔下的莎菲、贞贞、亚倩等,她们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但用比较学的观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视域中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而言承载了更多自我人生的体悟与身心的问责。此种女性自我身心意识体现在文学创作与女性之社会性展现这两个层面。本文透过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阐释人物的心灵空间与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女性作家在戏曲、通俗小说、弹词等通俗文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创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对于女性主人公的才、情展示和情节构建,充分体现了女作家们受《红楼梦》等小说影响和其他男性文人影响而形成的女性观念及当时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女作家和她们的创作体裁、创作缘由、创作特点即是文章主要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萨克女作家的多元文化视野和开放的多元文化心态,使得她们的精神旨趣与中国女性文学有着许多共性;使她们的创作富有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文化特征。或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关怀;或表现出以女性文化为主体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审美特征;或表现出女性意识与生命意识、与人性真善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种种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使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出现大量的叛逆女性形象。文章从作家文本比较、归纳出叛逆女性形象类型模式,并对男女作家视角下的叛逆女性形象作研究分析,试图探讨其差异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有着一些相似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形成了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爱情、女性与社会女性与命运等较为固定的创作母题,并附丽了中国化的浓重色彩。  相似文献   

19.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相似文献   

20.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