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字是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歌词中的字头在歌唱语言器官的哪个部位成阻而发出,这个发出声母的部位就是字点;声位是歌词韵母在歌唱中应该送达的位置。而字点、声位与歌唱中的器官、唱法以及字正腔圆的声音效果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根据汉字的发音特点,科学地将其归纳成“出声”(字头),“引腹”(字腹),“归韵”(字尾)三个过程。在歌唱中语言规律为:字头要分清(要重),字腹不要变形(要满),字尾要收稳(要轻),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要念准。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把字正腔圆作为美学宗旨,而中国的汉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要求我们在唱歌咬字时要注意咬清字头,延长字腹,咬准字尾。其中在收音归韵时强调普通话中的十三辙与民族声乐的咬字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把字正腔圆作为美学宗旨,而中国的汉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要求我们在唱歌咬字时要注意咬清字头,延长字腹,咬准字尾,其中在收音归韵时强调普通话中的十三辙与民族声乐的咬字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学习美声和民族声乐的人来讲,宽广而运用自如的歌唱音域是完成各种声乐作品的前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习声乐的人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高音的突破显得尤为困难,在歌唱时出现“低音下不来,高音上不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声乐作品的完整体现以及歌唱者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很多学习声乐的人并不是不具备宽广的音域潜能,只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的歌唱理念和方法,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从而人为地束缚了歌唱音域的拓展。有效解决唱高音难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加以具体解决。  相似文献   

6.
陈栋 《教育与职业》2006,(14):176-177
“起音”是歌唱发声的开始动作,“起音”训练是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根据歌唱发声的原理和特点,阐述了“起音”技巧在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探讨了声乐教学中如何进行“起音”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语言在歌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怎样将“字”与“声”有机结合以及当前我国声乐教学中遇到的语言差异及纠正方法等问题的阐述,表明只有做到字正、情真,才能达到气深、腔圆、声通、音美之效果。  相似文献   

8.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歌唱中应正确、科学地把握好气息。歌唱者要明白气息对于调整正确的歌唱状态、控制音量、拓宽音域、改变音色、矫正读字、表现作品的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较好地把握声乐技巧并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歌唱中应正确、科学地把握好气息.歌唱者要明白气息对于调整正确的歌唱状态、控制音量、拓宽音域、改变音色、矫正读字、表现作品的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较好地把握声乐技巧并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这是因为,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所以说:"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本文通过对情感酝酿、歌曲内涵、生活体验、丰富想象这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歌随心动。  相似文献   

12.
歌唱表演艺术,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创作的艺术产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东西;由歌唱演员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到舞台上为观众表演,这就是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3.
有些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恰好相反,却误用了几千年。如:“牛”、“半”与“鱼”:“牛”字从形体上看只有半边一撇,本该读作“半”字;而“半”字头生双角,活像一头牛,本该读作“牛”字。有人却说“鱼”才是真正的“牛”字,理由是:头上有角,在田间劳作,有四只脚(“鱼”的繁体字为“魚”)。不是牛是什么?而“半”才是真正的“鱼”字,因为鱼有一条侧线,如果把它横着写“(?)”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歌唱中的吐字、咬字与字音本身的结构的关系 ,并说明了字头、字腹、字尾在歌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歌资源丰富,各地民歌异彩纷呈。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解放后,一代一代的民族声乐工作者将西洋现代美声唱法的一些先进发声技巧融合其中,创立了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民族新唱法”。它的歌唱方法主要从气、声、字三方面来把握。气(气息运用).分吸气、保持、呼气三个步骤;声(声音技巧),从基音、共鸣、音位等方面把握;字(吐字工夫),把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进行诠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声乐歌唱艺术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适当安排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课程;另外声乐的学习大部分还是课后练习,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能逐渐形成。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从个人单独练习做起。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一种经过加工了的语言艺术,是把歌声和语言结合起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生活中的说话与歌唱不完全一样,说话时是一字一言,只要说清楚就可以了,字的用气非常微弱。而歌唱则要求一定量的吐字力度,以及在呼吸力度加强的同时,使字与气流产生抗力,使曲调与字同时产生进发力。这就需要把一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如不把字分割开来,在字收尾时就会出现已不是所要表达的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说唱不分家”,唱歌是学说普通话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唱歌讲究“吐字归音”,即音乐老师常说的“出声、引长、归韵”,把字音分成“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组成部分。“字头”即音节的声母或声母加介音,“字腹”即音节的韵腹,“字尾”即音节的韵尾。如“雄”xióng的“字头”是xi,“字腹”是o ,“字尾”是ng;“洲”的“字头”是zh,“字腹”是o,“字尾”是u。在吐字归音时,要求把这三部分自然  相似文献   

19.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艺术的艺术,把“字正爱圆”正确运用于声乐教学,使之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注意字正,它是腔圆的前提,歌唱中的字正是把气息、共鸣密切配合,使咬字和吐字建立在呼吸和喉头的弹性机能上。而多种共鸣体的混合使用,气息的支持是达到腔圆的必要保证。要使腔调宛转,必须先有声与情,技与艺是歌唱是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因此,要把字、腔、情瓣证统一地融合在声乐演唱中。  相似文献   

20.
练声曲是声乐学习和声乐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组成,增强基本功的能力,也是重要的声乐教学训练内容。它稳定嗓音,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分句、呼吸,能让演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解决声乐作品演唱中的技术困难,它与歌唱发声练习和学习声乐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声乐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练声曲是开启和掌握声乐技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