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发祥 《语文天地》2012,(16):77-78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感知文学人文美的重要方法。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大多文质兼美,令人百读不厌。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读图,对文学名著的了解,仅限于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对经典知之甚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培养审美能力。如何利用经典美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推荐经典美文,让学生发现美学生由于阅读量少,加之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材于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结尾安娜卧轨部分,文本的选材由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转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由此可见,阅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应该成为我们平时教学的常态。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悄悄地渗透文学名著,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我们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体悟到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呢?一、从鉴赏文学到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切实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7,(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5.
韦务村 《教师》2013,(10):34-34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经典文化已经成为了学习的必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路上迈进。本文以我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经典阅读活动为研究主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探索来谈谈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经典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明确提出"高中学生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2013年官方调查显示,将近四成的中学生难以达到语文课标所提出的150万字的阅读量,且其中只有13.66%的学生在阅读经典。作为语文教师,我迫切感觉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必须想点办法把学生真正领入阅读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更加有效地感知语文魅力奠定牢固基础,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思想、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凝聚着人类语言的精华。大量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对弘扬人类进步思想、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开展文学名著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文学名著阅读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高中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各学年度,除了重视课内阅读(语文读本)外,还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经典阅读、新闻阅读、时文阅读)来提高写作技能,真正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内(写作)的通透。一.经典阅读与作文教学经典阅读是个体生命建构自我灵魂、完成自我超越、提升生命境界的必经之途。国学大师季羡林特别强调要读国学经典:"有一个平凡的真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86):57-58
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阅读教学。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作者主要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通过语文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文学名著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和思维,真正发挥名著阅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名著阅读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成了现在语文教师密切关注的话题。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很多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结合教学经验与实践,以九年级教学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诸葛宗仁 《教学随笔》2014,(12):113-114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初中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乃至今后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要让学生学好经典文学作品,真正提升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本文就针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一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实现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以及情感世界。与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相比,初中阶段的阅读量与阅读难度都会有所提升,如何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就此归纳了以下几点策略,旨在促进初中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一、变革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作为课堂中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时间有限,缺乏情感体验,在被动的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语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读书且读好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面对学生繁重的课程学习,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生学习"减负"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语文教师探讨的现实教学问题。一、通过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让阅读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组织学生阅读,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丹 《甘肃教育》2008,(12):22-22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率难以提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量不足?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能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而课外阅读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所以,一个希望提高自己孩子阅读能力的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倡导有效教学,即要求教师投入最少的精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率难以提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量不足。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能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而课外阅读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所以,一个希望提高自己孩子阅读能力的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吴红云 《考试周刊》2013,(30):38-39
<正>2013年福建省考试说明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求如下:1.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2.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概括表达的能力。如何明确文学名著教学内容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教师应该把识记主要故事情节、经典对话、精彩细节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要条理清晰地帮助学生梳理作品中最主要的内容、情节、线索,经典场景,至于作者介绍、作品的思想成就、艺术成就这些略谈。教学时,不宜把面铺得太开,而应点面结合,缩小范围,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办法,即浏览全书,把握全书故事情节的基本框架,并精读其中精彩的部分章节(回)。以《欧也妮·葛朗台》为例,教学时首先要简单介绍作者和  相似文献   

20.
<正>于漪老师说过,想象力是活化知识的酶,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想象力是读书的重要能力,是各个学段开展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开拓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善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