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华侨华人四缘关系指的是亲缘、地缘、业缘、文缘。他们通过四缘关系进行认同整合,加强同中国的联系。四缘关系构成硕大无朋、坚韧长久的联系网络,深刻影响着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四缘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诸学科。四缘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各种社团组织,本文试就这一方面略加剖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相似文献   

3.
章详细分析了广泽尊王信仰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情况,认为由于广泽尊王信仰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中国传统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海外华侨华人中间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作用和影响:(1)寄托对故国家园的深厚感情;(2)弘扬中国传统化;(3)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交流创业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创业渐成潮流。他们中的佼佼者日前在北戴河举行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成果报告会,相互交流经验,共商发展大计。  会议总结交流了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中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和体会,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鼓励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中国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约有60多万。近年来,他们纷纷在中国创业,仅在各省、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创办的企业就有3000多家。  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后出…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加坡华侨地缘社团的发展演变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侨华人地缘社团组织,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自二战结束以来它们已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引起海内外学者们的注目。本文仅就日本华侨地缘社团发展演变和功能变化及其与新加坡作粗浅的比较研究。 海外华侨、华人同乡会馆的由来 海外华侨华人地缘性组织,渊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邻、里、乡、党组织。加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流行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孝悌思想,倡导“父母在,不远游”,以及祭祀祖先,为亡父亡母服丧的传统观念,久而久之使人们对故乡、故土产生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侨务部门在经济建设中的中间媒介作用唐红梅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大力加强同华侨、华人的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应该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由此可见,侨务工作是多么重要。据国外资料估计,海外华侨、华...  相似文献   

7.
当前侨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具有中国侨务文化理论特色的方针政策以及战略与策略的指引下,调动广大华侨华人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大力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与合作,引进海外智力资源,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民族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8.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序。随着时代变迁,海外客家会馆和社团不仅传承原有功能,还开办新式学校培育新民、开办医疗机构、开展救国事业、服务行业发展等。这反映出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坚守文化传承的本心,赓续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勇担时代要务,为华侨华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据国务院侨办消息,为促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的联系和协作,打造全球华人人才合作发展平台,国务院侨办应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的要求,正在建设“全球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协作网”,并已于今年4月开始试运行,预计于7月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也是华侨华人历史上最深刻、最激烈的变化。如何看待及认识这种变化,对制定我国的侨务政策,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及合作,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密切的关系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就二次战后华侨社会变化的背景、变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一概括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史上,血统主义曾经是中国政府确认海外华侨国籍所依据的一项根本原则.二战后,为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我国政府宣布放弃血统主义而承认出生地主义.从坚持血统主义到接受出生地主义,中国国籍政策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浅析其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音乐家不仅是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使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部分华侨华人音乐家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与传播,另一部分音乐家则传承中华文化,回到中国后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身上具有独特的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等特征,其音乐创作过程受到种族、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以罗浪、周淑安、殷承宗等三位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为例,通过民族音乐学中区域音乐研究方法,认为闽籍华侨音乐家的不少音乐作品有着中华文化烙印,其音乐创作与音乐作品所处社会时代、教育环境及种族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这些音乐家的个人成长与音乐创作的各个阶段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盛传不衰。通过对这种情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1)清水祖师信仰与安溪华侨开始出国同时向海外传播;(2)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有凝聚作用;(3)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范围已经越出了福建省籍界限,在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目前继续在海外传播清水祖师信仰具有如下现代价值:(1)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2)促进华侨华人融合于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5.
吴莹 《教育评论》2015,(4):151-153
海外华侨教育大都以中国为典范。以中国为本位的教科书在英属新马华校百年间的变迁既是当地华人社会追随中国本土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近代海外华侨教育在异域环境下不断演进革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华侨是一个具有“二重角色”的海外移民群体,“华侨”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其不同的内涵。鸦片战争前大都是用“唐人”、“贱民”、“化外颓民”等称呼华侨,后来又有“猪仔”、“苦力”、“华工”等词语。当前对于华侨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认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承认双重国籍,使得移居海外的人中具有中国公民身份比例大幅度减少,因而“华侨”一词已逐渐落后于时代,应该以“华人”取而代之,或将两合称为“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侨务思想认为,华侨华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有利条件;我国的改革开放应当重视发挥华侨华人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也应发挥华侨华人的特殊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华侨华人特殊权益的保护,推动侨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寻根旅游——我国旅游新热点李志伟/广东遂溪县第一中学徐纯琳/广东遂溪县大成中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1996年旅游收入达102亿美元,海外旅游者达5120万,跃居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国。尤其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回大陆探亲旅游如春潮涌动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进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温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海外温州人的侨汇、信息、市场和社会关系网络是侨乡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瑞安市桂峰乡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华侨华人慈善捐赠的模式有个人、民间组织和政府三种并各有特点,动因则是强烈的爱国爱乡的愿望。华侨华人慈善捐赠对侨乡的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等三个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