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包括易学文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学术视野,对《易经》在西方的译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学者在翻译和诠释的过程中用出土易学文献来替代通行本部分对应文字,或者结合甲骨文、金文以及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对《易经》的意义进行重塑,打破传统经学的藩篱,在《易经》的诠释上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是中西方交流中最出色的文化大使之一,他终身致力于中华文化的转播,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辉煌的北京》是林语堂唯一的一部地方史著作,生动而具象地传达了北京深厚的文化精神,是文本传播文化的成功典范。本文从林语堂的文化哲学思想出发,分析《辉煌的北京》中的文化表达语汇。  相似文献   

3.
马锋  苏巍峰 《职业圈》2007,(4S):90-91
传统史学认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导致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新航路。通过对1500年左右地中海、黑海和伊斯兰世界经济史的分析,文章尝试纠正这个历史中的重大谬误,并指出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衰败的真正原因是:中古晚期商业国家推行的垄断商业经营方式,以及近代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传统东西交往商路的中断。  相似文献   

4.
在中世纪的东方游记中没有任何一本游记的影响能和《马可波罗游记》相媲美,《马可波罗游记》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它在中世纪牵动了那么多西方人的心?我们必须将其放在西方认识中国文化的历程中加以考察。 同时,在今天我们讨论欧洲对中国的认识时,也必须了解这本游记对欧洲文化所产生的长远和持久的影响,必须了解这本游记对欧洲人的东方观所产生的无法估量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为应对重大涉华舆情和重大涉华关切,加强英文言论报道和深度报道,新华社对外部成立由资深编辑记者领衔、跨采编室的英文评论小组。报道组成立半年多来,依托"中国声音"栏目,坚持用"西方听得懂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和平民主义(有人将其贬译为"民粹主义")三大思潮席卷西方国家,这给中国带来了大展宏图的机会。整个世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处在变革的十字路口。当前,西方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标志着过去30多年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遇到重大挫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英国脱欧、美国政治和社会严重分裂,当下正是中国主导建立一个新世界秩序的时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资源,大众传媒在话语的生产与传播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冷战结束后,西方凭借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获得了话语霸权,在这套话语体系所构建的意义指涉网络中,诸多非西方国家处于被审视和评判的客体地位。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百年变局之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中国必须和亟需破解的课题。中国新闻社立足自身定位推出的大型学理型融媒体报道特稿专栏“东西问”,致力于通过陈情与说理相结合,对西方话语霸权体系进行修正,将被西方话语所歪曲和遮蔽的事与理还以本真面目,在话语创新实践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中国的两会都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今年的两会,意义尤其重大。对中国的发展而言,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于国内外媒体来说,两会最大的特点是各类重要新闻信息密集发布。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国各种对内对外政策对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西方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三种文化成分的关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曲折 ,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 ,主要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三种文化成分上的困惑与探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不断涌入 ,但在 1 91 9年以前传统文化依旧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民国初年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迫使力图借重西方文化来寻求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毫不留情地揭露传统文化落后部分的弊端。 1 91 7年马克思主义文化进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就由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变成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成分并存的局面。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以…  相似文献   

10.
王嵘 《文化学刊》2010,(6):170-173
《尤利西斯》被认为是代表以色列和爱尔兰两个民族的史诗。为构筑具有"史诗"的鸿篇巨制,《尤利西斯》性欲潜意识几乎贯穿全书,透射着关乎人类或者现代人生活的重大命题。独具特色的"双层面"结构、高超的意识流手法、别致的叙事伦理使性爱描写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性;通过反讽、独白铺陈和命名暗示塑造布鲁姆、莫莉等代表西方现代典型,展示了现代西方人庸琐、空虚的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11.
<正>西方主流舆论中颇有影响的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对于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个谜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快速现代化进程是由一个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1)这种判断与中国的主流舆论形成了鲜明对照,在后者看来,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正是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经过历史、实践和理论证明的真理性事实。西方的困惑质疑与中国的惯常熟知,正是将中国治理模式阐释清楚面临的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国际形势出现极端不确定性,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呈现一浪更比一浪高之势。中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调整,从"韬光养晦"到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向世界不断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西方认为中国动了他们的"奶酪",对中国和平崛起高度警觉,采取种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同时加大了对中国政治体制、人权法制、军力发展等领域的批评。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中国对外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西强我弱"的格局,新时代的对外传播需要新的方式方法,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对传统的选择和传统对现代化的选择是重大的历史课题。对传统,既极力保护承继其有利于现代化和可以转换而渗入现代化的质素、成分,又改革其落后的、非科学的、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部分,实现内在性的现代转换;对西方文化、异域文化,既实行拿来主义,又加以深入分析、正确解读、民族诠释,使之与民族文化融会和合,予以接受。不盲目接受,也不盲目排斥。  相似文献   

14.
全球文明倡议是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以交流互鉴取代隔阂冲突。但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正在阻碍全球文明倡议的推行,如国际格局的两极化风险、大国间对抗加剧以及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已对国际人文交流造成负面影响,而西方根深蒂固的“西方优越论”“文明普世论”和“文明冲突论”等思想偏见则成为阻碍实践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层次障碍。为此,有必要以管控好当前地缘政治矛盾为重点,在增进人文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化解西方的思想偏见,为全球文明倡议的最终实现创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100年前 ,王国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 ,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的现代学术范式。这一学术范式 ,存在着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来不恰当解释中国文本的可能性 ,所以应该用“跨文化阐释”这一模式加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而这一点也正是《红楼梦评论》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与单向阐发不同 ,《红楼梦评论》的阐释是“跨文化阐释” ,它注重的是中西方平等双向的互文性关系。《红楼梦评论》虽然接受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却不可以用“影响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而只能用跨文化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参与的《大中华文库》丛书计划已经启动。这个项目被首都新闻媒介称之为“一座跨世纪的文化桥梁”。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关于编辑出版〈大中华文库〉的批复》中指出:“这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深层次的对外宣传工作,又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意义深远重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短短数月便成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幸免。这场灾难,将世界拖入抗击疫情和国际舆论两个战场。而这场灾难的发生,正值中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前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两个战场上均赢取最终胜利,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和展示外宣效果的一次重大检验。面对严峻复杂的中西方舆论攻防形势,我国舆论斗争和外宣工作难度明显加大。抗疫外宣已成为我国更有效参与全球抗疫事业的"第二条战线"。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3,(1):171-171
刘万军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当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现代化的弊病暴露,使世人对西方价值观产生了困惑。此时,西方世界急需一种全新的理论来填补西方的道德危机,从而满足西方社会在金融危机后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和今年的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是对我国网络外宣媒体的两次重大考验。两次事件发生后,人民网外文网站(英、日、俄、法、西,阿)集中全力,客观及时地对事件真相进行了报道,揭露了达赖和热比娅等分裂势力的本质,传达了中国的立场,如实反映了民众心声,在这场与西方媒体的“舆论战”中发挥了重点新闻网站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当前媒体“西强我弱”的总体形式下,要促进西方读者对中国的了解,在国际舆论中发出增强我国媒体的话语权,在涉及西藏、新疆的报道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20.
迟慧 《文化学刊》2008,(3):74-77
在国内研究西方美术史有诸多困难,很多学者对此学科的前景比较担忧,但笔者认为西方美术史在国内依然有着光明的前景。本文通过对西方美术史在中国研究现状的分析,和与国外相关领域的比较,试图找出影响西方美术史研究的内在文化心态。就自身对西方美术史学习的体会,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