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洋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凤 《未来与发展》2006,27(10):9-11
海洋开发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等的开发,二是利用海洋提供的便利通道进行国际贸易和交流。无论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还是便利的海上交通,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树友 《金秋科苑》2013,(24):7-10,F0002
21世纪是全面进入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时代,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己成为解决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己把海洋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海洋农业,在海洋开发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发展海洋农业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英梅  刘闯 《资源科学》1999,21(6):75-79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数十个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Internet 、超级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的广泛应用,高性能的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将得到更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网络时代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浅谈图书馆海洋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瑛 《现代情报》2002,22(10):6-7
围绕21世纪开发海洋资源、振兴海洋经济主题,对海洋文献尤其是海洋类期刊的采购、收集、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工作思路的调整作了阐述,对海洋期刊为教学、科研及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彭飞  富宁宁  胡伟  胡锦琳 《资源科学》2020,42(11):2047-2061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海洋强国建设。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海洋资源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的分析,总结2000—2019年国内外海洋资源研究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①国外对于海洋资源研究的关注远大于国内,且国家(地区)间合作发文密切的主要是欧美海洋经济强国;国内海洋资源研究主体主要以沿海地区涉海院校为主,网络图谱结构松散,跨区域跨机构交流有待加强。②国外关注海洋资源研究的学科聚焦于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学、国际关系、地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国内主要集中在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理、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等学科。③国外海洋资源研究视角呈多元化发展,对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深远海资源探索等议题关注较多;国内海洋资源的阶段性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空间治理等主题成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提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具有大局观与全球视野、重视海洋资源基础性研究与实践、加快人海关系框架下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转换及加强海洋资源理论研究等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重要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三大矛盾的日益突出,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偿占有、无偿使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类长期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通过经济手段与市场机制有效地实施资产化管理,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改变目前海洋资源无价和价格不合理的现象,促使海洋资源由事业型运行机制向资产化、产权管理机制的转变就成为当前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既可以净化空气,清剿室内雾霾,又可以作为餐桌美味,发挥养生与防病功效,此外还是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和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盐藻在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美丽蜕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向海洋进军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最强音。与海洋科技结缘,徐贵义认为自己是"幸运一  相似文献   

9.
冯锋 《知识窗》2007,(6):50-50
面对日益紧缺的资源、土地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人类能最有效开发和利用的空间莫过于海洋。然而,对于究竟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许多人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勘探更多的资源或者开拓更大的空间上。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妙用”海洋资源,让海洋全方位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0.
潘静 《科学中国人》2006,(12):51-51
地质工作是人类探索地球奥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事业。而地质分析作为地质工作的“眼睛”,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各个领域。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是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与知识宝库。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已成为当今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在近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环境的恶化也对资源的开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发展更是如此。在近海很多区域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海洋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导致海洋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前景堪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远离岸边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到深海大洋寻求更多的资源,同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解决相关的科技支撑问题,实现综合管控海洋的目标 。  相似文献   

12.
张蕾 《科学中国人》2005,(10):42-42
21世纪的今天,地球人口逐渐膨胀,能源危机加剧,人类在开发陆地资源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约占地球3/4面积的海洋已成为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海岸和近海工程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沿科研领域,涵盖了深水港建设、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跨海大桥建设、核电站开发等众多领域。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一所以海岸和近海工程为研究列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担负着风、  相似文献   

13.
盖美  周荔 《资源科学》2011,33(2):356-363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辽宁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结果显示从1996年-2007年辽宁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度是由失调向初步协调发展;同时横向比较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与其它沿海省份的差异,结果说明辽宁省与其它沿海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分析其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明 《华夏星火》2009,(11):59-62
通过一系列实事赢得村民信任,然后以返租形式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腾出空间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后,村民得到土地出租收益、分红收益、工资收益……北京市密云县蔡家洼村已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到2011年,蔡家洼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预计年产值可达百亿元,固定资产达到20亿元,将带动周围近10个村庄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殷挺凯 《科教文汇》2013,(3):207-208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本文归纳了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基本特点,分析了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合理开发,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本文归纳了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基本特点,分析了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合理开发,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姗姗  张凤成  曹可 《资源科学》2014,36(11):2386-2391
科学评价沿海各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对于寻找竞争优势、改善竞争劣势、合理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海洋资源环境条件、海洋经济产值、海洋产品产量、区域社会经济支撑等多种因素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建立了21个评价指标的省级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集对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算,根据两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得分,将海洋产业竞争力划分3个层次:广东、山东竞争力最强,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有效提高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天津和上海应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他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壮大海洋产业;广西、海南竞争力最弱,应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海洋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8.
陈奕彤  高晓 《资源科学》2020,42(11):2062-2074
气候变化使人类利用北极海洋资源成为可能,但少有研究涉及包括北极理事会在内的国际机制在北极海洋资源利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式,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互动机理的动态发展。对北极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北极海洋资源并为维护中国在北极的权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义。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以往因海域结冰而无法利用的航运、油气、渔业等海洋资源被开发的机会和潜力显著增强,并吸引了各利益攸关方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北极海洋资源利用潜力和环境风险及相应的国际治理机制进行分析,发现:①具有分区主义特性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以议题为基础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文书共同构成了有关北极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机制;②北极理事会在治理海洋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扮演了提供知识产品、协调北极国家一致意见、提升政治意愿、联络相关主管国际组织的角色,但其区域主义的治理路径缺乏对外部利益、人类共同利益以及海洋整体利益的考虑;③在跨领域的北极海洋资源利用问题上,现有的国际机制忽视了海洋的整体性,在解决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上力有不逮,既有的国际机制亟需能够容纳域外利益攸关者的国际合作。中国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继续拓宽在北极理事会内外参与北极治理的多维渠道,有技巧地维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海洋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使海洋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必须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大力治理海洋污染,改造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增加海洋产业知识含量,走“科教兴海”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一五"海洋资源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资源是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海洋资源科技是我国支撑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先科技领域。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海洋资源科技发展和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就“十一五”期间海洋资源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优先选题、前沿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就加强海洋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