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是最富有现代性的一篇小说,其现代性既表现在和谐美、以传统为平台的立异创新、无技巧的技巧、对人生的现代性的感悟等方面,也表现在现代动力意识与不确定性的内容断裂和形式断裂(包括"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现代反讽手法、电影蒙太奇手法等)上。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手法是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都是娴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经典之作。深受西方现代文学影响的两位作家都借助于意识流手法,关注客观现实,使用了不同的意识流技巧,表达了一种形而上的意蕴。前者通过钱夫人一个人的意识流动,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哲学感触;后者通过多人的意识流动,反映了历史不过是一个不断反复上演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林徽因的小说<九十九度中>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之一,艺术上主要有两大特色:"断章"似的小说结构;虚实相间的人物描写.成功地把古典意味与现代风格融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在外国文学的触媒作用下,从本国文学系统中汲取养料而实现的一种文学形式的成熟。其碎片化的表面下,仍遵从传统阅读视野对整一性的诉求。小说运用了四条线索使小说各场景、人物"断片"连缀成统一的整体,并由之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窗子之内"的女性视角限制叙事。小说的现代性特质来源于其"过渡性",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同时契合了现代世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哈珀.李因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而闻名于世,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便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该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从小女孩斯各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桩冤案。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的儿童视角,试图证明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式,也是小说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
谢素云 《文教资料》2009,(24):18-20
作者莫言在<怀抱鲜花的女人>中应用了魔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脱俗的女人和一个在世俗和唯美的爱情中挣扎的军人的浪漫故事.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而且巧妙地构筑了一个唯美、神秘的爱情世界.本文作者主要结合时代背景揭示魔幻手法构筑的真善美的人性世界和世俗社会的两元对立,并从新的角度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希望从社会伦理方面加深对该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在貌似散漫的印象式叙述中,有“二喜二悲”四个主要故事,作者以蒙太奇手法将四个故事切割,错综交织,形成立体交叉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揭示出女性及下层贫民悲哀的生态生存状态,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不公现象的认识及对弱者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为读者进一步理解这部著作的寓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的小说理论虽然零散,却十分具有现代性。"诚"的小说观贯串于她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关怀。她提倡开放的小说体式观,并提供了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经典范式。实际上,林徽因小说理论与创作中传统性与现代性是融汇贯通的,传统性中有现代性,现代性中也融汇了传统性。  相似文献   

10.
《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呈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里现代畸零人病态扭曲的心灵和现代家庭逐渐消亡的亲情。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批评家们亦从多个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然而,作为一位实验主义先驱,福克纳在该小说中彰显和延伸荒诞感的艺术手法却鲜少有人关注。该文旨在从小说语言和写作手法所传递的荒诞感出发,深入分析其荒诞艺术及效果,意图为荒诞文学及福克纳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解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师和玛格丽特》面世以来,俄罗斯及国外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对小说中几条情节线索和一些带有象征性的画面、细节深入分析之后,认为小说中运用象征手法向现代人们指引了一条通向真善美的光明之路,作者对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总趋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作者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生活中阴暗面的描绘,并不是否定苏维埃制度或主张向恶势力投降,而是为揭示小说的哲理性主题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说叙事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现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不可靠叙事。在现代小说中,作者不仅成功隐退,而且也隐藏了自己的观点,这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与困难。理解现代小说,要解析其不可靠叙事的原因与目的,这样才能拨云见日,且在叙事性的诗歌里,分析叙事是否可靠也对理解作品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巧妙地运用并列手法来描述不同的意象,不仅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而且使读者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晓丽 《考试周刊》2007,(39):139-140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展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两性话题。小说的主体部分是对话。小说人物具有泛指性,情节事物生活化,作者自己的声音在小说中隐藏得极深。它丰富的意蕴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和想象力。本文运用会话合作原则从三个会话阶段分析人物心理,试图从语用角度挖掘人物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5.
《金色笔记》是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采用大胆创新的叙述方式,以其深度和细节,写出了她那个时代女性的复杂自我,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将作品的主题深刻地表达出来.本文试图从象征手法运用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是京派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体现了京派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紧密关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通过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白,比较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对空间场景进行了无序而大幅度地调度与切换,有效地运用了"意识流"的主要技巧——时空蒙太奇。两部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共同代表了京派意识流小说的成就。朱光潜"静穆"观念中对直觉、顿悟等文艺心理因素的强调,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对转瞬即逝的感觉、感官综合的重视,彰显了京派文艺审美观念与西方"意识流"理论的相通性,并推动了"意识流"在中国文坛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虽然新写实小说作者取材各不相同,但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分为生存条件的匮乏和都市中小市民小人物的毁灭,前者的悲剧形式作者采用的是以原生态的描写赤裸裸的再现了平凡人生存困境的细节,而在描写都市小市民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中,“几乎无事的悲剧”给小市民的生活和命运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原生态描写手法以及悲剧情节的“几乎无事”是新写实小说悲剧意识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使用了光线和色彩,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光线和色彩是理解该小说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伍尔夫正是通过频繁使用色彩和光线来增强小说的想象空间,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之间.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林徽因的小说时,大多数学者都是把目光投向了她著名的《九十九度中》,并从中关注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而我觉得能真正代表其创作气质的小说应该归属于《模影零篇》。在细读文本中感悟到了一种美的短暂和韶华易逝的悲凉。从中也可以领悟到林徽因身上所谓的姹紫嫣红只不过是为她的寂寞搭建一个良好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论陈若曦小说创作的现代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若曦小说创作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其作品 ,特别是早期作品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 ,到处渗透着象征、暗示手法 ,神秘主义及超现实的时空交错手法 ,反讽手法以及意识流手法。对陈若曦小说创作中使用的现代派艺术手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