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 <屋内旅行记>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书的乐同":<晨读>描述了关于童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印象;<布勒门的音乐家>和<木偶奇遇记>是外国童话经典作品及节选;<空城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而<屋内旅行记>则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序言.在"阅读链接"中还涉及到了<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作品.目的是引领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亲近经典作品,并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作家的信息,对作品及作家产生亲近感.  相似文献   

2.
刘勰<通变>认为创作要因革损益,有继承有创新.这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虑创作问题即既"通"又"变".<定势>篇重点论述创作时审时度势地考虑当前文学特点趋势和作家主体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从共时性的角度思考作文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两篇内容关系密切.刘勰这两方面思想同时贯穿于优秀作品创作始终.  相似文献   

3.
2009年秋季,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被换为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教材编者理由是<"诺曼底"号遇难记>文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篇目重复.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取材于1870年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的真实事件,"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柯罗连科称,一个作家谈起另一个作家的小说,只要说"这一篇写得不错,就够了".前人评点归有光的名文<项脊轩志>多类此种派头.林纾谓<项脊轩志>"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论文偶记>),至于个中缘由,却未作详释.王锡爵认为归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归公墓志铭>),移作<项脊轩志>的注析,亦只道出了文本已经验证的效果,而对文本何以具备这般效果,恰恰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5.
<<春水>改写>是一篇学生习作.<春水>是作家冰心的一本诗集的名字.这本诗集收短诗182首,按数字排序,<墙角的花>列第33首.学生习作题为<<春水>改写>,实是这一首诗的"改写".全诗三句:……  相似文献   

6.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经典童话作品.人教社<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选人时,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陈述的:"一个一眼就可以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惹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我们最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自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更深入一些."  相似文献   

7.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入选教材以来,一直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安塞腰鼓作为"天下第一鼓"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在于作家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气势威猛、磅礴的安塞腰鼓,在作家的笔下,仿佛是掀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让读者震撼,让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王爱娣 《现代语文》2005,(9):108-109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美国高中语文篇目,这篇小说选编在九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中一年级)<文学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McDougal Littell 2000年版)一书中.  相似文献   

9.
<清兵卫与葫芦>是被日本国人誉为"小说之神"的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目前主流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教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  相似文献   

10.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因此,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应当是宋玉的作品;<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的<鸭如花>是一篇既优美又富含新质的小说,美感来自"鸭"和"花"的意象营造,新质来自作家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民间立场的坚守.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书"--<圣经>,曾被许多作家不断借用到作品中.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的剧本<诺亚方舟>也是借用了<圣经>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对<圣经>在<诺亚方舟>中的情节、人物的构建分析,更能全面的了解作家普拉东诺夫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韵学集成>和<直音篇>为明代章黼所撰,均成书于明"天顺庚辰"(即1460)年,后者取名为<直音篇>,易让人误认为它是<韵学集成>所有韵字的"直音篇".本文从二书的编排体例、收字和注音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直音篇>具有注音并非都是"直音"、以部首为序编排、许多韵字的反切与<韵学集成>不同等特点.同时,认为二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当属同一音系,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姊妹篇,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韵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5.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邃的佳作.细心体味,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独具匠心标题新.<山海经>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作者情思的触发点.正因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长妈妈才让"我"感激和怀念.标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和范围,突出了主旨.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关于<女神>的两篇评论是新诗史上的重要文献.他在高度赞扬<女神>时代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女神>"薄于地方色彩",有严重的欧化倾向,从而提出了中国新诗"应是时代的经线与地方的纬线编织的一匹锦"的重要观点.而他自己在创作<红烛>时自觉地贯彻了这一艺术主张,使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红烛>的明显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一篇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较为独特的一员.他的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在近年<玉米>、<玉秀>、<玉秧>"三玉"系列中篇小说中又有新的创造与突破.在乡村叙事、权力欲写作、女性形象塑造、成长小说等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情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历来有"读<陈情表>不下泪者,是谓不孝"之说.各种参考资料都对它有着详尽的解析,各位老师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教读此篇.我教过几遍后,试图找到新的解读和教读思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詹文豪先生写的<弱势者的困境解脱:从<陈情表>看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很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从谈判学角度读解<陈情表>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书屏记>是司空图一篇重要书法论文,据该文所述,司空图曾仔细阅读过唐代著名书法学家李嗣真的<书品>和书法家徐浩有关书法的评论,而徐浩<论书>直接引用过<文心雕龙·风骨>篇中一段文字,由此推证,司空图以"品"论诗,盖受到刘勰"八体"说等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