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声乐教学中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都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的,也是因人而宜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通过对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关系的掌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克服声音中所存在的学习误区和盲点,树立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声乐学习中是重要的和根本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从而掌握在演唱中充分运用发声气息与共鸣,使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服务,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2.
摸不着看不见的歌唱共鸣在声乐教学中实属难题之一.本文从人体共鸣腔、歌唱共鸣原理、怎样安放声音的高位置与歌唱共鸣的训练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歌唱共鸣教学的粗浅探讨.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歌唱共鸣是在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作用于声门,使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原声是微弱的)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咽腔、胸腔、口腔、鼻咽腔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这种现象越大共鸣声越宏亮.  相似文献   

3.
训练学生在歌唱中运用微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的微笑和生活中的微笑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要求学生要将微笑的这种状态在歌唱中贯穿下去,并让他们体会每个字的转换都必须保持微笑状态(这里所指的微笑并不是简单的牙齿外露就行了,主要是让学生把笑肌抬起来,兴奋起来,使歌唱的状态比较积极,能充分发挥歌唱的位置,并与气息、共鸣协调统一起来)。但是,要在歌唱中保持微笑,并把它贯穿到全过程中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练习:一、在训练呼吸时利用微笑。气息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也是声乐艺术中…  相似文献   

4.
高红 《华章》2012,(35)
气息既是生命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柱,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歌唱者的声音只有建立在正确的气息上才能悦耳动听.失去了气息的支持,就谈不上歌唱的发声、共鸣、吐字、音色等等,歌唱艺术也就不存在.初学声乐者务必要把掌握正确的呼吸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初学声乐者如何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6.
民族唱法强调学正腔圆。咬字清晰。应该是建立在共鸣基础上的咬字声音,歌唱中的咬字不清或字多声少,实际上是字的一头一尾问题。若要获得圆润而有良好共鸣的声音,必须做好字腹、字尾的共鸣阶段工作。二者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的核心是围绕着发声方法与气息运用而展开的,在发声训练中,声乐教师如果强调头腔共鸣中气息呼入的作用,会导致气息上浮与喉头上提,影响了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本文将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中抽象的教学方式,通过声乐教学中气息"吸"与"叹"这种直观的训练方法,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门抽象的艺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很难体会到比如什么是头腔共鸣,胸腔共鸣,腹腔共鸣?怎样的歌唱方法才能让歌声更动听?怎样才能声情并茂?如何才能气息下沉?等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我就几点声乐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9.
共鸣是声乐训练的基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部分,在歌唱中"共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胸腔共鸣作为歌唱的三大共鸣腔之一,在歌唱中,对于扩大音量、调整音色、统一声区、咬字吐字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声带发出的很小的基音总是要依赖共鸣来扩大和传播,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共鸣就没有歌声。胸腔共鸣在歌唱中保证了浑厚淳朴的低音效果,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高亢辉煌。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说:“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谁会用头腔共鸣,谁能唱一辈子,失去了它,就不再是一个歌唱家。”欲求声音获得最好的“泛音共鸣”效果,必须使声音通过咽腔走向头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位置”。所谓“位置”就是共鸣区域的“顶”,即共鸣区域的最高点,而这个“点”的获得靠的就是“管状共鸣”的训练方法。 “管状共鸣”要求喉头往下相对稳定,使“管子”加长,把舌骨与甲状骨后部的距离拉开,打开一条通道,使气息自由进出。 声乐训练中,强调的是调节“发音管”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呼气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把“管”放宽放长,一方面尽量利用到共鸣腔的发音能力,也就是把咽下部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字正腔圆”是我国声乐美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一切声乐艺术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字”与“声”完美结合,演唱才更具有感染力。“字正”是歌唱的前提,只有语言准确,才能使发声器官处于协调状态,才有可能做到“腔圆”。字头辅音发音时,在口、咽成阻部位正确有力的阻气、放气,对歌唱发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练习中,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字头训练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本阐述在声乐艺术中如何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包括字准、字真、字纯三个含义;“腔圆”指的是声音的圆润、腔调的婉转。字正是在腔圆基础上的字正,腔圆是在字正前提下的腔圆,二需融合统一在演唱中。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学习中,使用半声唱法练习,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根据学习者的基本状态,在声乐表演的学习中,养成好的练习习惯,避免练习浪费,节约嗓音,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重要的作用.半声唱法练习,使其在演唱前能集中精力,着重于音乐表现.演唱中能较好发挥高位置状态的歌唱,演唱者有坚实的气息保障,音乐表现更加细致且富于变化.半声唱法是把难学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歌唱发声就是语言的艺术化表现.把说话中的呼吸、咬字、气息、共鸣等艺术化、夸张化的表现在歌唱中,能使发声更自然、更舒服,且更有利于初学者找到发声的方法.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朗诵的一些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歌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说了歌唱共鸣与气息口咽腔的关系,指出呼吸机能、声带机能、口咽腔机能是歌唱共鸣的三大要素。而要获得正确的歌唱共鸣,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正确的歌唱呼吸又取决于跟发声有关的一切部位正确的运用。本文重点谈气息的正确运用,打开口咽腔方法,以及喉头与共鸣通道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字、声、气、情、腔全面表现。字声气情腔组成歌唱的整体,彼此之间是缺一不可相互连带没有轻重主次之分的关系。歌唱的腔讲究开、讲究圆、讲究竖、讲究润,没有腔开腔园腔竖腔润,就没有完美的歌唱。可做这样的体验:不管唱什么乐句,如唱的过程中突然将后咽腔通至眉心面罩的声腔全部关掉,那么就会显得字白、声浅、情簿、气浮。这样的歌唱没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歌唱中要掌握好身体各部位器官协调的关系。歌唱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呼吸,不断流动的气息,因为气息是动力,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的工具,演唱时将经过共鸣腔体的声音加以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美声唱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气息的支持与喉咙的打开、充分的面罩共鸣归纳为两大系统:呼吸系统与共鸣腔调节系统。认为正确的歌唱状态是由这两大系统之中的歌唱器官平衡协调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石丽琳 《教书育人》2012,(33):94-95
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也就是意大利民间传统中的喊嗓法。将咽音训练引入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旨在更系统帮助桂西北高校学生建立歌唱的理念;更直观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声乐语言;给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一咽音训练的源流与方式方法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它提倡通过对咽腔的训练,使演唱者熟练掌握咽腔各参与发音肌肉技能,获得整个喉咽腔共鸣,达到拓展音域、增强共鸣等效果,是演唱者完成科学歌唱和有效保护声带的重要保障。咽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