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无名的裘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作者在小说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与《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圣经意象,对于深入地探讨小说的主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同名小说集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大教堂》在小说集中的地位非同凡响。小说《大教堂》,对于作者卡佛本人是一种写作上的突破。这一突破最重要的体现在小说的主题意义。短篇小说《大教堂》之前的作品基调几乎都是凄凉悲观,人物大多处于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而《大教堂》中的人物则开始与他人交流,探寻自己封闭空间外的世界。本文将重心放在小说《大教堂》的主题方面,从小说的主题意义角度进行解读,以呈现卡佛小说世界中难得一现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目标】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小说情节。2.运用线索法梳理小说故事情节。3.通过思维导图,发掘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对比。4.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的对比形式,领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5.运用对比手法鉴赏小说《凡卡》和《胖子与瘦子》。6.利用片段练习,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课时安排】12课时【学习过程】一、释义层:感知与理解1.通读本单元四篇小说《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4.
《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尔夫.艾里森创造性地将黑人音乐融入小说《看不见的人》之中,深化了黑人寻找身份的小说主题,颂扬了非洲裔美国黑人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本文试图解析《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音乐,探讨其在突出小说主题、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7.
徐曼 《文教资料》2013,(5):20-21,2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涉及暴力和种族主义这一主题,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本文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对照起来读,就不难发现,两篇小说,虽然不同出一人之手,反映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在选材布局、表现主题的方法上却有很多“殊途同归”的地方,这就给我们教学上一个启示: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可以把它同《变色龙》对照起来,进行比较教学.首先两篇小说在刻划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上是相同的.《变色龙》是以狗的地位的变化引起奥楚蔑洛夫态度前后多次变化来刻划其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多变善变的性格特征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于勒的暴发与沦落引起菲利普夫妇态度前后变化来刻划其贪鄙势利、冷酷自私、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的.通过人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的对比来揭示人物性格、反映主题,正是两篇小说的相同处,因此,以《变色龙》表现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二条军规》多运用重复的叙事手法.小说中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语言重复、事件重复和场景重复,这些重复在组织情节、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重复手法,使小说情节连贯、人物突出、主题深刻,从而奠定了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1.
《等待野蛮人》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第一部小说。小说采用同故事自身叙述的手法,揭示了帝国野蛮与残暴的本质,引发了读者对文明与野蛮的深刻反思,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小镇行政长官对"帝国文明行为"的不敢苟同到最后公开的反抗可以体验到库切在塑造这样一位人物时对人物主题功能的技巧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小镇行政长官的人物建构入手,解读其在小说主题建构中所起的主题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4.
刘易斯作品《纳尼亚王国传奇》对《圣经》的历史纪年、叙事结构,主题以及人物都进行了全面的戏仿.因此本文试图以戏仿理论为指导,以小说对《圣经》的戏仿为切入点,从文章的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入手,对《纳尼亚传奇》中的戏仿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以风格多变的文学创作风靡于二十世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界。与作者获得诺贝尔奖同年发表的小说《裂缝》(2007)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笔者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裂缝》时间叙事上的不连贯和断层、没有固体本体的人物以及飘忽不定的主题都赋予了小说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兄弟》:从寓言到"写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兄弟》暗示了余华小说艺术发生的新变。其《兄弟》之前的作品多是寓言性的,《兄弟》逐步走向了"写真",作品因而消解了隐喻性和荒诞性色彩;人物也不再是小说叙事结构中的符号和工具,而是具备了性格特征且具有个性魅力的形象;小说的主题内容也从"闹剧"走了出来,而成为描绘人物命运、揭示历史真相的正剧,其中也透露出作家的情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7.
胡昌君  赵静 《教学随笔》2014,(6):155-156
《荷花淀》这一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作者精心构思的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相似文献   

18.
196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本文运用哥特的文学理论分析了小说《教父》中的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哥特式的主题以及哥特式的人物。小说《教父》中连环凶杀的哥特式故事情节、复仇的哥特式主题以及卢卡·布拉齐这样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阅读要求] 本单元继续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并欣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小说。单元阅读要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具体来说,读《药》,要领悟双重主题,把握双线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读《项链》,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读《陈奂生上城》,要把握人物性格的两重性,领悟辩证的主题,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读《守财奴》,要把握主题,欣赏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20.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第一部成功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贝内特对该小说人物和主题方面的批评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 ,反映了他小说观念上的抱残守缺、墨守陈规。本文从现代小说美学的角度和该小说文本的实际出发 ,驳斥了贝内特的偏执观点 ,指出了伍尔夫小说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的特点 ,并充分肯定了她的小说创作在现代小说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