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金  蔡骐 《青年记者》2004,(8):78-80
赵:蔡教授,您好!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蔡:这种变化确实是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说新闻”的方式也很快为许多其他电  相似文献   

2.
宋强  刘艳 《新闻世界》2010,(8):81-82
1998年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引发了内地电视节目播报方式的变革。近年来,"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新方式,因其切合受众新的审美方式和收视心理,受到观众的普遍关注。但就在刻意追求轻松、通俗的语调之时,"说新闻"也出现了过度娱乐、报道夸大等尴尬现象。本文从"说新闻"目前遇到的问题谈起,探寻电视新闻播报形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晔 《视听纵横》2010,(3):40-41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既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常态电视新闻样式,以"平民化"的传播名义在娱乐化场域中,开始呈现出种种降温的趋势。经过业界和学界的冷静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利娜 《青年记者》2012,(11):48-49
近年来,在电视新闻领域,出现最频繁的电视新闻形式当数民生新闻,全国各级电视台,几乎都有民生新闻的专栏.尤其是在地方频道,民生新闻正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民生新闻的特点 1.四个变化.从叙述方式上来看,电视民生新闻与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相比,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叙述角度的不同.传统的新闻报道都是以客观化的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7.
张云铃 《新闻世界》2011,(10):53-54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新闻稿件也是通过新闻语言和文字来彰显其趣味性。一篇电视新闻报道只有以吸引大众为目的,才能显示出其新闻价值的所在。而新闻语言在彰显其趣味性的同时也要符合新闻的本质属性,实现"三贴性"的报道原则,从而发挥正确合理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一旦与“故事”挂上钩,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然而现在的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的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对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如果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发展,必须找准新的定位,故事化必然是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旦与"故事"挂上钩,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然而现在的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的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对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如果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发展,必须找准新的定位,故事化必然是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新闻窗》2012,(2):128-128
由于传播网络化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新闻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让自己的新闻吸引到受众的眼球,需要新闻编辑从传统的"把关模式"转移到"创新"的思路上,提高新闻的质量融入新的特色,下面以电视新闻为例,谈谈在新时代下如何寻求以创新为主题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解读,颠覆了传统新闻理论的定义在国内新闻界,由"老祖宗"确定的"用事实说话"的定义,这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者长期以来自觉遵守的规则。在以往新闻表述中,除新闻述评外,各类新闻是排斥议论的。如今,随着传媒市场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所产生的"新闻解读"文体,就是对传统理论意义上的新闻定义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一)从新闻的编排模式看,解读从路来。这样,就能举重若轻,以一种轻松、清新、时尚的方式进行解读,以独家视角对重大主题进行人文化的再选题。  相似文献   

12.
毕雪燕 《新闻爱好者》2010,(10):110-111
如今,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创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把新闻事实用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传媒界。目前的中国电视新闻业界中,这种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继民生新闻成为拉动电视新闻高收视率的一个亮点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风行荧屏——用方言说新闻,这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和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内容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当前,很多电视台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争相开办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4.
张丽 《记者摇篮》2009,(9):38-38
民生新闻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新品种,历经六年多的艰难探索和苦心经营,时下正迅猛发展、成长并壮大着。它衍生于传统新闻,又反作用于传统新闻,并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电视新闻的走向,为中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12,(24):76-77
"说新闻"目前已经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占据了颇为重要的位置,谓之半壁江山一点也不为过。越来越多的新闻栏目给自己定位为"说"、"侃"、"聊"、"拉呱",仿佛都想摆脱原来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挤进时髦的"说新闻"之列,仿佛新闻类节目改革制胜、赢得受众的法宝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基本环节,采访的信息是否真实,及时有效,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记者作为电视新闻信息采集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新闻采访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质量的保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信息传递的方式不能仅仅靠电视台的传播,还应注重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技术中的应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应该保证新媒体技术的提高,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在保证采访内容真实有效的基础上,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自克 《新闻窗》2013,(3):94-94
电视新闻写作将广播新闻的"听"和报纸新闻的"看"等特点有效结合,实现通过语言、文字对电视画面进行全方位的判断与了解,才能让电视新闻传播更容易实现准确、清晰地完成叙事功能。下面重点对当今电视新闻写作传播优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更好了解新闻写作。一、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与要求1.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快速及时,线性传播电视新闻就时效性方面和其它媒介比较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因此新闻写作强调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9.
董健 《新闻窗》2010,(6):69-69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别于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20.
赵前卫  王波 《视听界》2005,(5):49-50
活动画面和有声语言构成的表意系统是电视最大的特色。追求新闻现场直播、追求画面是电视新闻竞争的利器,然而,与这股潮流背道而驰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图片新闻却正悄悄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所谓电视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新闻摄影照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它是把在报纸、杂志中使用的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摄影在电视这个平台上的延伸。由于主客观原因,有些新闻没有活动的画面,这时图片新闻可以作为补充,成为新闻源。如CCTV—5曾播发的《大威晋级》,当时没有及时的活动画面,新闻就采用摄影记者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